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探究

2021-10-25张思雨

新闻前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用户

◎张思雨

古人就有“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的先例,可见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有一定的思想文化根基。但随着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种习惯,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碎片化成为主角,不仅利用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也都趋于碎片化,这与信息尤其是一些专业知识所要求的体系化、整体化相对立,因而探究现代人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产生的原因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信息获取的时空限制。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发布信息。但UGC生产模式激发人们创作热情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而人本身的注意力又是十分有限的,难以顾及所有,因而现代人的信息获取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而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一定的技术和平台因素,又有一定的社会因素。

(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撑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使得传播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借助移动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适应了现代人忙碌的生活和零碎化的时间结构。同时,媒介平台也搭上了技术的顺风车,开始改变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将完整的、系统的内容分成若干个片段或选取其中最具亮点的部分进行呈现,迅速抓取受众的眼球,使受众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二)社会压力下的被迫选择

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公众压力的增加。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被迫增加了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私人时间被挤压。而每个人又是有着一定休闲娱乐和社交需求的“社会人”,因而时间不足与娱乐社交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每个人可能面临的问题。此外,随着各行各业更新速度的加快,从业者了解最新的社会信息和行业动态以作为自己在职场中的发展资本和社交资本是十分必要的,但时间短缺又是客观事实,信息焦虑由此产生,这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一些速成的方法满足自身娱乐社交和更新信息的需求,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开始被人们接受。

(三)短视频平台的上线加持了信息获取方式的碎片化

近年来,短视频已成为深受用户喜爱的一种媒介形态,时长通常在5分钟以内,短视频或将较长的故事浓缩成几个简单的场景,或突出呈现一个微话题和小角度,具有传播主体多元化、制作程序简单化、观看便捷化等特点。基于以上特点,短视频一出现就激起了用户的观看和制作热情。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18亿,而在2019年短视频的用户规模更是首度超过了长视频。

短视频改变了以往以长时间叙事为主的传播模式,观看者不再需要花一两个小时去了解视频的主要内容,其高浓缩、微呈现的传播方式有效缓解了休闲娱乐和信息更新的强烈需求与时间严重不足的矛盾。同时,短视频平台的个性推送和竖屏滑动的切换设计,使得大量用户沉浸于自己的兴趣舒适圈并享受着拆盲盒般的快感,不断寻求好奇心的满足,这让人们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略带有刺激性的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

二、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的积极作用

(一)信息碎片化的平权本质为公众带来了福音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发布权掌握在少数专业机构和精英群体手中,信息传播更有体系,但受众只能被动接收。而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本质上是信息传播的平权化。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每个人都可以在各类平台上自由地搜索信息,还可以针对一些公共事件积极发声,利用网络维权。对于普通受众来说,这更像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和权力的获胜,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媒介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

(二)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

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最直接的作用,莫过于将那些被我们忽视和虚度的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满足了我们或娱乐或社交的需求。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单一地接收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且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可供支配,剩下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此时,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出现让忙于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可以在排队时、等车中快速地获取最新的社会动态,进行短暂的娱乐放松,起到了调整状态、恢复精力的作用。这种微量摄取信息的方式让碎片化时间被充分利用,留下更多完整的时间供人们去做需要较强专注力的事情,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三)满足多群体的信息需求,提高信息的到达率

相比于系统性、体系化的专业信息,碎片化信息涵盖范围比较广,从心灵鸡汤到生活小技巧再到专业技能教程,可谓面面俱到,几乎每一个群体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普及率的上升,入网成本逐渐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近乎零成本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碎片化信息的内容多呈现出简单化、通俗化的特征,为一些低文化水平人群融入赛博空间,轻松获取信息,提供了新途径。而信源和信宿之间传播渠道的畅通也必然会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信息的到达率,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一定程度上缩小由于经济、教育等因素所造成的数字鸿沟。

三、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的负面效应

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帮助人们解决了一些现实的困境,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和行为模式。但与以往一样,受众对于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接受和利用必然伴随着一个从不理性到理性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浅层信息泛滥和实用主义盛行

碎片化信息顾名思义指零碎、不完整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体量和特征决定了其内容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多为一些具有较强娱乐性、煽情性的信息。因而,如果长期通过碎片化的形式获取信息,会影响人的信息和知识结构深度。脑科学专家的研究也指出,人的大脑是可塑的,随着人们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稳定,神经元会进行相应的重组。这也就是说,人们在长期刷短视频、微博之后,大脑会逐渐适应并习惯这种碎片化信息,形成新需求,进而倒逼媒介平台信息生产的碎片化。此外,新媒体的内容提供都遵循着一定的长尾理论,即受众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寻找到各种类型的信息。同时,搜索引擎的发展更是让用户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目标信息,让人不再愿意像过去那样通过繁杂的信息搜集、分析、比较过程去获取信息,忽视这些过程对思维的锻炼作用,一味追求速成,实用主义思想盛行。

(二)专注力下降和思考简单化

在社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碎片化逐渐成为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常态。长此以往,当面临需要集中注意力花费较长时间去做的事情时,人们往往已经不再能适应,专注力持续的时间甚至下降至五到十分钟,拿起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思考的连续性难以形成。美国一项调查显示,iPhone用户每天解锁手机的次数不低于80次。同时,以碎片化为主要传播特点的新媒体平台以娱乐大众为目的,多提供一些简单、无需思考的通俗内容,长期接触这类内容,人们的思想会逐步趋于简单化,难以在一些专业性问题上进行深入思考。

(三)眼球经济活跃化

“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成为媒介领域的共识。受众对碎片化信息的偏爱也必然会引发信息生产的转向。而对于碎片化内容来说,能否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就成了关键。因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平台一方面依托大数据追踪用户的浏览记录以获取用户的信息偏好,进一步明晰用户画像,并基于算法推荐技术,为每一个用户设计出DIY的信息推送方案,最大程度上获取用户的关注。另一方面,大多数平台会根据用户的点击率和评论数对内容进行排名,将最受欢迎的一些内容推送给所有用户以吸引新的用户并间接帮助原有用户创造和发现一些新的兴趣点,以增强用户对平台的黏性,实现流量变现。

四、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弊端如何破除

(一)关注公众作为“社会人”的需求

从社会因素来看,社会压力的加大无疑是导致人们被迫选择碎片化信息获取方式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多考虑员工作为“社会人”的需求。未来各行各业都要尝试制定一些相对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让员工在工作之外能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在信息获取方式上有更多选择权,养成静下心来做事情的习惯,提升专注力,相信这样的员工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二)推进新媒体内容的精品化建设

以传播碎片化信息为主的新媒体要加强平台审核,从源头上遏制一些断章取义和片面内容的传播。同时,平台的UP主要致力于提升上传内容的质量,让用户真正有所获益,而不是仅仅娱乐一下、大笑一场,获取一些过于表面和浅层的内容,比如,UP主可以根据市场调查和自身优势选择一两个领域进行深耕,努力在有限的时长里提升碎片化内容的信息密度,做出精品化的内容,使得用户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并不碎片的内容。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