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薄弱学情如何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进程

2021-10-24张芳君

高考·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互联网+高中英语

张芳君

摘 要:自2018年7月教育部批复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以来,历经两年多的推广与发展,自治区内各中小学已经基本形成了与“互联网+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法。针对笔者学校当下学情的特殊性,如何在今后的“互联网+教育”的持续推进中“逆境向阳”;如何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手段更好、更高效地运用在高中英语课堂实践中;如何使广大青年教师更科学、更合理地扮演好信息化时代新型教师的角色,是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问题。希望通过探究与实践,结合课标的要求与培养理念,能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加强学生德、智、体、美、育等全方面发展,并同时促进教师教学信息化的转变,提升教师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能力与信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薄弱学情;高中英语;青年教师;教学策略

2020年以来,我国新提出的“科技强国”是当下最具前瞻性的理念之一,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紧迫性。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以来,“互联网+教育”为我国指明了重要的教育战略方向。我国政府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开始了对教育各个要素的全面整合与重新构建,以“互联网+”为背景依托的教学模式变革,全面推动教育创新。国家给出的新指示、新方向,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行的航向,是我们前行路上最清晰的指路牌,指引我国教育大趋势的发展。然而,对于一些诸如笔者所在的县区这种不容乐观的学情而言,如何坚守前行路上明灯的指引,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进行深刻地讨论与研习。对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小县城而言,如何顺应并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洪流,如何把握好教育部的教育方针,如何以最一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及策略做好高中英语教学,是广大英语教师需要高瞻远瞩并扎实探索的目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走向的变化,重要产业动迁,导致当下我县地方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地方财政吃紧,一定程度上对政治、法律、教育设施等的建设造成影响。此外,我县属于银川市“三区两县”范围内,离市区距离较短,交通便捷,无形中为生源流失创造了条件,种种因素导致我县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流失严重,我县公办学校的教育现状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由于我校当下实际学情薄弱,导致“互联网+教育”在此阶段发展过程中亦是喜忧并存。而作为我校师资主要群体的青年教师,在这场“互联网改革”中,更是深深体会到“思变”“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模式,当下在我区教育教学方面正逐渐趋于主导地位,这就给我县的教育现状增添了更大的挑战,而高中各个学科中,英语学科尤其成为学生最为薄弱的学科,更是加大了英语教师的教学难度与压力。与此同时,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我校近年学情变化及当下高中英语学科基本学情介绍

我校是一所县级公办完全中学,包括高中部与初中部。我校高中部学生数占全校四分之三,约2000人。原本基于走势良好的地方经济状况,加之高一新录取的生源分配均衡(两所学校上线学生按片区划分),故我校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基本处于招生、高考上线率都为良性发展态势。但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走向的变更,我县地方性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公办学校教育现状亦发生巨大变化,加之市区一些学校也提供了针对好生源的优惠招收政策,另外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使孩子能接受到更优质的城市教学资源、有机会融入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一些家长不惜斥巨资甚至举债为孩子在市区购买学区房求学,且闽宁地区的中考毕业生凭借优异成绩可优先择校至宁夏育才中学和六盘山高级中学。基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县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生源不景气,导致三年后的高考升学率也不尽人意,这样的结果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每年中考结束后,新高一优秀生源的招收工作就十分困难,招收不到较好的生源,就会导致下届高考结果持续低迷,这样的恶性循环,即是我校学生“学情薄弱”的根源所在。

“薄弱学情”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基础程度较差,尤其体现在高中英语、数学和物理这三科上,其中就高中英语学科而言,以本届(2020级)高一新生为例:全年级共录取新生约840人,共设置16个班级,除了一个艺术类特色班(40人)之外,还设置有一个高分数段“实验班”(中考分数在500-580之间,共50人),而剩下的学生中考成绩平均低于市级中考录取分数线以下20至40分。中考英语单科成绩100分以上的学生凤毛麟角,90分以上的也寥寥无几,学生中考英语均分在50至60分(满分120分)之间。基于这样的学情,在顺应“互联网+”时代洪流的征程上,在“互联网+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的道路上,我校的英语教师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二、“互联网+教育”在我校推进过程中的发展实况

纵然学生学科基础较弱,学习程度差强人意,但是我县区教体局以及我校领导、教师仍然积极响应教育部的要求,积极探索将“互联网+教育”与“学案课堂”相结合,作为近几年来本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航向,学校层面统一维护、更新了学校的网络设施,增强了网络带宽的配置,全力配合一线教师需求,着力实现“互联网+教育”在每间教室、每个课堂、面向每一位学生推行使用。经过两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互联网+教育”助推了学科理念的改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

对于学习态度较端正的学生而言,通过“互联网+教育”的融入,往日枯燥、繁重的英语课程变得有趣多了,英語教师在授课时借助“教学助手”“希沃白板”等手段,在教学设计上运用最新最先进的方式,提升了课堂的灵动性,增强了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参与,必然能收获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就能实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就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继而实现学科教学理念的变革。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互联网+高中英语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