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溧阳天目湖白茶小镇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10-25杨永超

魅力中国 2021年33期
关键词:溧阳白茶业态

杨永超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引言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自然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外地引种白茶,经过多年的大力发展,白茶已经成为江苏省白茶种植第一大县。目前拥有各种农业合作社多达90多家,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左右,天目湖白茶小镇2017年成为江苏省农委首批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录之一。重视产业融合,加快天目湖白茶特色小镇茶产业发展,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等特色小镇。同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随后评选出了127个第一批国家级别的特色小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省农委聚焦农业发展,评选了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以农业发展为特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园,具有鲜明的产业定位、资源优势,具备产业、文化、休闲、社区等多功能的农业特色集聚区。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国内学者何立胜(2015)认为延长农业价值链则是产业融合;陈国生(2019)从产业链、功能角度等方面构建产业融合要素,构建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与融合路径;居来提·色依提(2020)同样从以上角度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杨雨晴(2019)针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周重旺(2019)从产业融合角度分析了茶产业发展路径。以上研究,缺少从层次分析法角度对白茶特色小镇产业结构进行研究,针对特色小镇研究产业融合关键要素,构建合适的产业融合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天目湖白茶小镇发展概况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白茶产量达4.96万吨,比2018年增加1.59万吨,同比增长47.2%,占国内茶叶总产量的比重从2017年的1.0%提升至2019年的1.8%。溧阳天目湖镇拥有天目湖旅游资源,农业以茶叶种植为主,白茶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绿茶种植面积将近6000亩,黄金芽茶近5500亩,茶叶企业数量为240余家。白茶小镇以白茶为主要特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目湖白茶”核心产区,特色小镇区域内白茶企业14家,合作社70家左右,面积为2800多亩。白茶产量约130多吨,企业数量14家,合作社70多家,每家企业的产量为9吨左右。其中,常州市农业龙头企业4家,常州市农业产业园区2家,拥有江苏省著名商标4个,其中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玉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中国驰名商标。以上数据表明,溧阳白茶小镇企业、茶农发展相对独立,市场经营主体与旅游等产业融合缺乏。

三、产业融合的构成要素与指标构成体系

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按照系统性、可操作性与实际性原则,参考溧阳天目湖白茶特色小镇实际情况。确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为目标层,主要评价特色小镇白茶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包括产业融合、企业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市场结构情况、企业行为状态、市场绩效评价为准则层,准则层主要围绕产业链延伸、经营业态创新、社会效益3项指标进行评价。指标层包括15项指标,主要考虑企业规模、龙头企业、农户数、新型业态、农民收入等在产业融合中的作用与关系。

表1 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四、溧阳天目湖白茶特色小镇的产业融合测评

对上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产业融合测度。产业分析与白茶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定性与定量结合,根据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指标权重,共发放244份问卷,邀请相关行业人员填写,问卷回收率100%。在此基础上对问卷分值进行几何平均,确定最终的一份判断矩阵,然后通过方根法对运用软件Matlab对判断矩阵进行运算,通过产业融合判断矩阵进行分析,确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与市场结构情况、企业行为状态与市场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白茶特色小镇茶叶年加工营业收入、茶叶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决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中新型业态数量等指标较好反应了产业链延伸情况。同样,在企业行为准则层中,茶品牌数量权重较大,茶叶品牌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至关重要。社会效益也是产业融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非常重视绿色概念,即绿色农业种植面积对于市场绩效权重较大,加强白茶的绿色种植与绿色生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溧阳天目湖白茶特色小镇产业融合路径

(一)白茶企业集约化融合

根据层次分析结果,白茶特色小镇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围绕产业关键要素,加强市场结构的优化与提升,提高茶叶加工年收入,引导企业的集约化发展。天目湖白茶小镇为常州市白茶生产的主要产区,地理空间范围比较集中,白茶生产企业法律形态上主要为有限公司、合作社、个体户等模式。白茶小镇分为四大区域,分别为种植区、养生区、体验区以及文化区,企业经营状态比较分散,白茶企业各自发展,缺乏集约化发展理念。溧阳天目湖白茶小镇白茶企业需要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所在茶产业的行业集中度。目前,国内,白茶生产经营相对集中在浙江安吉白茶小镇,其溪龙乡茶园面积2.2万亩,年产量385吨,产值6.2亿元,每年有近10万人次的经销商前来交易。一方面,提高天目湖白茶生产企业数量;另一方面,提高白茶规模农业企业数量;最后,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形成生产、销售、延伸等链条式发展,壮大白茶企业的产业链式经营发展模式,形成集团化、品牌化、规模化等集约化的发展企业。

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破解散乱茶园发展弊端,解决茶农缺乏品牌、价格低等问题,实现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创新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茶叶企业集约化融合模式。形成茶农专心种植白茶,合作社对接茶叶市场,龙头企业统筹协调集约化经营。建立白茶品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江苏天目湖白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溧阳市玉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白茶企业龙头作用,扩大“天目湖白茶”品牌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力,兼并、规范其他品牌,形成以“天目湖白茶”品牌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对外实行“三个统一”,统一使用“天目湖”茶类新商标、统一使用“白茶公司”包装、统一“天目湖白茶”销售价格。

(二)白茶业态创新化发展

业态对于产业链延伸作用重大,加强白茶业态创新化发展。白茶作为茶叶重要类型之一,除了具有传统的消费功能以外,白茶还具有养生、生态、旅游、休闲以及文化等功能。溧阳市天目湖镇,山水资源丰富,茶叶种植面积大,自然生态环境好,濒临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上海等大都市,为长三角地区少有的山水自然景观旅游集散地之一。天目湖白茶小镇资源优势突出,可以充分利用茶叶的多能性产品特点,创新茶叶业态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充分融合发展。

“业态”一词来源于零售业,后来衍生到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茶叶业态同样需要创新,它不只是喝茶单一的功能,需要加强产业融合,形成多种多类型的业态发展格局。根据其功能,可以创新发展新零售业态、旅游业态、体验业态、茶文化业态等形式。新零售是白茶发展的重要发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茶农、企业、消费者融合发展,产品、生活与文化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天目湖白茶小镇旅游休闲业,吸引周边市民前来体验茶风景、茶生产、茶文化。茶叶生产区、景区相互渗透,大力推广中国·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吸引长三角主要城市媒体对天目湖白茶小镇进行报道,详细介绍天目湖的白茶开采盛况,形成旅游、观光、采摘、品尝、文化感受为一体化的融合业态模式。这样就形成了溧阳天目湖白茶小镇的差异化发展,塑造有竞争力的市场行为,进而形成白茶产业的竞争力。

(三)白茶产业链延伸

从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角度,延伸白茶特色小镇产业链,加强纵向延伸与跨界发展。纵向延伸提升整个白茶产业的价值链,重点提高生产附加值、加工附加值、销售附加值以及产业融合附加值。夯实白茶小镇现有企业产业链式发展模式,依托白茶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推广。政府出台税收、融资等金融政策,鼓励兼并中小白茶企业,扩大白茶企业规模。加强白茶人才培训,提升茶农、茶企生产、加工白茶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白茶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附加值。打造溧阳天目湖白茶品牌,塑造天目湖白茶小镇旅游品牌,深入开展旅游节、采茶节等活动,提高产品的销售价值。

注重推动白茶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实施新媒体营销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白茶小镇网上直播活动,宣传溧阳白茶小镇美丽风景,直播农旅融合茶叶田园,融合溧阳市天目湖景区、溧阳“一号公路”等网红打卡地,塑造吸引人气的白茶网红打开地。从项目经济走向平台经济,以溧阳茶叶节为主导,链式打造新地标博物馆、杨家村美丽乡村、曹山牛马塘村等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产品。大力开展溧阳白茶茶舍、美丽乡村、生态农庄建设,进而拓展白茶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带来的产品价值、产业价值、品牌价值。

猜你喜欢

溧阳白茶业态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绘本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海归吴凡:激情追梦的“新溧阳人”
走进溧阳忘记四季
溧阳牛马塘村: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蝶变之路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绘本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最美生态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