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联合国”的“大管家”

2021-10-25

新传奇 2021年41期
关键词:荣华居民区标牌

生于1980年的盛弘,是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其所在区居住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堪称“小小联合国”。作为这个有1.6万名外籍人士、居民总数超过3.3万人的大型国际社区的“大管家”,凝聚人心并不容易。从最年轻的“小巷总理”到经验丰富的“老书记”,盛弘透露了其中的秘诀。

从“Wendy”到“书记”的转变

作为社区的第一书记,盛弘的名片上印着她曾经的英文名“Wendy”。十几年前,她还是外企的总裁助理。如今,她已在基层居民区扎根近10年,一口流利的中英文“无缝衔接”成了她的日常。

从“Wendy”到“书记”,这一转变并不容易。盛弘回忆,“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是她刚到荣华居民区面临的最大难题,传统的工作方法在这里显得“水土不服”。她想,既然“进不去”,那就“请出来”。于是,居民区组建了“古北市民议事厅”,将社区里热爱公益事业、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中外居民代表聚到一起,对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进行讨论。

一场场社区治理的“头脑风暴”在这里发生:日本家庭主妇分享垃圾分类的经验、来自菲律宾的议事员对共享单车的停放提出建议、上海高校退休教师夫妇对老年助餐点的菜品提出改进意见……小小的议事厅里仿佛在开迷你“联合国会议”,盛弘坐在当中,不停切换语言模式,把居民们提出的点子一一记到本子上。

渐渐地,盛弘成了居民们的知心人。心走近了,居民区里的事情也就好办了。“以前,外籍居民总习惯称呼我为‘Wendy。但现在他们哪怕中文说得不好,也叫我‘书记。越来越多的外籍居民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盛弘说。

大到国法、小到标牌都积极建言献策

荣华居民区内的古北市民中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15年在全国设立的4個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有整整一面墙的文件记录了立法联系点为国家立法“挑刺”的经历:“民法典草案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形应在限制范围上再进行考量”“建议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议强化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

截至目前,这个立法联系点共听取了55部法律草案意见,上报建议1001条,其中92条已经被采纳。“立法变得更接地气了,我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更强了。”这是参与群众心中最强烈的感受。

“这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贯穿于居民区的基层治理中,不仅是为国法提建议,就连身边小小的标牌,居民们也深度参与。”盛弘说。

前不久,不少居民提出要在社区里设立一些文明养狗的标牌。盛弘和同事们在业主群、街坊群里征集了居民们的广泛意见,还找到外籍居民帮忙把关标牌中其他语种翻译的准确性。

“牌子竖起来后,居民们的成就感特别强。”盛弘说,“通过这个人人参与的过程,让居民们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慢慢累积起来,最终达成共识。”

开展工作的一大法宝是“融合”

“越是不同,就越有融合的意义。”盛弘在荣华居民区开展工作的一大法宝就是“融合”。

近年来,居民区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15分钟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多样的养老服务。

“今年街道的老年助餐点又变多了,不仅能在大食堂吃,还能送到家里。套餐有多个口味可以选,若是牙口不好,饭还能软一点儿。”71岁的黄丽芬说,“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但总带着我们这些老人一起玩,感觉受到了尊重。”

市民中心的昆曲教室是外籍居民最喜欢去的地方。“很多外国人学习昆曲后跟我说,原来中国也有一位和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中国的戏曲文化实在是太迷人了。”盛弘说,“像这样的文化融合活动在社区还有很多,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居民通过这些活动聚在一起,不断融入社区大家庭。”

“盛弘总能把大家的心拉到一起,我们对她非常信任。”聊起盛弘,菲律宾籍居民王煊熔用了很“中国”的一个字——“拉”,因为王煊熔就是被她拉进来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

社区每次组织活动时,王煊熔都积极参加。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专注于救治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社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之后,盛弘主动邀请王煊熔参与各项社区治理工作,并且邀请她成为古北市民议事厅的第一批议事员。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志愿者成了盛弘的好帮手,配合她攻克社区的防疫难题:街区的商铺成立了共治委员会,“抱团取暖”走过经营的“寒冬”;外籍居民新冠肺炎疫苗的注射进度以“37天一万针”的速度推进……“小小联合国”的“大管家”就这样走进了居民的“心门”。

(新华网等)

猜你喜欢

荣华居民区标牌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打工记
中文学习成新宠
“熊”视眈眈
妈妈生气了
一起出去玩
标牌如画
赵国荣先胜徐荣华
集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