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门镜直视下与盲探寻找内口治疗肛瘘的具体方法及疗效分析

2021-10-23孙维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医院辽宁丹东118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内口肛瘘瘘管

孙维国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医院 (辽宁 丹东 118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肛门镜直视下与盲探寻找内口治疗肛瘘的临床方式与其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肛瘘内口探查中采用盲探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肛门镜直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8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寻找内口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术后下床时间也显著更早,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肛瘘疾病的治疗中,采用肛门镜的方式探查内口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其高效性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的盲探查找方式。

肛瘘(Anal fistula)是临床常见的肛肠外科疾病,是由于肛周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而引起的后遗病变,常表现为反复流脓及瘙痒感等症状,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群体中,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目前,手术是治愈肛瘘的唯一方式,以肛瘘切除术及肛瘘挂线术较为常见,而以上手术的治疗关键往往在于内口的探查,内口定位的准确度与其手术的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准确定位内口在肛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3]。在以往的探针盲探方式中,由于无法明确病灶与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极可能引起括约肌误伤及假内口的状况,引起漏切等情况的发生,且该方式的查找效果往往依赖于操作者自身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素质,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临床的广泛推广[4]。本文将肛门镜应用到了肛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对其与盲探寻找内口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并将其疗效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7例,年龄21~52岁,平均(28.4±22.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0±0.3)个月,低位肛瘘22例,高位肛瘘1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8例,年龄20~53岁,平均(28.5±22.3)岁,病程1~7个月,平均(2.9±0.2)个月,低位肛瘘21例,高位肛瘘19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肛瘘挂线术进行治疗,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且手术前后的护理方式也较为一致。

对照组:在手术中采取探针盲探的方式寻找内口,沿患者肛瘘外口处置入引导探针,依据临床经验寻找内口,明确内口位置及其周边关系后,采用美兰注射液(国药准字H32024827;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明确其瘘管走向,随后沿引导探针开展肛瘘挂线术治疗,针对其创面进行开放处理。

观察组:采用肛门镜直视的方式寻找内口,先对患者直肠进行指诊,随后将润滑油涂抹于镜芯处,顶入患者肛门内,同时将患者双侧臀大肌分开,直至肛门镜到达直肠壶腹部为止,随后置入引导探针,并应用美兰注射液明确走向,后续同上。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种探查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痊愈(症状消失,且肛瘘瘘管完全愈合)、改善(症状改善,瘘管外口缩小,但瘘管仍存在)、有效(未达以上标准)。②对比两种探查方式的临床指标,包括寻找内口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③对比两种探查方式下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80例肛瘘患者资料均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文中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与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与分析,当P<0.05时,代表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种探查方式下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80.0%),经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种探查方式下的治疗效果(n=40,n)

2.2 两种探查方式的临床指标

观察组寻找内口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术后下床时间也显著更早,经t检验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种探查方式的临床指标(n=40,±s)

表2. 两种探查方式的临床指标(n=40,±s)

组名 寻找内口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时间(h)对照组 11.6±2.5 9.6±2.3 45.6±3.8观察组 5.8±1.3 3.6±0.4 35.2±2.7 t 13.018 16.255 14.110 P 0.001 0.012 0.003

2.3 两种探查方式下的复发率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5.0%),经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种探查方式下的复发率 (n=40,n)

3.讨论

肛瘘是肛管和(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其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而内口则位于齿状线附近,整个瘘管壁是由增厚的纤维组织构成,无法自行愈合,其在临床的发病率仅次于痔[5]。据研究表明,肛窦及肛腺感染是导致肛瘘的主要原因,肛窦感染后可进一步造成肛腺感染,进而发展为肌间隙脓肿,随着脓肿的形成与破溃,导致肛瘘的形成。因此,对感染的肛窦、肛腺及其导管进行彻底清除是治疗肛瘘的关键所在,而内口位置的确定对其治疗效果则具有直接的影响。

探针是临床寻找内口最为常用、简单的方式,可依据患者瘘管的粗细及走向进行探寻,若瘘管较细或成角偏大,则会妨碍探针的顺利通过,对其探查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报道,约80%的患者可通过探针盲探的方式找到内口,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探针有可能刺破正常组织进入瘘管,从而造成假内口及损伤的情况出现,导致瘘管清除不净,大大地影响着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且此方式对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不利于临床推广。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寻找内口的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在患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肛门镜寻找内口的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探针盲探下的治疗效果,这是由于肛门镜可有效避免探针引起的组织损伤及假内口情况,且可在明视下对内口情况进行观察,不仅查找时间更短,且有效避免了漏诊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肛瘘疾病的治疗中,采用肛门镜的方式探查内口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其高效性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常规的盲探查找方式。

猜你喜欢

内口肛瘘瘘管
尿道内口漏斗各参数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外口切开盲端旷置内口结扎术治疗老年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大鼠肛瘘术后内口不愈组织修复影响的研究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