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探析
——以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1-10-25◎王赛
◎王 赛
一、县级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融媒时代纵深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党和国家为推进县级融媒进程谋篇布局。2020年9月26日,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从体制、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推动媒体融合并向纵深化发展的要求;10月29日,“十四五”规划强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并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县级媒体中心在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发挥重要作用。从本质上看,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地方主流媒体平台,具有官方媒体属性。从现实分析,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编的内容正符合本地受众的关注。因此,媒体属性和新闻属性两方面优势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以“本土化”视角来解读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优势,我们不难发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挖掘本土新闻”“关注本地经济社会与民生”上更具能动性,重点是做好地方新闻报道。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很多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快速地传播,但仍然存在大量涉及地域性的原创内容,需要熟悉地方情况的基层媒体工作人员去实地采写,从而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新闻报道。
可以说,在无边界的互联网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展示出具有差异化、“接地气”的地方文化,能够使得当地群众第一时间接收到党和政府的声音,第一时间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这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于地方百姓,充分发挥了正面引导舆论作用的重要工作。
二、县级媒体的创新实践——以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一)中心概况
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8年7月,为了能扩大媒体覆盖面、提升影响力,中心提出了“做好本土化分众传播”“不断探索人才管理”“媒体+服务”三大理念。
中心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两微”(微博、微信)、App等多个媒介平台,重塑优化媒体融合发展的策采编发流程体系,实现新闻产品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整合媒介资源的基础上,中心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积极探索服务密云百姓的发展路径。作为全媒体平台、主流媒体阵地,中心通过不断策划生产具有本土需求和创意性的融媒产品,逐步树立了“密云融媒”的新闻品牌,为密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新闻传播平台支撑。
(二)发展与探索
2020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在内容生产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从建设初期的摸索与试探到经历融合转型的实践与发展,再到进一步完善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的职能属性,逐步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1、直面疫情大考,树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应对突发事件报道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一次艰难考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通并整合资源、渠道和流程,以实时广播、电视新闻、在线直播、新媒体发布等多元报道内容和形式,及时传递党中央有关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发布人民群众关切的权威信息和科普知识,推出深度报道和专题栏目,畅通信息传播并及时辟谣,充分发挥了基层主流媒体的压舱石作用。
在疫情发展初期,中心迅速启动针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流程,第一时间策划舆论宣传内容,按照疫情发展的情况和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正面引导舆论方向;深入一线采写报道,挖掘众多感人的抗“疫”故事;有序组织策划传播内容,呈现具有深度、有温度的系列化报道。期间,共发行战“疫”专刊8万份,并推出《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等专题栏目和纪录片。此外,还通过抖音平台发布抗“疫”的科普知识,与网友保持互动,引发超过10万+的关注。
在抗“疫”期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与各乡镇宣传队伍保持联动,激发民间智慧,通过“村村响”平台发布群众易于接受的抗疫口号、顺口溜等内容,强化宣传效果,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病毒并做好理性防护。例如,《大城子镇“村村响”顺口溜》广播宣传抗“疫”防控信息,落实各项防控举措;《密云区古北口小学抗疫期间一场特殊的家访》《密云区鼓楼街道战“疫”一线娘子军》等报道深入挖掘战“疫”故事,在网络上受到关注。
2、技术赋能内容生产,打造智慧融媒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5G建设、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现阶段,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也在加快技术升级,拥抱智慧融媒。2018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投入使用。指挥报道中心作为融媒中心的大脑,要实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双向全程”任务,从而实现全采编业务在统一平台上的统筹、策划、内容管理、协同生产和多渠道分发。在实践中,密云融媒记者采写的稿件可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云端,编辑在后方可及时选稿、组稿,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新闻策划、生产、分发等流程,从而打造服务本土的智慧融媒。
3、搭建惠民平台,发力综合服务和政务服务
作为县域综合服务平台,密云区融媒体中心牢牢把握党管媒体的原则,通过提供本地新闻资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和舆论引导。为进一步建设本土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密云区融媒体中心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具备政务服务、便民惠民、新闻资讯等多元功能的——宜居密云APP。该客户端以新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问政、活动等栏目组成,深度打造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平台。例如,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的《战“疫”生活视频征集》,引发群众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少儿才艺展演》则通过“5G+VR”形式引发全民参与投票,以“线上视频展示、线下才艺展演”的形式,打造了少儿才艺展演的品牌活动;以问政促进社会监督,搭建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桥梁。群众可以通过平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督促有关部门快速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及路径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现实挑战。资源整合拓宽了传播渠道,这仅仅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更好地发挥融媒体“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一)受众需求发生改变,媒体服务属性凸显
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日益多样,对信息需求逐渐升级。作为融媒体,不只是信息“传播者”,还应成为“服务者”。各大融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模式,从单纯的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拓展。例如,昌平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北京昌平”App,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成立“百度融媒体工作室”等9家融媒体工作室,以及浙江报业集团的“天目云”、湖北广电的“长城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四川云”等。
贴近性是融媒体发展离不开的关键词。既要在内容上“接地气”,还要将媒体资源和政务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应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考量指标,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比如,通过进一步优化平台,打造全媒体互联互通的区域性媒体生态系统,强化多媒体平台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快速及时共享。
(二)打破旧观念,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内容
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对于媒体也不例外。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要知道受众真正喜欢什么。这就需要各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分工部署,协同合作。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短消息、连续报道、补充报道、深度报道,将同一个新闻事实在不同的媒介上呈现,以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抵达率。不论记者还是编辑,都需打破传统观念,抛弃只服务于单一报道媒介的想法。而应增强“用户意识”,研究自身渠道和受众的特征,创新报道的形式和手法,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三)“新闻+”赋能,搭建联系群众的“服务台”
要在保证信息传播、引导群众基础上更好地服务群众,必须做实做好“新闻+政务+服务”这篇大文章。当前,“宜居密云”App也在深入平台优化,更好地服务本土百姓的生活。设置和完善运营平台的“新闻+政务+服务”功能,上线更多与群众日常相关的融媒体产品,例如,网上挂号、教育咨询、生活缴费等服务内容。这些当然离不开技术支撑,诸如平台运营、后台数据可视化分析、图文和视频编辑等。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与高校、互联网公司等开展长期合作,借助外援打通技术壁垒。
(四)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发展不断“造血”
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加快启动复合型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出既具备传统媒体素养,又能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全面人才。一方面,通过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中心现有人才的专业素质,强化资讯整合、信息加工、网络发布、新设备应用等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定期举办交流座谈活动,将媒体行业中的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员工进行专题性培训指导。或者通过分享会等形式,点评优秀的新闻报道,形成记者与编辑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应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从实际出发,统筹谋划,精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紧随中央的顶层设计,积极落实部署各项规范和要求,加快人才建设、推动技术升级、创新内容生产、搭建平台服务,进一步加快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挥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从而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