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操运动真有这么大魔力吗
2021-10-25赵叶苹
赵叶苹
中考体育成绩、文化课合格率在全省排倒数,满校园拖鞋、到处是红色槟榔水,生源持续流失、时常班级出勤率不到一半……这是位于海南三亚的少数民族乡村学校妙联学校4年前的模样。
面对这样的局面,2017年来自江苏省如皋市的优秀校长丁大勇,和他的名字一样有大勇气,他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孩子“成人”为基本目标,抓体质、抓成绩、抓教师队伍建设,仅4年时间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乡村学校的整体面貌。丁大勇始终相信:“哪怕是最落后的地区、最薄弱的学校,都是‘校园可爱、教师可用、学生可教的。”
抓体质,跑操带来大变化
妙联学校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凤凰镇,占地46亩,教学楼、功能室、运动场……硬件设施完备。然而,学生的成绩却令人失望:2017年中考,妙联学校中考体育平均分29.7,全省倒数第一;低分率和合格率位列全省倒数8名以内,其中低分率48.8%……
成绩差,体质也不好。每周15分钟左右的升旗儀式,都有几十名学生晕倒。每天都有学生请病假。
怎么改变?突破口在哪里?一贯主张义务教育阶段抓“成人”教育的丁大勇,根据过往经验,决定从吃饭、睡觉、走路等生活小事抓起。
他从如皋引进了推行难度相对较小的跑操运动,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希望在跑操中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
他要求全校学生7:20到校。学生按班级组队,前后一条线,左右要对齐,速度不快,慢跑,时间不长,7至10分钟跑1200米,迟到的补跑,没穿运动鞋的光脚跑,请假必须向校长说明原因。
4年跑下来,学生身体素质改善了,升旗仪式上没有学生晕倒了;学生步伐矫健了、昂首挺胸了、精神饱满了;学生听话了,习惯在老师指令下生活了……中考体育平均分从29.7提高到43.7,中考平均总分从297.1提高到435.6……
一项简单的跑操运动真有这么大魔力吗?“抓跑操不仅是抓体质,更是抓纪律。”妙联学校小学部教导处主任陈毓信说,以前老师说话学生都不听,现在课堂有样子,老师在学生面前也有威信。
抓成绩,从最后一名抓起
丁大勇5年任期已经过去4年,但他从来不提“教学模式”改革,首个要求是降低低分率,其次是提高合格率,再次是提高平均分,要求老师们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坚决不分快慢班。
这和许多学校抓重点班、尖子生,提高升学率的做法完全相反。刚开始不少老师反对。丁大勇说:“只要是孩子,都是可教育的对象,学生不分三六九等,每一个都值得老师的关爱。每一位老师都应把‘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作为职业追求。”
他坚信,义务教育阶段重在培养孩子们“成人”,培养他们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文明的、有修养的人,行为习惯养成是重要内容。
他的观点赢得了老师们的认同。副校长苏海波说,那些在老师的关爱下,成绩从5分、10分提高到30分、40分的学生,尽管仍然考不上高中,但每一点进步都有价值。
老师们还发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知识输出的反馈可能有差异,但关心和爱的输出反馈是一样的。“老师对每一个同学都一视同仁,我最喜欢学校的地方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初三学生王雅说。
学校和老师不放弃他们,学生们也回应以他们的努力。仅仅3年,学校的低分率就从48.8%降至2020年的7.2%。
抓队伍,躬身示范带好头
从教育发达省份来到教育不发达省份的薄弱学校,丁大勇在第一次教职工大会就鲜明地提出12个字——“校园可爱、教师可用、学生可教”。
学生基础怎么样,课堂怎么教,老师怎么当,丁大勇亲力亲为、躬身示范。他每年都担任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历史、政治课,每周上课至少12节;负责中午陪餐,餐后陪学生散步;住校生管理,他亲自带,主管午休、午自习和晚休。
“他是卖命工作,以实际行动为老师们立下高标准、严要求。”苏海波说。学风、教风改善,学生整体精神面貌转变,以前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的家长们,又把孩子送回来了,在校生人数由2017年的510人增加到如今的940人。
老师们感慨:乡村学校不是办不好,关键是要有好校长,以及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