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在哪里”
2021-10-24王海澜
王海澜
辰辰是一个将要步入小学的小朋友。7月的一天,我和辰辰一家在火车站候车,距离检票还有一个小时,辰辰妈妈决定先带他去吃午饭,但辰辰宁愿饿着也不愿离开候车室一步。我举起手表问他:“现在是什么时间?”面对没有数字的手表,辰辰看了半天后告诉我说,他只会认电子手表。“你这个暑假要做什么呢?”辰辰说:“要上乐高、英语等兴趣班,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问道:“你每天有多少时间做作业呢?”“我不知道,妈妈来催我了,我就知道时间到了。”他回答。
辰辰雖然没有对时间形成清晰的概念,但他接受他人对于自己时间的支配。辰辰妈妈表示,辰辰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按照幼儿园和家长安排的日程走,他其实不知道1个小时能做什么事情,所以不敢离开候车室半步。让辰辰妈妈担忧的是,习惯了被安排的辰辰,现在不愿意、也不知道如何安排每日的活动。
“家长有心无力,孩子更愿意被动执行。”辰辰妈妈的难题也是很多家长在幼儿时间管理上遇到的难题。幼儿时间管理能力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习惯,依赖于成人有意识的培养、以身作则的示范以及长期的坚持。总体上看,培养幼儿时间规划能力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时间体验,二是指导时间认知,三是推动时间规划,四是提高时间控制意识。
以事件顺序为载体,帮助孩子体验时间
儿子3岁时,我有一次带他去银行取钱:“取钱为你下周的秋游买装备吧。”儿子立即问:“下周在哪里?”
这个问题出乎意料,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对3岁的幼儿来说其实很抽象。回家后,我在纸上写上星期一、星期二……然后我们一起数还剩几天去秋游。时间有了载体,幼儿对时间的概念也就变得清晰了一些。
时间的载体是事件,事件发生的顺序是时间发展的顺序。因此,鼓励幼儿描述发生过的事件是帮助他们体验时间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记录生活事件作为回忆的材料。
儿子3岁之前,我会按自己的想法记录他的成长。在他3岁之后,我开始让他讲述经历的事情,然后我再记录。他5岁半时,我们第一次带他回到爸爸的出生地。返回上海后,他对4天的经历念念不忘,于是我鼓励他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并记录了以下主要事件:临行准备,焦急的等待,卧铺车厢里彻夜难眠,观看南京长江大桥下的点点灯光,沿途的塑料大棚,为什么火车不从山洞里走,令人大开眼界的人体形电线杆,地窖探秘。回忆使他对具体的时间以及时间与事件的密切关联有了深切的体会。
有意指导,促进孩子认知时间
幼儿拥有认知时间的能力,就可以合理地评估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长。儿子5岁时的一天,他要买烧饼,对方说还需要等一分钟。儿子问:“一分钟要数到几?”“要数到60。”他没有作声,一会儿后突然说:“我已经数到60了,怎么还没有好呢?”对方笑了笑说:“我怎么没有听到你数呢?”“我在心里数的。”
我相信他真的在心里数过了,但我认为在没有凭借物的情况下,他没有真的数到60。我把手表取下来,让他看着手表上的秒针完整地走一圈。不一会儿,烧饼出炉了。儿子开心地说:“这个针还没有走到一圈呢。”我说:“一分钟很重要,我们可以试一试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回家后,我和他实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结论是:可以从地铁站走到小区门口、可以洗脸、可以看两个广告,儿子第一次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对时长产生直观认识,可以引导幼儿感受每项活动的具体时长。儿子往往一吃过晚饭就要去外面玩耍,有一天,我要求他看一本绘本后再出去,他问:“我要看多长时间?”这个问题提醒了我,亲子阅读时,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到底读了多长时间。他在幼儿园里的活动,虽然有时间表,但他也不清楚每项活动的具体时长。于是,我抄录了一份幼儿园每日活动的时间表,并让他回忆每个时间段中的具体内容,比如教师讲了什么故事,而不是概括性地说一句“出去玩了”。
这种方式效果比较明显,我让儿子做时间规划时,他对每项活动预留的时间基本上与幼儿园所对应的活动时间相当。
制作任务清单,推动孩子规划时间
儿子对时间及时长有了初步认知后,我开始让他规划时间,从粗略到具体、从家长配合到主动涂画时间表,步步推进。
一天晚上,我拿出白纸,写上当天的日期,然后和他一起计划明天要做的事情:上午九点半,亲子阅读《我想去看海》30分钟;下午一点,午睡1.5小时;晚上七点,操场活动1个小时。第二天,我们完成了这三件事,并制定了第三天的计划表。之后,我让他自己制作计划表,并增加了下午的活动。起初,他的困惑是不知道画画需要多长时间,我们一起商量后,他决定利用半个小时画画,他的计划完成较好。
给予奖励,鼓励孩子学会控制时间
对幼儿而言,最难的事情不是制作任务清单,而是难以完成或者效率太低。增强幼儿的时间控制能力尤为重要,即在某段时间内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幼儿的时间控制能力与注意力密切相关。儿子5岁时,我曾有意训练他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听音敲击、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快速划线、在一堆数字中找相反数、数字倒记忆。每天适当增加难度,但要保证集中注意力完成。
除了训练注意力,家长还应给予幼儿一定的奖励,以增强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我儿子有两大爱好,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和在外面餐馆吃饭。我和他约定,只要在单位时间里,比如10分钟内,他连续5次都能够排除干扰,包括不随便跑开、不分神等,我们就出门乘车并在外面吃饭。开展活动前,我会放一个20分钟的沙漏,便于他估计自己坚持了多久。
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一是因为沙漏比较直观,二是所约定的时长没有超过幼儿注意力发展水平。
良好的时间管理教育机会其实无处不在,家长需要做有心人,采取适当的方式,在规范幼儿行为的同时,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自由。
责任编辑:陈璠
读编往来
《教育家》2021年8月第3期《幼小衔接,“域”见美好》和《科学准备,顺畅衔接不焦虑》两篇文章,使我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产生了新的思考。
皮亚杰曾说,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个阶段的发展不能互换,并且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因此,在学前阶段,要坚持游戏为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并寓教育于各项游戏之中,为简单的游戏“注入”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们要不断地发现、支持和引导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认真专注的学习能力、团结合作的社会交往能力、敢于尝试的科学探索能力、乐于想象的艺术创作能力。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位一体,着眼于幼儿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培养他们适应终身教育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要从幼儿切身利益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好教育契机,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全方位联动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赵新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