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记者”对传统记者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2021-10-25路朝侠

新闻前哨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冲击

◎路朝侠

机器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通过机器人代替了一部分体力劳动,人类能够真正有效提高生产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但是机器人的出现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例如造成失业人口增加,还可能会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等状况发生。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完善,甚至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代替人类脑力劳动,成功取代了很多白领成为新的“都市丽人”。在这种状况下,“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会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造成怎样的影响与冲击,值得人们思考与探究。

一、“机器人记者”的出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随之诞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早新闻领域,早在2015年,一篇新闻报道名为《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月新高》,其文章最后的署名为Dreamwriter,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原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自动写作机器人,其诞生在腾讯财经自主研发室内。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写出这篇文章,其原因在于其体内安装了自动生成新闻的相关算法程序,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数据分析与判断,及时将生成的内容传送到用户手中。同年,新华社的“快笔小新”也问世,该机器人主要致力于写一些体育赛事与财经新闻,机器人记者的使用意味着我国最权威新闻机构已欣然承认机器人记者的作用与价值。

“机器人记者”一经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以广泛应用于新闻编撰,高效及时,内容精准,并有如下便捷之处。

一是提高精准度。作为新闻内容,首先的要求就是必须精确,不能出现数据差错,一旦有错误可能会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通过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寻找精确用户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数据分析的过程需要全程不能出现任何差池,若单单依靠人工进行分析可能无法达到精确的程度,通过“机器人记者”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一系列精密计算之后,能够自动生成数据结果,自动成稿,即使再复杂的数据也能够精确计算。二是可实现24小时无休工作。通常情况下,记者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是8小时工作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工作报道效率无法提升,而使用“机器人记者”可以更加及时的满足新闻报道的及时性要求,“机器人记者”撰写新闻内容无需考虑其身体健康状况,无需为其提供各种法定节假日,更无需为其支付劳动报酬,简单省事省力。三是效率高。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与算法,如果只用人工计算与分析,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也很可能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影响工作进度。而使用“机器人记者”则能够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程序实现快速计算与分析,在繁琐的数据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寻找不同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市场行情,迅速成稿。

二、“机器人记者”对新闻记者就业的冲击

(一)记者岗位削减

“机器人记者”本身安装了相应的程序,能够迅速捕捉关键信息,在最短时间内撰写完成所需的新闻稿。2015年曾有举办过一次“人机大战”,即由机器人记者与一个拥有多年经验的记者进行写稿比赛,同样的条件下,机器人记者撰写完成一篇新闻稿仅仅用了2分钟,而那位经验丰富的记者撰写完成一篇新闻稿用了7分钟。这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人机之间的差距。由于“机器人记者”体内有信息软件做支撑,在面对一篇材料,机器人能够按照既定程序迅速写出新闻,而这在现实的人工记者身上是几乎不可能立即完成的。“机器人记者”撰写新闻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撰写效率,所需的程序也相对简单,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代替了一大批记者岗位,因而造成了记者岗位数量减少。

(二)新闻记者岗位调整

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机器人记者”能够迅速锁定有用信息并进行加工编撰,依照既定程序进行计算与梳理。可以说,在新闻撰写方面,“机器人记者”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以很快的速度代替传统记者岗位,导致很多记者被迫离职从事其他岗位。由于从事记者这一职业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很多记者开始另辟蹊径,拓展新闻报道新领域,出现了很多小众传播媒体,顺应了时代要求,满足了大众多元化媒体需求。新型媒体能够主动收集与分析用户个性化需求与喜好,了解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并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动,满足了用户不同的口味与爱好,开辟了新闻记者的发展空间与发展领域。

三、如何应对“机器人记者”的冲击

(一)新闻记者提升自身能力

尽管机器人能够快速锁定有用信息,在工作上更具效率,但是机器人毕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安装与设定的,相较于真正的“人”而言,并不能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查与采访,在分析问题上并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新闻记者要在“机器人记者”盛行的年代不被时代淘汰,就需要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具有理智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明确而积极的价值观,使冷冰冰的新闻报道更多的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思考过程中也应该进一步往深层次思考,明确自身立场,使自己在新闻报道中具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新闻记者,应该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多经历、多读书,善于将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增加阅历,增加新闻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使新闻更富质感,更富吸引力。

(二)新闻传播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

专业的新闻记者有很大一批来自于新闻传播院校,可以说,新闻传播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安排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但是当今社会,伴随自媒体的兴起,很多其他高校毕业生也纷纷选择投入到自媒体或者其他新闻记者行业,也给新闻记者带来了很大冲击。无论是机器人记者还是其他行业人员的涌入,纷纷给新闻记者这一行业带来了冲击,使得原本就较为脆弱的新闻记者行业雪上加霜,新闻记者已变得不再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专业的新闻传播院校,应该注重对新闻传播人才进行系统培养,注重对其进行复合教育。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经验,丰富阅历。另外,新闻传播院校应该学习哥伦比亚院校的做法,注重与国际以及国内著名院校开展合作,使学生能够有获得双学位的机会,提高复合型人才数量。还可以通过改变培养模式来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复旦大学曾经为避免新闻记者受到自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体的过度冲击,将本校的新闻媒体专业改为“2+2”多学科培养的形式,使大学四年分为两阶段,前两年主要学习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与新闻传播专业没有任何关联,到后一阶段再对让学生接受新闻传播专业的系统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机器人记者”出现给新闻记者带来的冲击,笔者认为新闻记者和相关新闻传播院校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新闻记者应该主动学习,注重实践,增加自身实力;新闻传播院校应该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实力,抵制“机器人记者”出现给自身带来的冲击。

参看文献:

[1]白云祥、秀梅:《5G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分析——以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传媒论坛》2020年第3期

[2]艾合麦提江·艾力:《广电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提升策略》,《传媒论坛》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冲击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