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种药剂防治茶园尺蛾科害虫的药效评价

2021-10-23张晓阳王义信官守学蒋军喜乔艳艳陈齐信黄纪刚刘亚非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尺蠖虫口生物农药

张晓阳,王义信,易 健,官守学,蒋军喜*,乔艳艳,4,陈齐信,刘 爽,黄纪刚,刘亚非

(1. 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 九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0;3. 江西省德安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德安 330400;4.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000)

【研究意义】尺蛾科(Geometridae)是茶园的一类主要害虫,危害茶树的尺蛾有49种,分布于江西的有25种[1~4]。茶园尺蛾类害虫极易暴发成灾,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5~6]。在生产上主要以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化学农药进行防治[7]。长期的化学农药激发了该类虫的抗性[8~9],进而形成农药用量加大—茶叶农残超标—生态环境破坏—害虫为害加重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茶叶品质因农药残留受到严重影响[10]。【前人研究进展】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易降解、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禽及其他非靶标生物安全性好,对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选择[11]。但是,生物农药本身具有见效慢,防治谱较窄,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弱点[1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的进展。【本研究切入点】为验证并推广江南茶区多雨汛期天气适用的生物农药,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本文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茶园尺蛾类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安排在江西德安县聂桥镇永丰茶场,以性信息素诱捕雄成虫方式,间接反映田间虫口消退规律,并如实记载了当地复杂的天气环境。【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有效防治尺蛾科害虫,验证并推广生物农药,最大程度降低农药残留,保障茶叶产量和品质,实现茶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1.1.1试验地点田间试验安排在江西省德安县聂桥镇永丰茶场(29.314 636°N,115.758 550°E),建于1982年,总面积26.6 hm2,其中20 hm2为群体种,2014年新建白茶6.6 hm2,海拔20~25 m,属低丘陵地貌,红沙壤土,地势平缓成片,弱酸性,肥力中等,自然排灌。试验前春茶已采摘完毕,人工除草5 d,3个月内未施用农药和化肥,茶树生长势良好,芽梢旺盛。试验地茶树品种为德安群体种,树龄39年,树高1.0~1.3 m,蓬宽0.9~1.1 m,各行间距0.5 m,东西朝向,茶树生长和管理水平一致,试验期间未进行采摘、修剪、除草等农事操作。

1.1.2防治对象试验前田间调查,发现在该茶场的尺蛾科害虫及占比为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Warren)80%、大鸢尺蠖(Ectropis excellensButler)10%、茶用克尺蠖(Junkowskia athletaOberthur)10%,各害虫正处于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期。5个处理调查,3龄内幼虫占总虫量78.6%~90%,药效调查统计时不再区分虫龄和种类[5~6]。试验田块,设有船型性诱捕器5套,诱集灰茶尺蠖雄虫。记录情况如图1。

1.1.3试验天气试验时间:2021年6月7日至2021年6月28日。施药当天8 h内晴(晚间略有小雨),温度21~34 ℃,相对湿度50%,系统记录试验期间天气情况,如图2。

1.2 试验方法

1.2.1供试药剂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诱捕器、粘虫板,均采购于杭州中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试验设5个处理,如表l。各处理药剂用量以农药登记说明书中推荐剂量作为试验用量。

1.2.2试验安排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小区重复,每小区50 m2,随机排列。试验用喷雾器为卫士WS-16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 mm,工作压力0.4 Mpa左右。自下而上常规喷雾,用药剂量如表1,均匀喷湿茶丛至叶片始有滴水为度,用水量为900 L/hm2。

表1 各处理供试药剂基本信息

1.2.3调查方法田间虫口调查方法和药效计算,参考国标《GB/T 17980.55—2004田问药效试验准则(二)第55部分:杀虫剂防治茶树茶尺蠖、茶毛虫》规定[12],略作改动执行。即:每处理取样4个点,每个点固定1 m2,共4 m2。药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药后调查时间按3 d、5 d、7 d、10 d、15 d、21 d进行,固定为17:20~19:20或雨天间隙。

1.2.4药效计算方法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DMRT]统计。公式如下:

公式中:“±”当对照区虫口基数增加时用“+”号,当对照区虫口基数减少用“-”号。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集灰茶尺蠖雄虫记录

从图1可以看出,5月26日—6月6日,第二代灰茶尺蠖处于发蛾期,随后成虫陆续产卵,幼虫不断孵化;6月7日—6月14日,处于幼虫危害高峰期;6月15日—7月1日,出现第三代灰茶尺蠖蛾峰,同时第三代幼虫不断孵化。整个试验第二代和第三代虫态、幼虫重叠现象严重。

图1 试验期间诱集灰茶尺蠖雄虫记录

2.2 试验天气记录

试验期间为当地正常年份天气,温度23~36 ℃,汛期多雨,21 d中有16 d降雨,总降雨量约220 mm,按《江河流域面雨量等级》(GB/T 20486—2017)标准[13],折算成雨量值,如图2。

图2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2.3 田间试验药效

2.3.1虫口减退率表2表明,药后5~10 d,2.5%联苯菊酯处理区虫口减退率控制在94.92%~100%。4.5%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区虫口减退率控制在97.62%~100%。说明5~10 d为2种化学药剂最佳控虫期,且无显著性差异。药后15 d虫口减退率分别降至55.93%和35.71%,药后21 d虫口反弹,第三代幼虫出现。短稳杆菌处理区,在药后3 d、5 d、7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43%、89.29%、92.86%,药后7~10 d虫口减退率一直维持在92.86%。表明药后5~10 d为该药剂最佳控虫期。药后15 d虫口减退率为64.29%,对虫口仍有一定压制作用,药后21 d虫口反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处理区在药后3 d、5 d、7 d、10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5%、87.5%、95.0%、97.5%,药后5~10 d为药剂最佳控虫期,药后15 d虫口减退率为65.0%,对虫口仍有明显压制作用。药后15 d,2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相当,且无显著性差异。

表2 茶园尺蛾科害虫田间试验虫口减退率/%

2.3.2校正防效表3表明,药后5~10 d,2.5%联苯菊酯防效达92.88%~100%,4.5%高效氯氰菊酯防效达96.67%~100%,为两种化学药剂最佳药效期。药后15 d防效分别降至65.73%和50.0%。药后21 d,药效只有47.21%和15.14%,基本失去防治效果。短稳杆菌药后3 d、5 d、7 d、10 d、15 d防效分别为60%、85%、92.42%、93.42%、72.22%,药后5~10 d防效均最佳,药后21 d防效降为35.78%,失去防效。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药后3 d、5 d、7 d、10 d、15 d、21 d防效分别为54.50%、82.50%、94.70%、97.70%、72.22%和64.68%,药后5~15 d为药剂发挥最佳药效期,药后21 d,对幼虫仍有明显控制作用。药后15 d,2种生物农药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

表3 茶园尺蛾科害虫田间试验校正防治效果/%

2.4 药剂处理的安全性

喷施后,观察各小区茶树生长情况,茶树生长良好,未出现药害症状。

3 小结与讨论

本次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2.5%联苯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速效性优于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后5~10 d,4种农药防效均达82.5%以上,2种化学农药灭杀性略高于2种生物农药。药后15 d,4种农药防效逐步降低,但生物农药持效期明显长于化学农药,表现出对害虫的持续控制。药后21 d,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害虫密度仍有一定控制作用。

本次试验期间,害虫处于二、三代幼虫叠加高峰期,南方阴雨连绵天气特征明显,施药后8 h晚间有一次小阵雨,21 d中,有两次中雨,后期有一次暴雨,其他时间多以小雨阴天为主。2.5%联苯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速效性好可用于无公害茶园。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药后5~15 d仍能表现出对害虫的持续控制力,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可作为轮换或替代化学农药推广使用。建议通过监测虫口密度提前3 d使用。短稳杆菌是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微生物(细菌)杀虫剂,具有胃毒作用,但不耐高温,建议春、秋季使用,不能与强酸强碱物质混用,且避免与防治细菌病害的农药混用[14]。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持效期最长,可通过感染种群,持续控制害虫下一代。

综上所述,短稳杆菌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按农药登记说明书推荐剂量,适宜在江南茶区大田广泛使用,在使用时稍提前3天左右为宜,用于替换或轮换2.5%联苯菊酯和4.5%高效氯氰菊酯使用,尤其是是发展绿色有机茶园时可作为首选。

猜你喜欢

尺蠖虫口生物农药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为尺蠖寻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