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家风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思考

2021-10-23贾诗涵李秉坤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8期
关键词:家风建设公共财政财政政策

贾诗涵 李秉坤

【摘要】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体现,也是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梳理了有关家风建设的公共财政政策内容,发现目前促进家风建设的财政政策存在一定不足和缺憾,提出完善农村消费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等促进家风建设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风建设;财政政策;公共财政

【中图分类号】 F810

家风,既映衬着家庭的生活格局,也折射着社会整体的道德风貌。新时代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已然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而满足这个需求要从政府财政政策方面进行改革。

一、现行公共财政政策关于家风建设的内容

(一)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培育良好家风传承人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从农村带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壮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81 347万人,比2016年增长2049万人,农村人口57 661万人,比2016年减少1312万人。排除生老病死等客观性因素,可推得我国农村人口在向城市转移,其中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由51 957万人增长到53 095万人,农村建设主力军不断流失,经济建设失去了依托,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所缺失。我国财政部发布的财税文件中规定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2020年宣布该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2020年农产发〔2020〕3号文件《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入驻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的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创办的企业,可对厂房租金等相关费用给予一定额度减免。此类政策的实施有效激活了农村市场,为农村留住了人才,也就有利于造就良好家风的传承主体—人。

(二)出台消费税政策,遏制奢靡家风

为了引导合理消费,促进节能减排,2016年11月30日,在“小汽车”税目下增设超豪华小汽车子税目。对超豪华小汽车,在生产、进口环节按现行税率征收消费税基础上,在零售环节加征消费税,税率为10%。该项政策有助于遏制攀比奢靡家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在2018年12月7日,秉承着构建生态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废矿物油再生油品免征消费税的通知》实施期限延长5年,有助于减少国家能源损耗,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社会良好风气,促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家风建设。

(三)增加公共教育投资,传承良好家风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 562.01亿元;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 1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7%;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 175亿元,比2018年增长8.74%。我国的财政政策不断向教育倾斜,2020年5月14日,财政部部长刘昆提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应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7月10日,中央财政投入59.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亿元,增长7.2%,支持贫困地区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增加公共教育投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传递社会文明,传承良好家风。

二、现行促进家风建设财政政策的不足

(一)助推农村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够

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当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虽然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中国消费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目前,财政政策的有效引导激发金融机构惠农、支农的内生动力,同时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给农民创新创业开拓了新局面,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另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优惠制度的完善,为农村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农村创业已然成为我国的新趋势和新发展[1]。农村创业人才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国家政策的导向機制、农村消费市场的消费潜力等吸引一大批人才返乡入乡,掀起了下乡创业的热潮,留住了农村的青年壮士,留住了新时代的新兴力量。经济的依附,人才主体力量的回归,使得传承良好家风的“传承人”在家庭建设中不再缺位。同时,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价值也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体现,重构农村市场结构的意义日益凸显,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建设。但这些政策还有待完善,部分地区和环节存在不健全、不配套、不落实的问题,助推农村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大,有所缺失。

(二)征税范围调整滞后

随着中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悄然变化。上千家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进入中国消费市场,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强增长极。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量第一。2020年中国对奢侈品盲目不理智的消费可归因于消费税制度不完善,现行的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依据的是1994年中国的经济具体情况,但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丰富,征税范围“缺位”的情况日益凸显出来,如啤酒、化妆品等消费品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私人飞机、高档服饰箱包应该限制消费的商品却没有纳入征税范围。征税范围的“缺位”减少了财政收入,加大了贫富差距,容易形成奢靡、攀比的社会风气。奢侈品的盛行带来更多的是虚荣,影响一个家庭家风的建设和社会良好风气的构建。家的兴衰在于此,国的兴亡亦在于此。当今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精神层面的升华,要秉承艰苦朴素的作风,坚守与弘扬俭和廉的优秀品德。

(三)财政教育投入分配不合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总支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对经济增长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教育是技术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公共教育投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财政教育支出存在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三级教育之间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分配相差悬殊,高等教育的投资过高,挤占了部分中、初等教育经费。

如今我国接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群偏多,高等教育受益的人口很少。这种投资倾向会导致基础、义务教育难以贯彻实施,而高等教育产生的收益甚微。基础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加强道德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少辨认是非的能力,需要学校积极地引导和规范。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相对较少,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对青少年的道德培育有所缺失,难以通过学校方面促进家风建设。家风的建设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学校作为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与家庭并驾齐驱的德育实施主体,应当在促进良好家风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引导价值观主体,应该规范学生的价值观,落实家风的建设,使学生在家庭中培养和践行优良家风。

三、完善促进家风建设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村消费制度

近年来大量农民工、企业主甚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下乡返乡产业蓬勃发展,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国家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创业给予场地、信贷、技术、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全方位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截至2020年,全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000万人,但开发深度还存在差距,乡村本土人才存在水平不高、结构不够优化以及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现行发展趋势,我国应加大对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和返乡创业的支持,出台更多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投入的乘数和引导效应,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应尽快推出农村创业人才技能和职业培训政策,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农村、扎根农村。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出台本土人才激励政策及人才引进特殊补贴、创业支持等政策,将安置费、农村补贴、购房补贴等纳入人才收入结构,并在资金、税收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乡村人才以资金参股、贸易合作等形式推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发展。[2]积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鼓励电商进农村,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农村消费制度,留住人才留住青年力量,促进家风建设。[3]

(二)健全税收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营改增”以来,增值税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商品和服务,但消费税没有依据当前消费者消费方式和消费欲望的改变做出调整,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出现缺口。因此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应根据当前市场消费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将一些高档消费服务纳入进来,如在高档会所、高档美容院等场所的消费,需在增值税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和控制人们消费,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政府在征税对象的选择上也需在矫正负外部性和收入之间找到有机动态的平衡,不能矫枉过正。积极发挥消费税征收作用,让高收入人群税收负担高于低收入人群,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效应,缩小贫富差距,充分发挥消费税税制的调节作用。[4]当矫正负外部性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产生负效应时,应积极从人文层面寻求解决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而形成勤俭节约的家风。

(三)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道德建设

基础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教育投资是教育事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基础教育投资收益慢,是一项长远投资,某些地方政府过于看重当前的经济效益,导致对基础教育投资不足,投资观念弱。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式发展,基础教育却显现出滞后状态。为此我们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倾斜,保障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我国教育资源总量从表面上看非常大,但是我国人口不断增長,平均到每个人或者每个学生的教育资源并不多。因此,我们应转变基础教育投资观念,提高基础教育投资占公共教育总投资的比重,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对教育资金进行合理的运用和分配,探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可行性。同时,基础教育的投资也不能盲目化,要经过相应的考察论证再做出相应的决策,通过对基础教育投资力度的改变,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培育新时代人才,传承新时代家风。

四、总结

家风是流淌在血液中的高尚品德,是穿越时代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是深入骨髓的民族信仰,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朝代优秀品质的延续,更是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在家风的影响下,时空可以跨越,记忆可以留存,亲情可以守望。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良好家风更需要有公共财政政策作为支撑,在政府的引导下促进良好家风建设,彰显时代内涵,传承优良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怀英.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2-98.

[2]苏毅鸿.财政与货币政策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功效研究[J].北方经贸,2020,(9):50-52.

[3]丁超勋. 流通创新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机理和路径[J].上海商业(理论版),2017,(11):21-26.

[4]郭雪蕊.消费税征税范围调整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1,(2):32-34.

猜你喜欢

家风建设公共财政财政政策
区域
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
论公共财政与市场机制关系问题研究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研究
陈云的家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