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请多看看我们

2021-10-23杨雪梅

新班主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礼貌榜样陪伴

杨雪梅

最近,一向活跃的小辰突然安静下来了,从他躲闪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不安和畏怯。属于班主任的那份敏感让我意识到有问题,也让我急切地想去探寻这异常行为背后的根源。

在老师眼中,小辰是一个情商极高的孩子。远远地看到老师走来,他会热情又不失礼貌地打招呼;老师手里提了东西,他总会过来搭把手;他虽然活泛得有点过头,但依然是各科老师口中的榜样。

然而,有3个孩子认为小辰是在“装模作样”“讨好老师”,在网络上对小辰冷嘲热讽,甚至攻击谩骂。“网络欺凌”这个真相在一番调查后浮出了水面。

我把3个孩子叫到办公室,还不等我开口,他们倒先表了态:“杨老师,我知道你要批评我们,你批吧。”他们猜到了我请他们来的原因和目的,很明显,我准备好的那些批评教育方案是起不了作用的。无奈之下,我只好改变策略,说:“批评你们干什么?我是来向你们求助的!”小家伙们一愣,眼神里充满了意外。“我知道你们经常在QQ群里向小辰‘开炮,但杨老师也知道,你们是重情义的孩子,这样做肯定事出有因。能不能告诉老师小辰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我去帮你们找他算账。”“真的吗,老师?”“真的!”我很郑重地回答,“如果小辰的确做错了的话。”

“老师,你们都喜欢小辰吧,在你们眼里他肯定又热情又有礼貌。但我们就是讨厌他,他最会装了。比如,一看见数学老师捧着书往教室走,他就去擦黑板;一看见你进了校门,他就拿着抹布东擦擦西抹抹。”“他在同学面前和在老师面前完全不一样,变脸比翻书都快,老师还总拿他当榜样来教育我们,太让人不屑了!”“在老师面前他彬彬有礼,在我们面前,他把自己当王子了,好像谁都不如他似的。”……孩子们的“控诉”让我对这起网络欺凌事件有了更深的思考: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异常行为的背后都是对关注和认可的迫切呼唤。

小辰的父母都是生意人,鲜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是需要人陪伴的,当父母的陪伴和关注不够时,他自然就会寻找一种替代的方式。于是,为了引起家长或老师的注意,有的孩子会故意捣蛋,做出一些破坏性的举动;有的孩子会迎合讨巧。而小辰恰是后者,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出求救信号——有没有人可以多看看我。

其实,小辰的行为举止全班同学都看在眼里,为什么其他同学可以接受,而这3个孩子偏偏“眼里揉不进沙子”呢?我想,对关注的渴望依然是问题源头所在。仔细想想,这3个学生在班上都不受关注:在老师眼里,他们习惯不好,成绩差;在同学们看来,老师的喜好就是班级的风向标,3个孩子自然就沦为集体中的边缘人。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受到批评时,小辰是那个总被老师拿来与他们相比的榜样。于是,夹带着不服、不甘与不屑,就有了网络上3对1的攻击。这几个孩子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对关注和肯定的迫切渴望呢?

要将这场网络欺凌事件化解于无形,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看到行為背后折射出来的心灵呼唤,贴着心去给予回应。一方面,我和小辰家长的联系多了起来,希望在我指导下的家庭陪伴能让这颗焦渴的心归于平和自然;另一方面,我和班级所有科任老师的合作密切起来,尽量给予那3个边缘化的孩子更多关注,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将疏离的心一点点拉回班集体中。

班级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是“看见”二字,要看得见问题发生的根源,看得清心灵成长的需求,看得明止损转化的关键,就像这次网络欺凌事件,我们要看见它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颗稚弱的心在无声地呐喊。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魏  萌

猜你喜欢

礼貌榜样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