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
2021-10-23翟倩倩
翟倩倩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 453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患者将面临失明风险,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多采用激光治疗,但只能延缓病情发展,无法从根本上抑制DR病因。康柏西普是一种能促进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竞争性抑制VEGF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7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女24例,男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6.71±6.72)岁;病程2~24个月,平均(8.47±1.42)个月。观察组女21例,男22例;年龄56~80岁,平均(65.86±6.82)岁;病程3~11个月,平均(8.51±1.4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诊断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上)》[3]中相关诊断标准,且通过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DR者。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者;既往未接受过视网膜相关系统性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字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近期使用过可能对本研究产生影响的药物者;精神异常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激光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表面麻醉由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完成,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功率、脉冲、光板等,每只眼睛进行4次激光,分4周完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国药准字S20130012)治疗,患者使用仰卧位,消毒麻醉后在角膜缘后4 mm睫状体处注入0.1 ml康柏西普,治疗1周后给予激光手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于治疗后观察1周。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疗后参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远程筛查与诊断标准(征求意见稿)》[4]评定,显效:视力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新生血管明显萎缩;有效:视力提高,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新生血管有所萎缩;无效: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1-无效率。(2)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浆黏度(PV)、红细胞变形指数(DE)、红细胞聚集指数(AE)、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抗凝后对称离心得到血浆,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水平,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血清制备(离心机,3 500 r/min,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两组之间及其治疗前后差异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之间及其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V、DE、AE、ES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PV(mPa·s)治疗前 治疗后DE治疗前 治疗后AE治疗前 治疗后44 43 t P 1.81±0.25 1.93±0.27 1.776>0.05 1.79±0.27*1.67±0.24*2.189<0.05 0.95±0.08 0.94±0.08 0.582>0.05 0.83±0.06*0.76±0.06*5.440<0.05 2.63±0.27 2.66±0.25 0.537>0.05 2.31±0.15*2.17±0.21*2.198<0.05 21.34±2.69 21.58±2.57 0.425>0.05 18.49±2.24*15.48±1.86*6.810<0.05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血清IL-10水平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IL-10(p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IL-2(pg/ml)治疗前 治疗后44 43 t P 26.64±3.25 25.37±3.44 1.770>0.05 18.21±3.29*12.65±2.14*9.32<0.05 95.27±18.65 94.71±18.03 0.142>0.05 80.61±12.28*69.53±11.37*4.364<0.05 37.89±5.74 38.54±5.51 0.539>0.05 53.62±7.59*65.43±8.34*6.911<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导致视网膜微血管通透性提高,硬度增加,促进血管闭塞,诱发血管出现出血等病理改变,最终发展为DR。激光手术以光凝原理为治疗基础,通过有效纠正内层视网膜缺氧状态,并提高中心凹处视网膜功能,最终达到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但由于个体差异,患者在接受激光手术治疗后视力波动较大,部分患者视力及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视力降低的情况[5]。
康柏西普属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融合蛋白,对于血管生成病理性血管有抑制作用,延缓黄斑变性患者视力恶化,促进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V、DE、AE、ESR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手术能有效缓解DR患者血液流变紊乱,疗效显著,与刘莉等[7]研究结果基本相符。TNF-α和IL-2都属于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毛细血管阻塞、视网膜细胞损伤、血管收缩、血栓形成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TNF-α可诱导糖尿病患者上述因子水平升高,加速病情发展;IL-10属于抗炎因子,可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其水平升高可下调炎症介质表达水平,有助于缓解DR患者微炎症状态[8]。康柏西普通过纠正眼周缺血缺氧状态、改善局部血流灌注、减少新生血管等途径,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系统,降低炎性细胞表达水平,康柏西普对炎症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可产生明显抗炎优势[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手术可有效缓解DR患者炎症反应,与卜倩等[10]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手术治疗DR患者效果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水平,抑制炎症介质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