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深度报道价值研究
——以《三联生活周刊》的系列报道为例
2021-10-25魏翠翠
◎魏翠翠
深度报道除了具有纵向的深刻性和横向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整合性。深度报道需要将多类材料进行整合,将新闻事实置于社会现实和背景之中去考察其意义和影响。疫情期间很多媒体的表现可圈可点,其中三联和财新发挥了专业主义的特性,积极有效地报道疫情中与大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新闻,担负起此次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预警者、沟通者、动员者、监督者、反思者等角色,有效地服务了国家和社会。基于此,本文旨在期望通过对于《三联生活周刊》疫情期间的深度报道的分析来看出其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报道视角多元,全面及时地传递疫情相关信息
《三联》疫情期间的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的视角非常多元,能够全面且及时地传递疫情相关信息,同时回应大众的关切。钟南山院士1月20号在央视告知大众人传人的消息之后,1月22日下午,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武汉新型肺炎: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引起了很大反响,让公众意识到,武汉不明肺炎显然没有得到与它的严重程度相匹配的重视,同时对于疫情进行溯源,将最早的时间线拉至2019年12月8日,提高大众的警惕。1月23日,在武汉封城几小时之后,三联就推送了《武汉肺炎一线医生口述:大爆发期或将到来》,这篇文章推动了社会各界对武汉疫情的重视,起到了一定的拉响警报的作用。
在疫情相关问题上,前期关注了疫情溯源、疫情蔓延、武汉疫情现状、武汉周边城市疫情等问题。在相关人员的关注上,除了武汉肺炎重症患者、武汉急诊一线医生、黄冈的疑似病例,还有滞留在外省的武汉人、滞留海外的中国游客、回京的外地人、隔离时期的弱势人群等。疫情期间动物的处境也受到了关注,从湖北即将断粮的鸡和猪,到武汉动物园里的鹈鹕,和很多被隔离的宠物的生活问题都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疫情对于餐饮业、养殖业、航空业等相关行业的影响都得到了及时的关注。
通过三联早期的报道来看,发现他们的报道视角非常多元,除却疫情本身的发展,疫情中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关注。
二、报道专业性强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病毒,大家对它的认识以及相关诊疗方式方法,药物研发等都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因此在报道的过程中需要很强的专业性。
在具体的操作上,三联非常注重一手信息,派出不少记者深入一线,对医护人员和相关病毒专家进行采访,同时对于国际医学期刊上的新冠病毒的相关研究进行解读和分析。
1月22日发出的关于“超级传播者”的讨论,通过对于研究SARS多年的专家的采访,对于病毒变异的可能性,超级传播者的病毒传染能力,病毒溯源的重要性,确诊患者的隔离对于控制疫情扩展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一方面提高了大家对于病毒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公众的警惕性。
1月26日的新型肺炎与非典的对比,通过对经历过SARS的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的采访对比了新型肺炎与非典在救治难度、病毒的隐匿性等方面的区别,得出“轻症、隐性感染者是此次疫情防控的重点”的结论,这一结论对于当时的疫情防控非常有参考价值。
2月9日在疫情的态势向好发展之时,无症状感染者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三联引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研究,对于新冠病毒病例的常见临床症状及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同时也表明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新冠特有。通过对于《流行病学与传染》刊发的论文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更是表明在普通感冒和SARS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都存在一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同时强调了无症状患者可能不是病毒的主要传播者,也不必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大规模传染他人。所以文章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要引起大众的警惕,但不必恐慌。
虽然此次疫情报道涉及很多医学、生物学和病毒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但是三联都能够通俗易懂地解释给公众,不仅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同时在关键时期对于公众提高警惕和减少恐慌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报道中既有高度的专业性素养,又能够受众本位的思想进行写作,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人文关怀浓郁
新闻的本质是人,新闻报道的最终抵达者也是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现代新闻业最基本的道德核心与正当性基础,所以媒体不仅需要有专业素养,也需要兼备人文关怀。在重大灾难之中,个体命运故事要比冷冰冰的数据和高高在上的,很多人触不到的报道更有价值和意义,更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挖掘信息背后人的故事再传播给受众,更能激发人们的共情。
三联就做了大量的个人采访的深度报道,用强有力发叙述能力展现了那些疫情信息背后的个体故事。三联的报道中所展现出的人文关怀让我想起了那句“在这个世界上比石头更永恒的是文字”,透过三联的文字,那些医生,那些患者,那些滞留海外的游客,他们的挣扎、绝望、无奈、悲伤和仅存的希望仿佛都一一呈现在眼前。
在疫情初期,湖北多地都采取了封闭式管理,为了控制疫情采取的一刀切的方法其实忽略了许多了特殊人群的需求。2月2日,一篇题为《父亲被隔离6天后,17岁的脑瘫少年的死亡》的报道使得特殊人群在疫情隔离期间面临的难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虽然这是一个个例,但是也会让我们想到更多的行动不便的或者需要照顾的人群在这特殊时期又该如何应对。
这个由脑瘫、自闭症和单亲父亲组成的特殊家庭的日常困境,在遇到突发疫情的乡村被放大了。此外,他们还关注了武汉的中风患者在这特殊时期的救治困境。
甚至是武汉动物园的鹈鹕面临的食物短缺问题也出现在三联的报道之中,让我们知道疫情之下这些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艰难。
2月11日的《一线医生口述:疫情期间,泡面是最好的朋友》,通过广东省基层医院的普通医生的口述,正如作者喵葵所说,“她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医生,既不是武汉传染病房的一线人员,也不是最危重病房的医生,在全国一线医务人员的浩瀚大海中,她只是最不起眼的一滴海水。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如此平凡,但是在这场不平凡的战役中,她的故事也是千万人的故事。”这些医生的口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面临的艰辛,他们对家人的思念。
四、对于疫情中呈现的问题的反思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的新闻报道起到了社会议程设置的作用,同样也扮演着无形的监督者和引导舆论的角色。
在三联的报道中,非常注重疫情中呈现的问题的反思。他们不仅通过采访呈现各类问题,同时也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例如,湖北和武汉政府抗击疫情的指挥思路是什么?民众看到的是政府的一条条决定,缺乏解释,缺乏对疫情的全面介绍。封城后,武汉禁止了市内公共交通,紧接着是私人交通,那医护人员和病人群体的出行问题如何解决?7家定点医院不堪压力,病人看病住院非常困难,这些状况又该怎么办?
他们也关注到了医疗物资问题,为什么会如此严重不足?物资捐赠效率的问题主要是卡在了哪里?医用防护物资的生产和储存是什么概念?红十字会在捐赠过程中承担的重要角色是必须的吗?
在病人确诊方面,从武汉疫情早期来看,确诊标准的不合实际对认知病情起到了明显的阻碍作用。随后,新冠肺炎的确诊问题变得技术化了,公众的目光集中到了试剂盒上。虽然上海生产试剂盒的公司一再表示他们的生产能力不是问题,那确诊链条需要做哪些改善呢?
在武汉封城的一周后,三联推出的文章都切中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抗击疫情发挥了媒体的作用:《武汉医疗物资之困:我们能做什么?》《试剂盒困局:为什么确诊这么难?》《武汉防疫: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等等
五、积极参与其中,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三联生活周刊》面对这次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是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不仅在记录客观事实,也在试图集中大众的力量,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推进。
疫情暴发中的武汉不管是医疗物资还是床位抑或是试剂检测盒都出现大量紧缺,微博上随处可见的武汉患 者求助信息。1月23日,三联公众号发出《武汉肺炎重症患者:一床难求》的推文,接着1月24日《湖北日报》的官方微信向全国发出医院急缺物资的信号,物资的捐赠和迅速成为微博上的热搜话题,面对众多网民对物资捐赠流程的疑惑,三联作出了《口罩送达一线的路径、供应链与机制》报道。媒体高速率的新闻敏感和源源不断的受众反馈信息相互配合,让受众接收到优质的内容,也让媒体得到了社会上的众多称赞。
“三联在行动”小组一共协助了104宗物资匹配,因物流限制,追踪达成匹配数为92宗。他们一共帮助58位热心读者,协调各种型号的医用外科口罩逾5万个,N95口罩超1.5万个,普通防护口罩近2万个,防护服139件,手术衣近20件,可被医用的护目镜5519副,各类消毒液近5000瓶,6%浓度双氧水2吨,外科手套8.5万只,一次性医用帽5200个。另外,还帮助热心捐助者匹配非医院急需物资,如床单400张,一次性鞋套2.8万只,消毒泡腾片70瓶,行军床400张,面包1400个。他们总共协助了51家医院,涉及全国24座城市。
在疫情期间,媒体不仅仅是报道者、记录者或是见证者,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能够为疫情的向好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三联担当起媒体的职责,凝聚起大众的力量为疫情的防控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