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有效学习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1-10-25郑晓虹陈文轩

高考·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因子差异

郑晓虹 陈文轩

摘 要:本文研究综合考量多影响因子,划分高中低三个等级成绩,仔细探索传统9门学科学生的有效学习现状。在自编《高中生有效学习评价量表》施测数据中,我们发现:(1)“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策略与方法”“资源与实操”4因子确实是影响学生学习效能至关重要的因素,各年级大部分学科,学生学习成绩与有效学习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2)高中三个年级全9门学科,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在有效学习4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高分段学生的因子得分优势明显;(3)有效学习4因子的得分存在个别学科的年级差异,而性别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有效学习;因子;成绩层次;差异

前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颇多。有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任务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使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学习。

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外归因、行为学业妨碍与学业成绩有密切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外归因对学业自我妨碍有直接影响效应,而失败的外归因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影响学业自我妨碍,两者通过行为式学业自我妨碍影响学业成绩。

有研究者提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策略,通过关注学生特征,培养其学习动机,发展其解决问题等能力,强调学习过程,以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为主线提升学习体验。

综上,影响学习有效性的因素涉及情绪情感、行为归因、学习策略等,这与本研究的主旨不谋而合,为综合考量众因子,研究自编并使用《高中生有效学习评价量表》,探究学生学习成绩与有效学习4因子“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策略与方法”“资源与实操”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落实有效学习的建议意见。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东省广州市某国家示范性高中学生,共454名(男生210人、女生232人、12人未报性别),其中高一年级237人、高二年级83人、高三年级134人。

(二)研究工具

自编量表《高中生有效学习评价量表》,经检验信效度良好。

(三)数据收集

发放量表520份,回收506份,回收率97.3%,有效数据454份,占89.7%。被试按照自愿原则完成量表,平均完成时间15分钟。收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上学期期末统测的各科成绩。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学习成绩与有效学习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1.学习成绩与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因子的关系

数据显示,高一受测学生在高中传统9门学科上的成绩与感情三因素均呈现0.01或0.05水平上的显著正相关。高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英语成绩与他们对学科的喜爱呈显著正相关;数学成绩与学数学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数学、英语、政治学科成绩与学好该学科的信心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学科成绩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因子相关不大。高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英语、化学、历史成绩与对该学科的喜爱呈显著正相关;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成绩与该学科的学习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学生的语文、英语、化学成绩与学科信心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学科与情感三要素相关不大(见表1)。

参考统计惯例,本研究将成绩前后27%的学生划分为高、中、低分三组,进一步比较不同分数段学生在情感得分上的差距。结果发现9门学科三个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在情感得分方差检验均在0.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可见,9门学科中,对学科越喜爱、学习动机越强、对学好该学科越有信心的学生成绩越优异,且优势明显。

2.学习成绩与学习的“行为与习惯”因子的关系

各学科成绩与学习行为习惯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发现高一年级学生9门学科成绩与学习该学科的行为习惯得分显著正相关;高二年级除历史、地理学科外,另7门学科学习成绩与学习行为习惯呈显著正相关;高三年级除物理、历史、地理外,另6门学科学生成绩与学习行为习惯呈显著正相关。

不同成绩层次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差异分析中,全9科方差检验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强化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学习成效。

3.学习成绩与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因子的关系

各学科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分析中,高一年级除政治学科外,其他8门学科成绩与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高二年级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学科成绩与“策略与方法”得分呈显著正相关;高三年级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成绩与“策略与方法”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各年级的其他学科成绩与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得分相关不显著。

不同成绩层次学生的学习策略方法差异分析中,除政治外8科方差检验呈显著差异。所以,各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上具有绝对优势。

4.学习成绩与学习的“资源与实操”因子的关系

“资源与实操”因子是个别学科有效学习提取的第四个因子,分析后发现除高三年级历史成绩与“资源实操”因子得分相关不大外,高中各年级的英语、生物、历史学科成绩与对应学科的资源利用和实操练习息息相关,呈显著正相关。

进一步分析又发现,英语、生物、历史学科高分段学生的“资源与实操”得分显著高于中分段学生,中分段学生显著高于低分段学生。所以对于个别学科,课外资源的利用、技能的巩固是非常有利于该学科成绩提升的,如英语科的口语练习、生物学科对结构模型的复盘、历史学科课外史料的研读等。

(二)有效学习4因子得分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分析

数据分析得出:1.“情感与态度”因子,数学学科因子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方差检验呈现0.001水平上的差异,下同),高三年级因子得分最高;2.“行为与习惯”因子,语文、数学、物理、生物、政治、地理学科因子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其中语文学科行为与习惯得分最高在高二年级,其他学科高三年级的因子得分显著最高;3.“策略与方法”因子,化学、地理学科因子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高年级明显优于低年级;4.“资源与实操”因子,英语、历史学科因子得分的年级差异显著,且英语学科高二年级学生的得分显著最高,历史学科高三年级学生的得分最高;5.各学科有效学习4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三、讨论

(一)增强学科的情感认同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意义非凡

前人和本研究数据都直指学习的情绪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非常大。本研究更是尝试探索细化情感因子,其中“学生喜不喜欢这门学科”“学生认为自己能不能学好学科”“学好学科对后续求学就业有什么好处”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成绩甚至选科。

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学校管理、教师教学需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学科发展、学科应用、趣味学科、学科学法等的普及让学生多角度走进学科,而不是以知识、题目、考试来片面认知学科。

(二)学习之功在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和逐级强化

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科知识掌握和巩固的有力保证。规范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各个学科的实际学习中有共性也有个性。所以,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总结提出学习行为的规范和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摸索和总结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

(三)“学法得当”无疑为有效学习增色省力

根据孙杰远《有效学习的原理、策略与评价》中表述,“策略与方法”包括合作性策略与方法、构建性策略与方法、预设性策略与方法。本研究数据充分证实: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法上的把握更清晰、使用更熟练。故而教师应摒弃“刻苦学习就好了”这一守旧认知,让学法研究成为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让学法指导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应持续地贯穿、渗透于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

学科学法指导应始于初始年级或初学年级,贯穿各个学年,着重培养和持续强化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思路和素養,以应对学科难度逐步增大这一趋势;对于主观能动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尊重“生”本位,鼓励学优生自主策略和自主资源的利用和发挥,从而多途径多方位实现学习效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韩仁生,闫俊梅.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学业效能感,成就归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J].教育科学.2013,29(03):60-64.

[2]樊雅琴.初中生个性化学习影响因素与促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因子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