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2021-10-25张蕾
张蕾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入手,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进行了专题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能力培养;实践性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使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出明显的融合特点。反映在教育上,是教育思想、方法、体制、人员等的广泛交流与融合。面对崭新的网络形式时代特征,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改革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最终目的和价值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人才是通过教学来培养的;高职教育观念的变革与体制改革,最终都应当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才能收到实效。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建设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实训基地,如实习模拟车间和生产实践基地等等。教育部已经把教学基地建设作为发展高职教育的“重点”,问题在于如何加快建设。增加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失为建设实训基地的有力保障。但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探索实践教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降低实践教学成本,确保实践教学效果。有的高职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校办实体办专业,有的高职院校进入当地“大学城”,与其他高校共享实训条件,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有些高职院校依托专业人才的优势,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渠道。实践证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提倡多模式、多特色,不宜用一个模式去规范。
搞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总体筹划和设计,实现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主要包括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等工作。
1.确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与此相适应,在实践教学目标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学科专业和课程类型的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在学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差异,个人理想和对未来职业的定位等具体情况,确定学生在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需求,进而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我校各个本、专科专业,依据上述思路,结合本专业特点,确立和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
2.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围绕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择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一是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根据有关资料,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理工教育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我国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0%~50%。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我们更应该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二是突出重点内容和环节,在教学时数和教学实施上予以重点保障。三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适应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上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四是优化各环节开设顺序,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衔接,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3.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1)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特定的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达到能力、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2)模拟仿真模式。运用各种仿真器材设备和足够的材料,建立模拟的工作环境,模仿实际生产和经济活动发生的事项,让学生在这类仿真实践活动中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适用于生产现场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生产过程。(3)虚拟实验模式。利用計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构建虚拟的实验环境,虚拟某些系统的结构和动态,供学生观察、操纵、建构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适用于教学演示、实验、探索、体验、游戏等环节。(4)案例教学模式。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生产或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边生产、边教学、边科研,使实践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加强配套化的课外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开放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科学研究、学生的自由创作、创业实践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组织社会调查、假期实践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体制改革,必须发动和依靠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只能发动、领导、支持和管理,不能代替。目前高职院校设置,有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民办院校及成人高校转制的高职院校等。总体上看,各院校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特点认识模糊,集中表现为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实践性,尤其是拥有学术职称和技能水平证书的“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院校应在可能的范围内自主制定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性政策,如针对“双师型”教师的技术职务评聘政策、分配政策等;在教师培训中,应注意优化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强化实践锻炼,变单一教学型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应建立“兼职教师流动站”,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尤其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员来校任教,这不是“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长远之计”,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保障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蒋国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2)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陈锡畴.坚持“三个贯穿全过程”,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4]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3)
[5]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