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扶贫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分析

2021-10-23刘文婕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6期
关键词:政府审计

刘文婕

【摘要】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对审计的方法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通道,国家用于扶贫的项目、金额也在增多,在扶贫项目审计中,传统审计方法面临很多困难。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将信息化审计方法应用到协助扶贫审计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文章结合扶贫审计案例,阐述了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分析,为今后的扶贫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扶贫审计方法;政府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4;F239.1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Garry kim(2012)指出大数据信息的审计可以帮助整合各领域的资源,还能够很大程度提升现有的审计工作水平;Edd(2012)提出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后的大数据审计,在使用效果方面是传统审计方法无法实现的,大数据审计可以有效发现审计中的问题和风险;ALLES(2014)将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审计工作中,并提出大数據分析后的审计结果比传统的审计方法形成的结果更具可靠性。

马德辉(2017)认为,政府要大力开展大数据审计平台的建设,培养大数据审计中的专业人才,审计机构加强沟通协作的同时重视对数据库的保护,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有利于我国的政府审计工作在信息时代效率及质量的提升。陈伟(2019)提出,传统的审计方法只能发现部分问题,无法根据审计线索分析更深层级的问题,不能进一步分析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大数据审计的未来审计目标和内容就是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手段发现问题以及问题中的内在联系。吴琼(2020)认为,传统审计方法面对大数据时代暴露出了缺点,许多文本数据由电子数据取代,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也逐渐被广泛关注,需要创新和关注扶贫审计方法。

(二)理论基础

1.大数据审计的定义及现状

大数据审计,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处理审计过程中面对的大数据问题,并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处理。利用这一新兴的科学审计方法能够更好提升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同时极大程度上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在信息化时代下,国内外各界都对大数据审计提高了关注度。国际上有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于2017年发布的《理解审计大数据指南》。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主要对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工作模式、创新审计理念和改进审计方法提出了相关要求。

2.扶贫资金审计的目标

(1)核查资金的拨付状况。拨付资金的状况与下达的文件进行核对,检查扶贫资金是否足额拨付,是否出现挪用、滞留、占压等情况,对扶贫资金的拨付状况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计。

(2)核查资金的分配状况。扶贫用资金从拨付到使用涉及多个政府单位和部门,这也是扶贫资金审计的难点之一。审计过程中要关注分配、管理、拨付的各个环节,防范资金流失等不规范现象,对资金流向的准确性、效率是否合法合规进行审计。

(3)核对资金的使用状况。为实现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让扶贫资金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扶贫地区和企业,需要审计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合规性,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3.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政府在管理和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和财产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受托责任,这种公共受托责任与私营组织的受托责任不同,需要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因此,政府运用公共权力时,对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有效性、合规性等需要受到监督。在扶贫资金审计中,由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存在,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对扶贫资金的配置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对社会公众反馈审计结果,以此途径实现监督各级政府。在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机关可以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更加有效地对各级政府进行审计和监督,也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准确的审计结果。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下扶贫审计方法原理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扶贫审计中所用的数据

在针对资金的审计中,数据收集是第一步。在大数据审计中,需要打通相关行业的壁垒,打造相关行业资源共享的平台。随后,采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数据,丰富信息化审计的数据资源。再次,对原始数据经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处理,使之更符合扶贫资金审计的需求。

内部数据:被审计单位应主动提供与扶贫资金相关的内部数据,包括扶贫人员的相关信息、判定为资助对象的标准文书、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扶贫资金发放数据、对资助对象信息进一步核实确认的文件及扶贫项目落实情况的文件等。

外部数据:审计机关除了要核对内部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相关性以外,还要搜集如下外部数据,可从国税部门获取车辆信息数据、财政系统获取财政数据、税务部门获取税务数据和其他与扶贫项目相关的网上公开的数据。为分析扶贫对象是否确实需要扶贫,辅助寻找审计线索。

(二)大数据时代下分析数据的工具

在大数据时代出现了许多针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统计工具,这些分析数据的工具应用在扶贫审计中可以更好提高扶贫项目审计的效率及质量。常用的大数据审计的工具有SQL sever、Python、R语言、Excel等工具。SQL Server将用户界面图形化,这也成为其特点之一,可以更简单直观地管理系统和数据库;Python具有庞大的可视化库,容易读取,风格简洁;R语言提供了数以百计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图形函数,便于审计机关在扶贫项目审计中应付复杂的数据,分析数据中是否存在异常点,便于审计人员对审计重点方面的把握。本文的案例选取较为普遍适用的SQL sever,利用案例分析如何将SQL sever应用到扶贫资金的大数据审计中。

(三)大数据时代下征服扶贫审计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1.数据可视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始,审计面临着数据更庞大、关系更复杂的情况,而审计人员的数量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无法较高程度来保证审计质量、实现扶贫审计的全覆盖,这种情况下可以运用数据可视化来分析处理数据。数据可视化用来展示各类数据和各项指标的关系,且其呈现方式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形成相关的折线图、条形图、饼图、散点图、数据透视表等图形展示可视化结果,便于审计人员从中寻找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出与同地区同状况政府的扶贫工作差异,寻找到重点审计的方面,减轻审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又能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2.社会网络关系

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的社会关系都被形象化为“社会关系网”,相互联系。在大数据审计中,可以获取关于扶贫对象的人际关系的数据信息,再利用“社会关系网”对扶贫对象进行分析。寻找可进一步审计的线索,提高审计的效率与质量。

(四)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扶贫审计的流程

扶贫审计的流程为:采集数据、预处理、分析数据、深层挖掘、公开结果等步骤。审计人员通过审前调查,利用询问及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与扶贫人员情况、扶贫财务数据、扶贫项目政策有关的数据,再利用在大数据时代下众多分析数据的工具对搜集到的内外部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整体建模和分析对比,确定对比分析后的异常点,针对这些异常点结合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度和专业胜任能力发现进一步的审计线索。从得到的审计线索出发,确定并开展后续的审计计划、重要性水平及审计工作重點。根据审计计划工作安排延伸取证,得到充足、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提供合理准确的审计报告,出具防范风险的审计意见,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

三、大数据时代下扶贫审计方法的应用案例

扶贫工作目前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做好扶贫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选取某审计组织运用大数据审计的方法,对H市政府部门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作为应用案例,探究审计过程和应用效果,为日后更大范围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借鉴价值。

(一)收集与处理数据

在该案例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首先收集审计中所需的数据,包括: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资金发放情况、房产数据、车辆信息资料、交纳税收数据、低保数据等。随后预处理收集到的数据,例如:把数据导入到SQL sever数据库之前,首先用EXCEL软件把身份证号统一规范,由于大部分身份证号为18位,但仍存在15位身份证号的情况,使用EXCEL的IF函数的功能将15位的身份证号统一规范为18位。诸如此类,将20位的残疾人身份证号统一规范成18位等。

(二)确定审计线索,搜寻审计证据

对预处理完毕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寻找审计线索。例如:通过对数据SQL语句建模,对关键数据(身份证号)进行筛选、对比、分析,通过与多种途径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列出不符合享受政策优惠、接受贫困资助以及符合条件但没有列入资助名单的可疑线索。顺着寻找到的可疑线索,判断资金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人员分配扶贫资金、是否存在扶贫资金闲置等问题。核实这些审计疑点,通过进一步审计程序,取得审计证据,为日后给审计问题定性提供依据。

(三)审计业务流程

H市针对扶贫资金的审计业务流程仍与传统审计业务流程相差不大,流程主要为接受委托、制定计划、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出具审计报告五个步骤。其中在执行审计程序中运用到大数据审计技术的流程为采集数据、预处理、分析数据、深层挖掘、公开结果。

1.审计目标

H市扶贫资金的审计目标是“安全”,同时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问题进行审计。具体目标有:①扶贫资金的落实情况,是否全部用于脱贫攻坚。②用于扶贫的资金在下发过程中有无闲置、被占压等问题。③有无违规发放的情况,例如把扶贫资金下放给不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④是否存在虚假人员、虚假冒领套取扶贫资金现象。

2.审计计划

H市根据上级政府单位安排的时间、配备的审计人员和以往的审计经验,制订了具体的审计计划,把为期两个月的审计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即非现场审计阶段和现场审计阶段。在非现场审计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数据分析并形成可视化成果、汇集疑点、确定审计的重点方向。现场审计阶段审计人员根据确定的审计重点方向完成审计取证工作,最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3.审计程序

在H市的扶贫资金审计中,非现场审计阶段运用大数据技术执行分析程序,寻找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方向,确定方向后在现场审计阶段实地取证验证分析成果。执行审计程序的过程为:数据准备、构建审计模型、汇总审计疑点、现场审计。其中,数据准备、构建模型方面的工作运用到大数据审计的相关方法。采集H市扶贫资金审计相关的原始数据,清洗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存储在AO系统和SQL Server的数据库中统一管理。H市扶贫资金审计过程中构建的审计模型是在SQL Server环境中通过编辑SQL语句构建的,利用SQ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寻找审计疑点。非现场审计人员利用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判别异常数据是否为重大错报,将疑点汇总后提供给现场审计组,现场审计组对这些疑点进行现场取证。

4.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收尾时把审计疑点汇总表、取证报告和最后的审计结果交给项目主审,主审根据收集到的审计证据,与其他成员讨论最初的审计意见,再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复核后,形成最终的审计报告,上报上级政府组织。

四、总结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下,在全国范围内扶贫工作广泛开展的背景下,预先处理原始数据再通过信息化审计的方法确定审计的线索和重点方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审计的范围,更有利于实现全覆盖审计扶贫资金。信息化审计有利于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确定审计重点方向的精准度,把该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审计流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被审计单位做出更具有说服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扶贫工作落实到每个需要的人,确保精准扶贫制度进一步落实到基层。本文展示了一个在扶贫审计过程中运用到审计信息化的实例,展现了大数据审计技术在扶贫审计工作中的优势,能够通过这一技术扩大审计的范围,不再因为人工效率的问题抽取样本审查真实性,实现了审计的返璞,验证了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扶贫审计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审计中对庞大信息、大量数据处理时难度大、准确度低的不足。

在审计方法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因大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因此审计人员面对着需要共同进步的挑战。审计行业需要培养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审计人员也应当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来应对大数据时代下对审计的新要求,满足对审计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Garry Kim.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uditing: Looking Back to the Future[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90-95.

[2]Edd Dumbill.“What is big data: An introduction to big data landscape,“O Reilly Radar,January 2012.

[3]Alles.M,Vasarhelyi.M.A.“Thick data:adding context to big data to enhance auditabil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Technology[J].vol.2,no.2,2014.

[4]马德辉.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2017,(1):04-05.

[5]陈伟,李信.面向扶贫审计的大数据审计案例研究[J].商业会计,2019,(06):4-7.

[6]吴琼.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扶贫审计中的应用分析[J].上海商业,2020,(10):73-75.

[7]陶丽凤.大数据环境下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0.

[8]陈佳慧. 大数据背景下C县扶贫资金审计案例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9.

[9]李信. 大数据环境下的扶贫审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南京审计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政府审计
地方政府审计查处问题影响因素研究
政府补助审计中政府审计的定位研究
反腐视角下政府审计与纪委巡视协作路径探析
政府审计风险及对策分析
政府审计风险及对策分析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资源整合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