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动支持轴承巴氏合金失效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

2021-10-23安海阳张晓东赵卫军文圆圆

新型工业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基体合金轴承

安海阳,张晓东,赵卫军,文圆圆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汽轮机机组的滑动支持轴承,承担着支撑核心部件转子的作用,它由本体和巴氏合金组成。巴氏合金在机组中尽管数量很少却至为关键[1]。因其一旦失效,对机组运行安全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轻者导致轴颈拉毛,重则使转子轴系标高下降,造成通流部件的严重损伤[2]。某电厂在机组正常运行期间,#2支持轴承金属温度骤然升高至135℃致使机组非停。通过翻瓦检查,发现轴承巴士合金已严重损坏并存在分层现象,其中下瓦因承担载荷的原因,约50%巴士合金脱落基体失效。此次事故发生在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且机组此前并未有异常动作或征兆,初步分析与轴承巴氏合金性能有关,因此对轴承下半的合金进行分析。

1 材料检验及原因分析

对该事故轴承材料检验内容包括化学成分,基体和巴氏合金层的结合情况以及组织分析三方面。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化学成分检查,在碾瓦后的巴氏合金层中取样。相对与该巴氏合金层材料,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合金层中Cu、Fe、Pb元素偏高,Sb元素偏低。

(2)基体和巴氏合金层的结合检查,对试样上轴承瓦体和巴氏合金层结合面进行观察,发现试样的结合面出现了脱巴的现象(详见图1)。

图1 脱巴现象

(3)巴氏合金层的组织分析,对各个试样的巴氏合金层的组织进行分析后,发现各个试样巴氏合金层的组织均为黑色基体α相+少量的方块状β相+点状或者针状的ε相,瓦体和巴氏合金结合面均发现了脱巴现象,且存在因脱巴引起的裂纹,详见图2,同时碾瓦区域,其黑色基体α相的晶界明显粗化。

图2 组织分析

1.1 原因分析

合金层中Cu、Fe、Pb元素偏高,Sb元素偏低。这与轴承的制造工艺密切相关,由于采用离心浇注方式进行制造,浇注后,在巴氏合金层的冷却过程中,若工艺不当,因Cu和Sb等元素的比重差异较大,在离心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偏析,从而导致在合金层取样时主要的Cu和Sb偏离规范值。

通过对组织、瓦体和巴氏合金结合面的结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脱巴现象,并且在脱巴区域发现了因脱巴引起的裂纹,巴士合金产生脱巴后,转子和轴承的间隙发生变化,在相对运动时导致碾瓦产生,在后续继续碾瓦过程中,巴氏合金产生裂纹[3]。

通过如上分析,该轴承发生碾瓦事故是因为轴承巴氏合金成分偏析及脱巴造成的。脱巴与轴承的制造、使用都存在关系。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就加工过程中预防脱巴问题结合个人工作经验阐述如下。

2 加工中预防脱巴措施

(1)基体含碳量过高,碳元素对巴氏合金与本体的结合是有害的,碳含量越高,结合能力越差。通常的辅助工具如浇包采用铸铁类工件制造,目的是防止巴氏合金粘结到工具上造成成本损失;而要提高结合强度,就必须采用低碳钢如25钢、20钢等材料作为基体材料[4]。

(2)本体残余应力过高,基体锻件来料时余量较大,致使加工去除量过大,而加工后未进行去应力处理。 应力过大容易造成巴氏合金脱壳,因此,需要增加来料或加工过程中的去应力处理的工序。

(3)巴氏合金加工余量过大,瓦体浇巴上下半分割后,车削过程并没有按原浇巴配对车削,上下半巴氏合金厚度不均匀[5]。巴氏合金粗车过程一刀切,造成较大的加工余量形成挤压脱壳。

3 结语

轴承巴氏合金出现失效问题,终究与材料、工艺、制造及使用过程的控制问题相关。通过合理更改材料、调整热处理工序、优化操作等方面的技术改进,可以解决巴氏合金的失效,从而增加轴承的强建性,提高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对恶劣工况的容错率。

猜你喜欢

基体合金轴承
轴承知识
金刚石圆锯片基体高温快速回火技术的探索
轴承知识
沟口雄三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基体论述评
轴承知识
钼钨合金烧结致密化行为
轴承知识
铌-锆基体中痕量钐、铕、钆、镝的连续离心分离技术
Zr-Nb-Fe合金在Li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Hastelloy C-2000合金的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