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小学数学培训为例

2021-10-24王顺钦杨永举张齐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国培专家

王顺钦, 杨永举, 张齐鹏

(南阳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为大力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这既是党和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人才的战略部署,也是推动教育发展改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措施[1]。十多年来,“国培计划”对教育教学发展和建设的成效逐步得到体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日益深入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改进,课堂整体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教师教学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国培计划”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这有利于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国培计划”实施的现状,对改进培训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小学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调研材料,探究“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调研内容、对象和途径

调研内容。为了使调研具有针对性,我们依据教育部“国培计划”考核指标体系,结合我校实际状况,制定调查表,确定访谈内容,主要涵盖学情诊断、课程设置、校本研修、跟岗研修、班级管理、培训资源、训后指导等。

调研对象。我校已结业的“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项目参训学员及参与培训工作的县教研员、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以及国内从事“国培计划”研究的专家等。

调研途径和方式。(1)问卷调查和走访。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回收率达90%。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还随机抽取了30位参与培训项目的学员、15位县教研员和6位培训专家,共51人,对他们进行了访谈,收集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2)组织研讨。召开了2次由十多位国内研究“国培计划”的专家和授课专家等参加的研讨会,3次由我校“国培计划”管理人员、授课教师和南阳市县的一线教学名师参加的讨论会。(3)查阅文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国培计划”和“存在问题”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检索到相关论文65篇,如尹春杰等的《“国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申报及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2]、于娜的《教师在职培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探析——以鄂西北H高校“国培计划”项目为例》[3]、王彩琴等的《“国培计划”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归因》[4]、闫建璋等的《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国培计划”为例》[5]、张萍的《高师院校实施“国培计划”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6]等。

在问卷调查、走访、召开讨论会和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在课程设置、团队建设和组织教学等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归纳出“国培计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训前“诊断分析”不够全面和准确

训前“诊断分析”分为参训学员对自我教育教学水平的诊断和他人对参训学员的诊断,是开展培训前的一个必要环节。诊断结果作为判断参训学员培训需求的依据,也是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的重要参考。训前“诊断分析”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培训的实效性。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教育教学状况诊断统计表

根据表1可知:“自我诊断”和“(本单位)他人诊断”中“敷衍了事”的占比分别是40.7%和55.2%,“国培专家诊断”中“反映了客观情况”的占比是22.2%,由此说明了“需求诊断”结果与事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51位受访者中,有48人认为训前“需求诊断分析”非常有必要,但“自我诊断”和“他人诊断”难以反映真实的情况。造成训前“诊断分析”不够全面和准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学员和学员单位对训前“诊断分析”重视不够。学员在思想上没能认识到“诊断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对“诊断分析”调查表填写不认真,没能真实反映学员实际状况;学员单位对“诊断分析”也不够严肃,抱着应付的态度,难以反映学员的真实需求。因此,导致了承训单位根据诊断分析制订的培训方案与培训学员的实际需求不能完全相符。

2.因前期“诊断分析”不准确,导致专家得出的结论也不准确。专家诊断分析采用的形式是先查阅学员的“个人诊断分析”和“单位对学员的诊断分析”,再深入学校听取学员的汇报等,然后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诊断分析,并在集中培训结束后,对每个学员给出“药方式”的改进措施。专家在不了解或获取的“个人诊断分析”和“单位诊断分析”是错误信息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不够准确,或仅能聚焦局部问题而针对性不强。

(二)遴选的学员难以符合培训项目的要求

除了因训前“诊断分析”不够全面和准确而导致课程设置偏误之外,还有派送来的学员不符合项目设定的要求。每个培训项目都有特定的培训对象,或者说每个培训项目都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员而设定的,但是实际参与培训的学员常常难以达到项目预先设定的要求。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参训学员的学校领导考虑到本单位教学工作的实际困难,对待训学员的遴选不够严肃,派送来的人员常常是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或不能上课的后勤人员或“培训专业户”。而承训单位对学员的审核权有限,同时,为了达到教育厅要求的报到率等,对不符合培训要求的学员又不能够退回。遴选的部分学员不合格几乎成为“国培计划”工作的沉疴顽疾,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即使送来的学员符合培训要求,很多学员也因牵挂学生或担心考试排名下降等原因而无法安心学习,出现请假或旷课现象。问题似乎出现在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小学,但是主要根源在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之间协调与沟通不畅,配合不默契,缺少顶岗教师替代培训学员,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不够。

(三)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所授理论与学员需求有差距

培训工作重点围绕课程设置、实效评估、团队组建和服务管理四个方面,其满意度情况见表2。

表2 四个重要方面学员满意度统计表

由表2可知:总体上,学员对“培训课程”“培训效果”和“培训专家协作”三个方面是认可的,“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加起来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58.9%、68.9%和68.9%。但是“不满意”的数据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别是26%、18.9%和23.7%。在培训内容上,学员对“数学专业教育教学知识”的不满意度为30.9%。这说明还有很多工作有待于我们去完善。在51位受访者中,有46位对“培训效果”和“培训专家协作”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造成学员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课程设置与学情诊断结果及学员需求有差距。所设置的教育教学类专业课程与学员的实际需求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按照学员的学情而需要分层分类设置的课程开设不足,以致所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难以全面兼顾。培训课程求大求全、粗放性明显,未能聚焦若干主题作精细化探究,与兄弟院校同质化程度较重,特色不显著,难以满足学员对教育教学科研的需要。

2.高校专家讲授的理论与学员的需求有差距。培训团队主要由高校专家、市县教研员、一线教学名师等组成,培训模块丰富,培训重点也非常明确,但各层次的授课教师共同协调较少,很多培训内容条块分割,片段化、零散化严重,无法形成有机整体。来自一线的小学教学名师和教研员主导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观摩、研课磨课和评课等专题活动,普遍深受欢迎,但是缺少理论上的引导,很多方面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在理论上进行深入探究。高校教育教学专家在这方面又参与不够,难以给予理论指导。专家讲授的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与基层一线的教学实际契合度不高,难以接地气。很多学员渴望与高校专家交流教学和教研方面的困惑,为学到的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找到推行的方式或实例验证,但是这一需求在培训中未能实现。此外,培训专家来自全国各地,学术观点迥异,所传授的理论也使得正处于困惑中的学员无所适从。

(四)培训资源利用状况不佳,训后网络研修难以为继

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承担“国培计划”任务已有十多年,在专家、教师等的支持和协助下,开发并储备了较丰富的优质资源,有专家精品课程近40套、学员磨课研课精品视频近100套、优秀学员成长案例400多份、优秀学员的数学故事和心得2000余篇。对这些资源利用的学员评价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40%以上的参训学员对“精品课程”“精品课例”“优质课”“成长案例”等培训资源的利用都“不满意”。在51位受访者中,有50人认为培训资源的利用率极低。由表2可知:学员对“培训管理”的“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加起来所占的百分比是63.7%,总体上是认可的,但是“不满意”率也达到11.5%。学员对“训后指导”满意度较低,仅为37.9%。认为微信群、QQ群等交流软件能够发挥训后继续指导功能的认可度也不尽如人意,仅为39.9%。对“训后课题研究指导”的不满意度为40.6%。

表3 利用培训资源的满意度统计表

承训院校对校内培训一般都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训后的网络研修常常难以维继。网络研修中,高校需要联系和安排专家指导学员学习以及学员训后自学。因为一线教师一般教学任务很重,还有家庭和社会事务,难以把很多精力投入到网络研修中去;网络研修指导专家也因为精力有限和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而导致线上研讨效果不佳。有时,还会出现个别学员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因为缺乏优质课程、优秀专家学术讲座等课程资源供学员训后自学而导致学员自学没能真正地进行,抑或即使有优质课程资源而因没能建立起网络平台,难以供给学员而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在网络研修中的作用。

(五)培训效果评价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

培训的实效性是关系“国培计划”工作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国培计划”评估专家检查培训材料和实地视导、参训学员匿名评价、第三方评估、承训单位自评等常规性评估方式在评价承训单位服务意识和工作热情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所选评估参数不全面,随意性大,对培训目标落实情况无法量化,对“国培计划”实施成效的精准测评无能为力。

三、提升教师培训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协作与沟通,压实双方的义务和责任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作,单纯依靠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都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高校在申报项目的前期调查“诊断分析”中,只有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够深入教学一线真实地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符合培训学员需求的课程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只有在高校选派优秀的师范专业准毕业生帮助小学解决顶替参训教师的基础上,各小学才能派送出符合培训要求的学员,学员也才能够安心参加培训。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省教育厅明确高校和待培学员所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双方更好地沟通与协作,发挥“国培计划”在全面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和推动教育发展改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借助“国培计划”之力,搭建培训、教研一体化的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多方合作交流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效果。依托承训单位,组建和培育由外请的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学名师和教研员、承训单位及其实践基地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复合型的专家团队。该培训团队既要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熟知小学学科教学现状,从而具有理论引领与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统筹承训高校教研室的职能和资源,确定专业教师对学员的学科教学直接负责,引导学员利用课程资源、专家资源、科研资源以及优秀学员资源等。承训高校要加强与校外协作单位,如实践基地和县市教师发展中心等合作,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安排学员实践锻炼。通过实践,验证培训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以教师发展平台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纽带,打造特色培训和品牌培训项目,让地方名师在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有效衔接的实践中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扩大培训的辐射带动效能,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

(三)参与小学教学与管理,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师范类高校是培育青年教师的摇篮,其教师拥有较强的基础教育理论和素养。参与培训乡村教师队伍,提升其整体素质,既是师范类高校的社会责任,也是其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这体现了高校在政治性与学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方面的统一。鼓励高校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教师到小学去挂职锻炼,参与小学的教学和管理,把基础教育教研理论与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这样,高校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了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承训高校采取措施,鼓励这类教师参与并融入“国培计划”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组建培训团队,可以深入推进“国培计划”教育教学课程的改革与研究,使得培训内容更接地气,赢得培训学员的欢迎,增强培训效果,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四)加强资源库建设,做实训后管理与服务

“国培计划”实施已有十多年,承训单位的培训资源已经很丰富,建立跨校、跨地区的电子课程资源数据库或者资料中心已具备了可行的条件。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把各高校的优质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优秀专家学术讲座等课程资源统一起来,建立全国或全省共享的“国培计划”资源库,并不断地培育和更新,作为培训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分享的平台。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方便广大学员学习借鉴,也可以让优秀的培训专家从雷同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中解放出来,解决培训资源开发与利用收益率低、重复制作浪费严重等问题。制定“国培计划”精品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措施;组建学员集中培训后的专家指导团队,采用学员自学和专家线上指导,开展教学研讨,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形成线下线上长期稳定的互动交流模式等,使得训后的网络研修、影子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承训单位及时自评,真实呈现培训实效

承训单位的客观自评能够接近真实状况,是上级主管部门评估工作的有益补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得培训单位及时推优纠错。自评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写出内容涵盖面广、具有丰富调查数据的“国培计划”调查报告,然后利用宏观或微观数据分析,量化成效状况,从而使培训实效评价更趋精准化和科学化。王娇娇提出了“五层面、全方位”的实效自评模式[7],王炼的《“国培计划”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以2013年S大学“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教师项目为例》[8]对“国培计划”自评工作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利用数据和模型对培训作实效性评估,能够揭示隐藏在客观数据背后的规律,克服“国培计划”实效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表面化等缺陷。

深入探究“国培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总结培训经验、改进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南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承担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成效,通过问卷、调研、访谈、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专家团队的组建、培训的效果和评价等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应对策略也有可能难显实效。据笔者所知,我省“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大同小异,以南阳师范学院小学数学培训为例所得出的结论对其他高校的培训工作也能提供一些借鉴。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国培专家
“国培计划”典型案例的培育与提炼
致谢审稿专家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回访调研夯实“国培”基础
我的国培“心” 国培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