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某白钨矿浮选试验研究

2021-10-25高亚龙刘全军董敬申刘美琳

中国钨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硅酸钠白钨矿萤石

高亚龙,刘全军,董敬申,盛 洁,刘美琳

(1.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昆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

0 引言

钨又称“重石”,是我国各领域建设所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1-2]。钨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等众多优良特征,其制备的钨基材料具有耐高温、耐磨、硬度大、抗冲压能力强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在制造加工、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3]。我国钨矿资源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等地,赋存形式以黑钨矿和白钨矿为主[4-5],其中黑钨矿的矿石品质较好,易选别。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日益增高,对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伴随着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品质高、易选别的黑钨矿资源已然近于贫乏[6-8]。因此我国对钨资源的开采重心已逐步由黑钨矿转移至白钨矿,而白钨矿的选别难度要远远大于黑钨矿[9]。白钨矿主要以共(伴)生矿的形式存在,钨的品位较低,含有大量脉石矿物,且有害元素含量较高,矿石成分复杂,因此,如何提高白钨矿的选别效率是一大难题[10]。本文以云南某低品位白钨矿的粗精矿为研究主体,开展了一系列的浮选试验研究。

1 试验研究

1.1 矿石性质

本文所研究的粗精矿矿石样取自云南某选矿厂,对其进行化学多元素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w/%Tab.1 Analysis results of main chemical elements

从表1中数据可知,WO3的含量占6.37%,是所要回收的目的矿物;CaF2和SiO2的含量分别为22.68%和29.51%,主要以萤石和石英的形式存在,而萤石是影响白钨矿选别指标的主要脉石矿物。

对该试样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WO3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于白钨矿中,分配率占87.82%,少量以微细粒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黝帘石、绿帘石等电磁性矿物以及石英、长石等无磁性矿物中,占12.18%。可见WO3分布较为集中,有利于选别,但是由于粗精矿中含有大量萤石,而白钨矿与萤石的可浮性十分接近,导致白钨矿的选别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本研究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抑制萤石,使白钨矿得到更好的回收。

1.2 试验方案

目前白钨粗精矿精选常用选别方法有常温浮选法与加温浮选法[11]。前者经济环保,且操作简单,但对成分复杂的矿石选别效果较差。后者操作步骤较为烦琐,且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对成分复杂的矿物具有很好的选别效果。本试验所研究的粗精矿矿石性质较复杂,含有大量的脉石矿物以及有害元素,因此采用加温浮选法对白钨矿进行选别。该方法大致流程是:将矿浆调至较高浓度,添加大量水玻璃,同时快速搅拌,并加热矿浆至一定温度保持恒温一段时间后,再稀释进行常温浮选。

2 结果与讨论

试验矿样为白钨矿经一段粗选后的粗精矿,其矿石粒度为-0.074 mm占90.51%,白钨矿已基本解离。因此在后续试验中不对粗精矿进行磨矿,仅进行调浆作业。为了确定最佳的加温浮选试验条件,对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进行条件试验,试验流程和药剂制度如图1所示。

图1 白钨粗精矿浮选条件试验流程Fig.1 Test flow of flotation conditions of scheelite coarse concentrate

2.1 水玻璃用量条件试验

水玻璃对脉石矿物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抑制剂Al(SO4)3的用量为1 000 g/t,捕收剂731的用量为200 g/t的条件下,仅改变水玻璃的用量,进行条件试验,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水玻璃用量条件试验结果Fig.2 Test results of sodium silicate dosage conditions

由图2试验结果得知,水玻璃用量为8 000 g/t时所获得的钨的指标最好,继续增加水玻璃用量对钨的品位及回收率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以水玻璃的用量为8 000 g/t进行后续试验。

2.2 抑制剂种类条件试验

由于粗精矿中含有大量的萤石,而萤石与白钨矿的可浮性十分接近,仅靠水玻璃来抑制脉石矿物,难以对萤石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12],发现水玻璃与其他抑制剂组合加入,对萤石的抑制效果会显著提升,因此将水玻璃分别与氟硅酸钠(1 000g/t)、腐殖酸钠(1 000g/t)、硫酸锌(1 000 g/t)、硫酸铝(1 000 g/t)和聚丙烯酸钠(500 g/t)作为组合抑制剂进行条件试验,目的是寻求抑制萤石的最佳组合药剂,从而提高精矿中钨的品位。其中由于聚丙烯酸钠为大分子药剂,因此其用量低于其他种类的试验药剂。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3。

图3 抑制剂种类条件试验结果Fig.3 Condition test results of inhibitors

图3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4种抑制剂的选别指标,以氟硅酸钠作为抑制剂的选别效果最好,所获得的精矿中钨的品位及回收率最高。因此后续试验确定以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作为组合抑制剂,并对氟硅酸钠进行用量条件试验。

2.3 氟硅酸钠用量条件试验

在水玻璃用量为8 000 g/t,731用量为200 g/t的情况下,固定其他试验条件不变,仅改变氟硅酸钠用量,进行条件试验,其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氟硅酸钠用量试验结果Fig.4 Test results of sodium fluosilicate dosage

从图4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固定其他试验条件的情况下,氟硅酸钠用量从500g/t增加至1500g/t时,精矿钨的品位及回收率均显著上升;当用量超过1 500 g/t之后,继续增加其用量,精矿中钨的回收率则明显下降。因此,最终确定粗精矿浮选中氟硅酸钠的用量为1 500 g/t。

2.4 捕收剂种类条件试验

根据矿物性质研究结果,分别选用白钨矿捕收剂731捕收剂、十二胺、烃基磺酸钠、油酸钠以及油酸进行捕收剂种类试验。以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作为组合抑制剂,分别添加731捕收剂、十二胺、烃基磺酸钠、油酸钠以及油酸,在用量均为200g/t的情况下,进行条件试验,试验流程如图1,试验结果见图5。

图5 捕收剂种类条件试验结果Fig.5 Test results of collector type condition test results

由图5结果可知,WO3品位和回收率的指标以731捕收剂为最佳,相比于其他试剂捕收效果较好。其中731捕收剂为改良的氧化石蜡皂,相对于脂肪类捕收剂来说,731捕收剂对矿石的选择性较高,对矿石的适应性较强,针对成分复杂的矿石有较好的捕收性能[13]。因此,确定捕收剂选用731捕收剂,并对其进行用量条件试验。

2.5 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

在水玻璃的用量为8 000 g/t,氟硅酸钠的用量为1 500 g/t的情况下,固定其他试验条件不变,仅改变731捕收剂的用量进行条件试验,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试验结果见图6。

图6 捕收剂731用量试验结果Fig.6 Test results of collector 731 dosage

根据图6的试验结果可知,随着731捕收剂用量的增加,精矿中WO3的回收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捕收剂用量为300 g/t时,WO3品位和回收率均达到最佳。因此,确定白钨矿粗精矿浮选中731捕收剂的用量为300 g/t。

2.6 闭路试验

为保证白钨矿粗精矿浮选最终产品中钨的质量和回收率,对白钨粗精矿进行加温精选闭路试验。根据开路试验结果,制定了一次粗选七次精选三次扫选中矿逐级返回的闭路试验流程。试验流程见图7,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图7 闭路试验流程Fig.7 Closed circuit test flow chart

表2 闭路试验结果 %Tab.2 Closed circuit test results

表2的闭路试验结果表明,白钨粗精矿通过一粗七精三扫的闭路流程,获得了品质较高的钨精矿,钨精矿WO3品位为56.63%,WO3回收率为96.10%,实现了该白钨粗精矿中钨的高效回收。钨精矿中CaF2的回收率仅10.46%,尾矿中CaF2的回收率为89.54%,较好地实现了白钨矿与萤石的分离,同时有助于对尾矿中的萤石进行回收。

3 结论

(1)云南某白钨矿粗精矿中WO3的含量为6.37%,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白钨矿中,分配率占87.82%;少量的以微细粒包裹体形式赋存于黝帘石、绿帘石等电磁性矿物以及石英、长石等无磁性矿物中,占12.18%;且该粗精矿中含有大量萤石,是影响钨精矿中WO3品位的主要脉石矿物。

(2)在粗精矿的浮选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抑制萤石是本次试验研究的重难点。研究采用水玻璃和氟硅酸钠作为组合抑制剂,对萤石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条件试验对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逐一优化,最终确定粗精矿白钨矿萤石分离浮选中,水玻璃用量为8 000 g/t,氟硅酸钠用量为1 500 g/t,捕收剂731用量为300 g/t,经过一次粗选七次精选三次扫选,中矿逐级返回的闭路流程,获得WO3品位为56.63%,回收率为96.10%的钨精矿,得到了优良的浮选指标。

猜你喜欢

硅酸钠白钨矿萤石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Fe-BHA用于白钨矿的浮选分离
高钙白钨矿分解工业试验研究
硅酸钠作为胶黏剂的保温隔热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硫磷混酸分解白钨矿过程中伴生稀土的行为
红山文化萤石质鱼形饰的鉴别和探讨
某萤石矿开拓系统优化
硅酸钠对纸机滤水及系统沉积物的影响
海康威视发布四款新品布局“萤石云+”互联网战略
硅酸钠的发展及其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