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遗址:从这里溯源中华文明

2021-10-25策划新作文执行清扬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殷墟汉墓编钟

◎策划/新作文 执行/清扬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古迹。我国历史古迹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每一处遗址背后,都有着灿烂而辉煌的古中国文明。我们从遗址出土中研究古人的生活轨迹,窥探几千年前的古人智慧,溯源古老中国背后的文明……

★延续千古文脉,加强中华文明认同

最早的中国在哪?从史书文献中,我们知道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此前,国际社会认为中华文明到殷墟时代,也就是三千四五百年。直到良渚遗址的发掘,国际社会才认识到中国有可能是有五千年文明的。在良渚遗址中,仅良渚的水利系统就比大禹治水早了1000多年,更不用说良渚庞大的古城、精美的玉器、分等级的墓地等实物,更是延伸历史轴线的有效物证。

2019年,良渚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再一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借由遗址的前世今生,我们能更加直观地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从众多遗址的发现,我们认识到,远古先民们早已做出选择,在黄河与长江流域进行耕种,而今,黄河与长江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两条大动脉。我们从心底里敬佩古人,也从心底里感到骄傲,四五千年前的遗址文化里所展现的家国概念、艺术审美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融入我们的一耕一种、一粥一饭里。从遗址发现里,能加强我们的文化认同,并更好地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考古重要遗址

中国几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明,很多就保存在历史文化遗址中。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已经命名了三批共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重大的考古发现,有殷墟、敦煌、马王堆汉墓、河姆渡……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殷墟对考古学有重大影响:殷墟的发掘,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标志;殷墟宫殿区、王陵区的发掘,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确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冈遗址“三叠层”的发现,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划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为中国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殷墟发掘工地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

殷墟的发掘,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这座淹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石窟中的画像、经书、彩塑、壁画等等,蕴藏着太多的历史记录,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满城: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与博山炉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满城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灵光

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被标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谜。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纺织工艺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

河姆渡: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中国考古学家夏鼐把这一发现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并指出河姆渡文化发现的意义在于“表示长江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性,这里当时已有相当发达的文化”。

随县编钟:礼乐文化的见证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1977年9月,湖北随县发现一特大墓葬,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墓。遗物中的编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它规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优美。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经试奏证明,其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

马王堆汉墓:帛画与两千年的古尸

1971年,震惊中外的马王堆汉墓被发现。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比如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襌衣,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当然,最受世人瞩目的还是那具千年不坏的古尸。这是一具不同于木乃伊、干尸和鞣尸的湿尸,保存完好得近乎新鲜尸体,这在世界古尸记录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武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结语

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的。每一处遗址,都是古人智慧的凝结与汗水的结晶;而每一处遗址的发掘,都是考古人对中华文化的溯源与保护。1921年,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时至今日,一个世纪过去,正因考古人员的努力与坚持,才有考古界的“满天星斗”。2021年恰逢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让我们了解考古,致敬考古工作人员。正因中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我们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猜你喜欢

殷墟汉墓编钟
金石齐鸣话编钟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曾侯乙编钟
曾公编钟铭文补说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
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
殷墟
记忆殷墟妇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