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理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

2021-10-23何晋保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理工控制工程农林

王 嵘,龚 霞,王 华,尹 鑫,何晋保

(1.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3.江西农业大学 科技处,江西 南昌 330045)

赫尔巴特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就明确了高等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将思政教学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专业课程教师要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主导地位作用,实现教师“教书”和“育人”工作有机统一。

一直以来,农林院校理工专业课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空间和尺度如何拿捏?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做到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成为高校理工教师队伍面临的严峻而现实的课题。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是为我国环保技术领域培养生力军,而《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对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工程素养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在思政教育中起到带头典范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目标,探索农林院校理工科课程如何将课程思政“春风化雨”般地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1 农林院校理工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

1.1 缺乏立场导向,具有“工具理性”

理工课程从根本上是探究事物本身的规律和机制,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具有“工具理性”[3]。理工课程缺乏立场导向,只有明确的实践操作规范要求,要求掌握相应的知识要领、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更强调实用性。《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该课程以高廷耀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主讲教材,涵盖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和设计计算(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污泥处理和处置及污水处理厂设计等内容,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认为只要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如污水处理的原理、方法和设计计算方法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了设计方法,有了一技之长,能顺利找到工作,就做到了教书育人的职责,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价值引领。什么是成功的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书是手段,而育人是目的。从育人角度看,理工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理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机融入相关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观、养成恪尽职守的职业素养,实现“教书”和“育人”职责的回归,才是真正成功的高等教育。

1.2 学科交叉不够,专业特色不显著

与工科院校不同,农林院校理工课程都有与其他优势专业发展相对脱节的现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专业建设发展缓慢、与涉农专业融入少、学科交叉不够、涉农特色不凸显、联系区域经济不紧密等特点[4]。江西农业大学是典型的地方农林院校,环境专业与其他如动物科学、园林规划、农学等老牌优势专业相比具有学科发展时间短、专业团队建设慢、课程思政推进困难的特点,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作为典型的理工课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专业特点不显著,课程定位困难的窘境。近年来,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国家“新农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理工专业应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学体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推动与涉农专业的渗透、交叉和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3 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

理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思政切入点较难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属于典型的理工工科课程,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技术的专业人才,课程内容多而繁杂,大致可以分为4个部分:理论知识、理论应用、案例设计和综合实践,理论知识和理论应用属于课程的初级认知,是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问题,案例设计和工程实践应用则属于高级认知,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跳一跳”能够解决的拓展问题和挑战问题。理工工科课程结构层次特征见图1。

图1 理工工科课程结构层次特征

理工课程在讲述过程中要注重思政融入的时机和尺度,要避免思政内容的强行植入,造成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引起学生反感。

2 农林院校理工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索

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离不开对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近几年来,通过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结合学校的农林特色,《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

2.1 时间维度创新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推进智慧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变了传统教育填鸭式的单纯课堂讲授模式,在时间维度上形成了集课前在线导学、自学自测;课中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课后在线测试、巩固复习的三位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见图2。

图2 《水污染控制工程》创新教学模式

2.2 空间维度创新模式

《水污染控制工程》注重的是学生工程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远满足不了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时间维度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校现有资源,对课程的空间维度进行了拓展。在一阶课堂教学打好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包括课程设计竞赛、模型实操演练和大创项目训练等在内的校内二阶课堂训练;再结合工厂实地参观、人工湿地维护和教师课题参与等校外实践的三阶课堂模式,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上得到稳步提升,打造了“课堂教学+校内训练+校外实践”的三阶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同时有机融入思政案例,实现课程的“两性一度”。“三阶课堂”教学模式见图2。

3 农林院校理工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案例分析

3.1 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立足江西农业大学建立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林院校的发展定位,结合“新农科”“新工科”的建设要求,深入挖掘各章节知识点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专业自信、团队合作、专业伦理和爱国情怀等德育要素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素质提升的高度统一,实现“立德树人”。课程部分章节思政融入内容见表1。

表1 课程部分章节思政要素

3.2 学科前辈、学术偶像的家国情怀

3.2.1课程内容的思政切入点“水资源现状及废水特性”章节是《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第一讲。本讲主要围绕环境专业发展史、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废水的来源与特性、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等4个方面,分析环境专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废水治理的基本方法。课程思政切入点:①讲授环境专业的发展史时引入陶葆楷、高廷耀、钱易等老一辈环境学科前辈和学术偶像抛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发展的事迹,使学生产生尊敬和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②讲授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时,结合学校农林特色,传承红色基因,导入教学团队教师河湖生态治理课题,让学生深刻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水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和社会担当。

3.2.2教案思政理念和意义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发展史,其中涌现的老一辈科学家舍身忘我、勇攀高峰的先进事迹都能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而学科前辈们不计个人得失、不吝提携后人的传帮带精神也会不断激励学生成就“春风大雅能容物”的胸襟。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与时事和教师课题紧密结合,唤起学生使命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专题通过融入老一辈学科工作者的事迹,从学术前辈和学科偶像身上感受学科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展人生视野,激发专业学习热情;通过专业与时事需求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3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

3.3.1课程内容的思政切入点“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章节主要围绕污水水质指标、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规律、污水最终出路3个方面展开,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污水类型和特征、水质分析指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水的最终去向。课程思政切入点:①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讲述水质分析指标“嗅和味”时引入环保新型冷门职业“闻臭师”被企业高薪聘请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②讲授污水出路时引入2005年震惊中外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此次事件所造成的污染带“跋涉”数千公里,抵达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市,造成了严重的跨国污染。在讲授污水出路时,引入此事件说明及时高效反应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以及专业知识在国际谈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观,学好专业知识,彰显专业自信。

3.3.2教案思政理念和意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爱岗敬业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关注时事的同时从专业角度分析案例。高校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往往与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才,有着严格的专业准入制度,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教育显得尤其重要[6]。本教案通过融入当前热点和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专业伦理观,并从专业知识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彰显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专业自豪感。

3.4 精诚合作、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

3.4.1课程内容的思政切入点“生物膜法的设计计算”章节主要围绕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普通生物滤池的结构设计3个方面展开,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组成,知晓生物膜的净化机理,熟悉生物膜法的影响因素,掌握生物滤池的结构并进行生物滤池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课程思政切入点:①生物膜是由一群神奇的、功能强大的微生物构成,各种类型微生物通过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和谐共处的精诚合作才能达到高效净化污水的目的。“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在讲述生物膜结构和净化机理时引入“团队合作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②生物滤池中填料的选用是实现污水净化目的关键,在讲授该内容时导入主讲教师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跟学生分享当时做论文时自己获取填料的有趣小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更高专业学位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以身为正,树立榜样。

3.4.2案例思政理念和意义雷锋同志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最有力量。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都知道精诚合作,开拓进取,何况人乎?!团队合作精神是理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竞赛、污水模型实操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专业教师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让学生眼见为实,激起思想共鸣。

4 结 语

理工类课程由于其特有的“工具理性”学科文化特点,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短板。农林院校理工课程由于涉农特色不显著、联系区域经济不紧密等特点,限制了其与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了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探索,形成了集“三位一体”和“三阶课堂”有机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理工课程教师应立足于院校、学科和专业特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如从学科发展史中感受学科前辈、学术偶像的家国情怀;从时事事件中感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从教学内容中感触精诚合作、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全域、全息化地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知农爱农的农林院校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理工控制工程农林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品
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