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实践运用
2021-10-25吴书梅
◎吴书梅
在新闻摄影中,航拍技术对于新闻传播造成了显著影响,通过航拍方式,充分发挥无人机便捷性、独特性、完整性及独特性的特征,具备价格低廉、机动灵活、视角独特,可确保记者安全的优势,可在拓宽新闻摄影视角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为新颖的视觉效果。但是,技术的进步带来诸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与风险,需加强新闻摄影实践分析,以提高摄影作品质量。
一、新闻摄影中航拍技术的优势
航拍也可称之为“空中摄影”、“空拍”或“航空摄影”,指的是借助飞机、航空模型、降落伞、飞船等拍摄平台,在一定高度下摄取下方事物或地貌的过程。以“上帝视角”摆脱仰视、平视传统视角,在空中进行拍摄,予以观者不同体验。具体优势如下:
1.普遍环境适应性。重大新闻发生形式不同,通过无人机航拍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摄影师控制设备即可进入以往难以拍照的空间,获得一手素材。
2.拍摄视角真实性。在新媒体技术发展下,每个人均可以成为新闻讲述者、发现者与记录者,航拍技术也不再是大型媒体专利,群众也可购买无人机。正如新冠疫情阶段,某地区小情侣私自见面,保安使用无人机巡逻后发现制止,也成为疫情期间的新闻。由此可见,应用无人机可增加新闻来源,将其发送至快手、抖音等APP上,成为媒体新的发展趋势。并且,航拍通常采取俯视视角,镜头前无记者,予以群众真实感,能够客观拍摄到各个角度,不被其他事物干扰。
3.收集素材及时性。传统收集新闻素材要求摄影师尽快赶赴新闻现场,却受到信息接收时间、人手不足等方面影响,导致难以有效采集新闻信息,而航拍技术可缩短新闻现场与摄影师的空间距离,使无人机迅速达到现场,提高新闻及时性。
二、新闻摄影中航拍技术应用场景
1.自然灾害事故
无人机在报道突发事件中具有综合优势。通常突发事件现场存在不安全性,如地震、爆炸、火灾等。如,天津港危险品仓库爆炸后,现场环境恶劣,新闻工作者如若奔赴现场则会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在发生汶川地震后,外界急需了解灾区受灾情况,却受到灾区交通阻塞、通信信号中断等影响,无法传输灾区信息,且新闻工作者天南地北,难以及时奔赴现场。以上种种事故,均需要第一时间报道真实的新闻消息,方能提高新闻价值,使更多人了解受灾情况,航拍技术便能解决上述困扰,不仅能够确保新闻人员安全性,还能提高新闻时效性。
2.违规违法采访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快,环境污染与违章建筑成为当前重点,特别是迅速推进城乡建设中,新农村建设、城市化、改造老城区等项目均伴随高额征收拆迁补偿,使得诸多人违章建设,怎样及时了解违章建设,明确现场情况成为重难点。而环境污染则体现在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之中,越来越严重的粉尘污染、水污染与大气污染,增加了排污调查难度,新闻工作者现场拍摄通常会受到阻碍,无法使用传统拍摄方式。而航拍技术则具备高灵活度、强隐蔽性特点,可解决以上问题。与现场一定距离内,摄影师操作无人机,搭载摄像设备以空中视角俯拍,即可准确、快速捕捉现场情况,为环境监测与管理违章建筑奠定基础。
3.大型户外活动
在新闻事件中,文化活动、体育赛事作为常见新闻现场,场面宏大、人员众多,采取传统拍摄方式仅能为观众展示部分景象和人员,难以了解整体情况。如,马拉松比赛中,跟拍摄影仅能看到部分参赛选手,不利于主办方现场监控;如比赛选手受伤等,需采取航拍方式,通过移动跟拍为观众提供立体活动场景。还有江西省太极拳共舞场景,相机仅能拍摄传统特写角度,操作无人机即可升降自如、前后左右的选择角度展现文化盛况。
4.人文自然风光
在新闻事件记录中,除了一般事件外,还可利用无人机拍摄大型自然人文风光。如新华网无人机航拍中,2019年发布航拍作品966条,人文自然风光约为总作品84.7%,多为图片和视频。人文自然风光也包含城市风光,借助无人机拍摄城市风光,能够记录城市变迁,以高空视角观察城市规划前后情况。
三、新闻摄影中航拍技术实践措施
1.掌握航拍设备
新闻摄影中,航拍技术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为将航拍技术作用发挥出来,拍摄更为优秀、真实的作品,则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巧。市场无人机种类繁多,可搭载多种摄影设备,为保证无人机正常拍摄,摄影师需选择优质航拍设备,以免产生意外,不同新闻场合摄像设备选择也有所不同,通过熟练操作航拍设备,使其沿着既定轨道飞行,以免偏离现场,稳定镜头,均要求摄影师加强日常联系,完成拍摄任务。
2.遵循基本规律
在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视客观性、真实性与及时性,摄影师需收集新闻线索,拥有优秀新闻嗅觉,不畏惧艰苦环境,关注网络新闻加以筛选,挖掘价值高的信息,借助航拍技术进入人力无法到达的地方。如,杭州市桐庐县举办航拍视频大赛,拍摄畲乡风情、乡村古建筑等,千亩油菜花基地构建了美丽的乡村风景,让人震撼。所以,在新闻拍摄中,需追求真实性,真实的壮丽更加触动人心,且航拍可采取俯视视角对现场进行观察,无需记者也能还原现场。
3.精细制作拍摄
全民化新闻摄影不等于粗制滥造,新闻摄影人员需在作品拍摄中应当精益求精,深入思考摄影艺术性。如,国庆阅兵新闻场景宏达,怎样突出摄影重点,强调照片叙事感,体验阅兵真实感,摄影应当在宏观新闻中提高自身表现效果。可提高自身构图色彩技巧,结合新闻性质选择拍摄角度,注重宏大场面拍摄完整性,关注人和环境、人与人的互动,发挥航拍技术效果。
4.实现图像拼接
在航拍过程中,新闻摄影人员为获得稳定、清晰的画面,工作者应当采集多张航拍图片后,对其进行自信拼接,方能组合成更为高效、准确、清晰的新闻材料。通常拼接中需划分四步骤,一是几何矫正;二是提其特征空间;三是搜索特征空间;四是相似度变量。通过以上一系列图像配准与拼接,可保证新闻材料清晰性与有效性。
四、新闻摄影中航拍技术应用环境优化
1.解决安全隐患
无人机航拍过程中,易受到人员操作技术、外界雷雨、气流、风力风向自然天气、续航能力等方面影响,造成无人机坠落情况,需重视安全问题。因此,企业作为无人机制造与技术开发主体,应当在规范化行业中承担自身责任,升级技术,为人员安全提供保障。因此,企业需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安全系统,不仅可提高飞行安全性,还能予以客户自主性,促进操作员了解飞行环境,合理判断何时飞行。除了无人机限飞问题,还需要关注飞行距离不远、续航时间补偿、噪音过大、磁场干扰、夜景像素差等情况,企业需加快技术攻关,升级无人机性能。
2.完善法律制度
无人机的合法飞行与安全飞行需要制度保障,特别是无人机迅速发展下,也存在严重的“侵权”等为,我国颁布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低空域使用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航拍实践。但是,部分媒体以爆料他人信息获取热度,特别是隐私空间信息,依赖于窥探行为,非法监视被拍摄对象,缺乏职业道德。因此,应当加强航拍机管理,规定航拍机飞行高度、重量及飞行空间。部分航拍需做好提前审批、报备等工作,根据流程报备,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以政策弥补现有不足。
3.强化行业管理
航拍无人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继大疆、创新外,小米、高通、因特尔等知名厂商也涉足无人机行业。每个诞生的新行业在发展中均会产生监管漏洞,航拍无人机同样如此,业内缺乏严格政策体系与标准,民用无人机方面存在“空域管理难度高”“缺乏统一适航认证”的情况,准入门槛较低,摄影师缺乏资格证书,新闻工作者需获取拥有法律效益的航拍资格证,以规避操作风险。因此,行业规范中一方面需加强行业自律,做好内部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则是新闻业无人机摄影师应当强化自身媒介素质,提高“无人机素养”,所在单位也需要强化监督无人机报道,从个人做起,从点到面,实现行业自律。
4.提高个人能力
无人机航拍中一定程度可忽视场地限制,记者在外围即可借助无人机获取内部景象,但部分人员由于缺乏职业素养,个人操作能力不强,会惊扰野生动物等。因此,在无人机消费加快下,无人机行业与新闻机构需要加强培训摄影师与记者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展开专业知识交流学习,提高航拍摄影人员与新闻记者操作无人机熟练程度,告别以往的“黑飞”,实现持证上岗。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摄影中应用航拍技术以独特视角及时收集新闻信息,具有较强优势,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新闻摄影从业者应当掌握航拍设备、遵循基本新闻规律、精细制作拍摄,提高航拍质量。并且,还应当采取解决安全隐患、完善法律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提高个人能力的方式,优化航拍环境,为航拍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注释:
[1]张若曦、刘昆:《浅谈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2]丁晓春:《无人机航拍时独特的视角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传媒论坛》2020年第14期
[3]卫姚伊:《“新技术+”语境下纪录片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基于两季〈航拍中国〉述评》,《出版广角》2020年第9期
[4]李承柱、王慧、李珊珊:《航拍三维建模与BIM技术在海湾整治工程中的应用》,《中国港湾建设》2020年第3期
[5]丁葆华、郭卫卫:《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探析——以电视节目主持人为视角》,《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9年第4期
[6]李瑞:《无人机航拍的电视新闻发展历程及应用策略》,《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