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2021-10-24袁朝英

高考·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研究策略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摘 要:高中化学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内容,对高考的最终成绩有重大影响,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该名学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大学。但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直都处于较为低下的状态,无法紧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其中的缘由之一便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具有适用性,笔者以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作为讨论视角,借此来剖析高考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不足和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策略

随着我国相关教育部门所推行的新课改制度,倡导追求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部分也逐渐开始被重视。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除了需要将基本知识点烂熟于心,同时还须要充分强化已学知识点,从而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之中,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深究问题、分析缘由、给出相对应策略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为什么化学实验能够成为高考命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的选题、呈现方式等都逐渐发生了变化,考核的重点也发生了转移,着重于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接下来就从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入手着重分析实验教学的正确教学方法。

一、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解析

(一)题型结构

高考化学实验题的题型没有做出较大的改变,一直都遵循着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有机题和计算题的基础结构,只是具体的分值做出了些许变化,但题量有所增加,坚持着高考改革的方向,整体的试卷结构稳中求变,试卷的整体难度也逐渐逐量地减小,但其中的难题却更加偏向于综合性题型,将各个单一知识点都混入同一道题中,具有较好的混淆考生分析方向的效果,主要是考虑到高考生的最终高考分数平衡。整体来看,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试卷的题型结构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二)编制方向

试卷的编制方向也就是出卷人想要考验学生的目的何在,经过分析2019年以后的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试卷发现,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对考生的考查目的发生了变化,该出卷人更偏向于想要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是想考查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相关知识点的获取程度、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借助化学实验题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否清晰、个人的创新创作能力的高低。高考内容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将考点都趋向于综合型,旨在全面考查考生的掌握能力。

(三)編制特色

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试卷的难度逐年下降,致使高考中的化学实验部分不再是“难题竞争”,而是更为看重学生的秩序性和创新性思维,题材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会过于拘泥于课本上的固定案例,灵活地将死板乏味的知识点运用到各个方面。考查内容与我国当前的新科技、新能源相衔接,综合书本知识点,从而明显地展现出现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促进社会前进的工具,体现出现代化学的应用对解决人类当下所遇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恶劣气候变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人类更加健康生活等。

例如:2019年的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中第十九题,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室温下,将废渣粉末倒入(NH4)2SO4中浸取,然后过滤,滤渣经过水洗和多步处理,最终得到轻质CaCO3,而剩余的滤液则是(NH4)2SO4晶体。题材和我国的能源相结合,化学的灵活运用充分解决了工业废渣的污染问题,知识点运用灵活。

二、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的不足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高考的重要准备工作,让化学教师和学生都纷纷拉紧神经弦,恨不得将所有的化学题都熟练于心。而近几年江苏高考的化学实验题目却在悄悄地改变,可通过了解和解析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入手来侧面了解我国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找准适当的教学方法对高质高效地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一)忽略了化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例如:2019年的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试卷中的第六题,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氧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氨气 B.制取NaHCO3

C.分离NaHCO3 D.干燥NaHCO3

以该题为例,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只是书本上的简单知识点,单一的物质的制备方法和制备原理、干燥固体物质的类型。虽然此种考查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单一的书本知识点更加熟练掌握,打好基础,但在高考化学实验题的试卷之中,只是单单考查一个或是两个基础知识点的题目少之又少,若是在平常的化学实验教学和训练中,侧重于基础题目的联系和实操,那么到了高考化学实验时,更多的学生只会感到慌乱、不知所措、无能为力。对此,还需要学校对既定的化学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化学实验的教学侧重点。

(二)不够重视定性实验的判断考查推理

定性题目属于化学实验题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和考查。不仅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精神所在,同时也可助力学生养成有条理、有秩序的思维方式,对所遇问题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并解决。但在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却很少能看见,就算有也只有几道题,由此也可看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够重视定性实验的判断、推理、考查,需要在该方面增加些许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训练。

例如: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结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结论:Ksp(BaSO4)<Ksp(CaSO4)。

C.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结论: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室温下,用PH试纸测得:0.1mol·L-1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NaHSO3溶液的PH约为5,结论:HSO3-结合H+的能力比SO32-的强[2]。

(三)过于注重教材典型案例的采用

传统且经典的教材案例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但若是过于注重采用书本上面的典型案例作为化学实验的主要授课内容,知识面的拓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也不容易提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高考化学实验题方面,过多的典型实验题只会降低考试难度,学生都在书本上看过并实际操作过一次或是多次,比起新颖的知识点来说,经常能看到的典型例题反而更能加深印象,从而无法达到最终检验学生真实水平的目的,同时过多的典型实验题无法让学生实时地紧跟当下化学知识的发展节奏,无法实时接收更多新颖且科学的化学实验知识点,对出社会后的工作非常不利,难以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典型的案例题上适当做出相关知识点的延伸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紧抓侧重点,切忌遗漏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近几年江苏高中化学实验题试卷的分析发现,虽然试卷中的各个题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繁多,但总会有一部分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只是会采用不同的表達形式,以此来达到混淆学生辨别能力的目的。对此,可在平时的学习中侧重于考试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关于气体的摩尔体积问题的探究,其探究结果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得出实际的结论,但确是一个十分容易出错的重要知识点。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根据标准情况和不标准的情况下分别做实验,其体积标准是22.4L,根据所得出的实际结果和自己的看法是否一致,既能让学生更加信服又能加深印象。

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是学习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步骤,只有构建完整的知识链才能更容易探索化学实验中的奥妙和精彩,才能有更加清晰的实验路径,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可通过玩脑力游戏的方式助力考生构造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连接的思维模式,“串联式”区域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个区域里都有不同顺序的零散知识点,通过该游戏将各个零散知识点都排序且串联起来。游戏模式可有效地调动考生的自主积极性,同时也可活跃沉闷的学习氛围,提高原本的学习效率。

(二)侧重化学实验部分,助力学生强化实验能力

个人实验能力逐渐成为高考化学实验中的出题热点,所占比重持续增长,旨在重点考查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3]。对此,在日常的复习阶段,对于化学实验的必要步骤一定要熟练于心,须要做到细致、有联系性,懂得解决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懂得推敲化学实验的预期判断,并重复考查化学实验所得出的结果,确保其准确性。

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的直接途径便是实践,因此需要重视实验课程课时的安排。例如:高中学校的相关领导人员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化学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多加练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经常和化学实验打交道学生都能对化学器材和各种化学实验的步骤灵活掌握。除了课时安排方面,也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化学实验活动,借助强烈趣味性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知识,并能熟记心中。

(三)注重“新旧结合”,扩宽学生知识范围

“新旧结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触到更多新鲜且有用的事物和相关知识点,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增加更多的知识储备量,助力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和成长。在分析完近三年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试卷之后发现,着重采用书本上的典型案例作为考题的现象逐年快速减少,当下更多的是将各个考点都和身边的一些事物相互联合起来,高度的融合题目足以混淆学生的辨别能力,成为一道分界线考题[4]。

关于“新旧结合”的具体方式,比如:可适当安排化学实验公开课,采用公开课的教学方式传输当下先进的化学实验知识点,首先,公开课堂的人数较多,因此需要提前设定好教学环节,例如:制乙炔和收集NH3,先进知识结合书本知识一起教学,既要充分保证课堂上的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紧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同时也须要保证所补充的知识点足够可靠和先进,对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发展有实用性,达到扩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结束语

教师作为在校学生的人生指引者、人生领路人,通过在原本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稍微改动或是更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既定的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最终学习成果,通过个人示范或是其他方式,助力学生调动个人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去感受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有效地刺激部分学生的化学科研天赋,为我国的化学科研培养储备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军.构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探赜[J].高考,2019,318(10):90.

[2]周存军.高考化学实验类试题:命题趋向与教学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000(012):19-22.

[3]潘飞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测评试题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4]沈海彬.优化教学策略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效[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04):78-78.

作者简介:袁朝英(1979—),女,汉族,籍贯:四川南溪,职务/职称:中学一级,学历:研究生,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研究方向:高中化学。

猜你喜欢

研究策略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