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权重确定与启示
2021-10-23杨艳生
杨艳生
前言
教育部从1997年至2019年举办了9届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大赛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1]。由于大赛所具有的影响和重要性,已有学者对大赛的组织过程及大赛的成绩比较进行研究[2、3],有的研究者对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改革进行探讨。但对于第9届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未见相关文献。本文对教育部举办的2017年大赛的成绩权重确定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科学地设计大赛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简称“大赛”)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原始成绩,即“计名次分”前的成绩,其中:英语成绩无从考证,用“计名次分”后的成绩来代替)为统计与分析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搜集关于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相关文献,为本文奠定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201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参与和实地调研,对本届大赛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进行当面交谈,获得了一手资料。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参加2017年比赛的各参赛高校的比赛总成绩和分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原始成绩进行因子分析
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操作,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结果为0.725,表明大赛的成绩结果非常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1 解释的总方差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确定公因子个数原则提取公因子,结果显示前2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73.227%,已包含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把大赛中的7个评价指标划分为2类进行研究。
从表2看,第一公因子(F1)是英语、专业理论、微课,分类为理论知识因子;第二公因子(F2)是武术、体操、田径、足球,分类为运动技能因子,这里的分类与基本功大赛是一致的。
表2 旋转成份矩阵a
2.2 指标权重确定
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上的权重Ai的确定:2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3.227%,提取的2个主因子的贡献率(ai)分别为43.994%、29.233%,通过计算公式:Ai=ai/∑n i=1ai,结果为运动技能0.4、理论知识0.6。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上权重Aij的确定:因子荷载aij值见表3,通过计算公式:Aij=aij/∑n i=1aij,计算武术、体操、田径、足球的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上的权重值见表3。三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上的权重ωj的确定:计算公式[4]:ωj=Ai*Aij结果见表3。
表3 各级指标及其在不同层级上的权重值
百分化处理后*4与大赛“计名次分”两者的区别很大,见表3,运动技能中只有田径一个项目的权重百分化处理后乘以4的分值与大赛的“计名次分”接近(64.47比60),其余的武术、体操、足球均小于大赛“计名次分”。而理论知识的英语(63.66比40)、微课(83.37比60)权重百分化处理后乘以4的分值远大于大赛的“计名次分”,专业理论知识的权重百分化处理后乘以4的分值与大赛的“计名次分”接近(92.97与100)。这说明理论知识(英语、微课、专业理论知识)的权重是远大于运动技能(武术、体操、田径、足球)的权重。另外,从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上的权重Ai的确定部分也同样得到,运动技能占比0.4、理论知识占比0.6,体现出理论知识在大赛上的重要程度。
2.3 大赛中存在权重方面的问题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从重术科轻学科理论到重学科理论轻术科的发展过程,内容设置从单一到综合化,逐渐趋于合理,发展到理论项目与技术技能项目的分值比例改为1:1,总分是400分,运动技能200分(田径60分、球类60分、武术40分、体操40),理论知识200分(专业理论100分、微课60分、英语40分),说明基本功大赛既重视学科理论也重视术科。七个项目“计名次分”不等,代表项目的重要程度不同,“计名次分”的目的是设计权重,每个项目在整个比赛中的重要性不同,在教学中的侧重不同,甚至是学时投放上的指向、风向标。
2.3.1 “大赛”排名出现的问题
然而,大赛的各校排名计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田径和球类的“计名次分”不够科学,由于田径和球类的两个项目中,因为计数单位不同,田径项目中跳跃是正向计分(单位是米),接力是反向计分(单位是秒),成绩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在竞赛规则中,田径项目的两个单项(4×400接力和跳远)分别“计名次分”后再相加来计分。大赛规则规定田径和足球的计分办法:田径(跳跃、4×400米接力按成绩确定学校竞赛名次,并分别以30、27、24、21、20……3、2、1计名次分)。足球(脚背内侧定位球踢准基本技术和运球绕杆射门综合技术按成绩确定学校竞赛名次,并分别以30、27、24、21、20……3、2、1计名次分)。各参赛学校田径和足球竞赛的总名次按2个单项名次得分之和进行排名。
这就导致问题的出现,田径和球类中的两个项目分开“计名次分”,之后再相加,降低了该项目的权重,例如:台州学院跳远获得第一名“计名次分”为30分,4×400接力是第二名,“计名次分”为27分,那么总分是57分,排名为田径第一名,按着权重分配,田径项目的第一名应该是60分。同样,足球项目也是出现这一问题。从这个角度也说明运动技能的权重在总分中低于专业基础理论的权重。体操和武术项目是难美类项群,以打分的方法来评定成绩,各个单项成绩单位统一,能够相加到一起。体操的跳绳、双杠、跳马三个项目得分相加后再进行“计名次分”;武术是规定套路和自编套路打分后相加再进行“计名次分”。这就是武术和体操与田径和足球的“计名次分”的区别和差异。
2.3.2 解决方法
田径和球类(足球)计分解决方法有二:其一,计算出总成绩,再“计名次分”;其二两次“计名次分”。其目的是不改变原来设计的权重,同时,使比赛的排名更科学、准确。
解决方法一:田径和球类(足球)的两个项目计算总成绩的方法:将反向计分的成绩与该项目成绩的最大数相减,即为该项目的成绩,转换为正向计分,以田径的4×400接力为例,以时间(秒)为单位计算,时间越短成绩越好,时间越长成绩越差,将本次比赛用时最长的时间(其他的大于这个数字的整数也可以)减去每个队伍所用的时间来代替该队伍的成绩(见表4),然后与跳远成绩相加,得到田径的总成绩,然后根据规则进行“计名次分”。反向计分项成绩(用时最长的时间-该校时间)+正向计分项成绩=总成绩,按总成绩确定学校竞赛名次,并分别以60、55、50、45、40、38……6、4、2计名次分。
解决方法二:按着比赛规则“计名次分”后再进行“计名次分”。即田径的4乘100米和跳远分别“计名次分”,将“计名次分”的成绩相加,按着60分的权重再次“计名次分”。同样足球项目的“计名次分”也是按着这种方式来二次“计名次分”(见表4)。即规则应修改为:在原规则的2项分别“计名次分”求和后,按分数高低确定名次,并分别以60、55、50、45、40、38……6、4、2计名次分(参照竞赛规则中微课竞赛办法及计分)。
表4 2017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表
2.3.3 三种“计名次分”方式总分的比较分析
按着以上两种方法更改后的数据,与原来大赛的学校排名成绩相比,学校排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名次变化如下(见表4):方法一的总分与原总分比较显示:第4名(247.5)和第5名(271)排名顺序应调换,第7名(232)和第8名(240)排名顺序调换,湘南学院更改为第10名(206),莆田学院更改为第11名(203),惠州学院更改为第12名(198.5),河池学院更改为第13名(196)。
方法二的总分与原总分比较显示:第4名(242.5)和第5名(244)排名顺序调换,第7名(211)和第8名(233)排名顺序调换,第10、11、12、13名的排名顺序变化为第11名(211)和第10名(203)调换、第12名(202)和第13名(203)调换。
方法一与方法二的总分比较显示:第四名和第五名排名顺序一致,第七名和第八名排名顺序一致,第10、11、12、13名的排名顺序有区别。
2.4 “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对高校教学的启示
2.4.1 “大赛”最大的亮点就是“微课”
微课在整个大赛中的权重为0.21,仅次于专业理论知识,排名第二位,从中也体现了微课的重要程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要从事体育教师的职业,通过“微课”这一比赛形式,学生的教学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4.2 确立“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对后续的专业拓展课程建设具有引领作用[6]。综观九届比赛,在运动技能类中体操、武术、田径、球类项目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必修课程,服从中小学体育教学为主线,为高校确立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提供支撑,供需关系得到满足。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做到“一专多能”,要有过硬的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去教会孩子锻炼身体的手段,这就需要我们练就综合素质,做到“六会”:会学、会练、会讲、会教、会用、会评。
2.4.3 专业拓展课程建设
体育专业核心课程不能整体取代其他课程,在专业拓展课程上开设一些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方面的课程,使课程体系结构趋于合理,要加大和充实与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联系紧密的课程、深受青少年群体易于接受和喜爱的课程,如“体育舞蹈”、“时尚健身运动”、“轮滑(双龙板、滑板等)”、“花样跳绳”、“瑜伽”、“街舞”等新兴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4.4 “大赛”不可忽视的是“专业理论知识”
据访谈:“不少高校在备战比赛时,对此部分的重视程度和时间的投入不足”,同时也反射出日常教学的状况。通过上文对“大赛”权重的计算(权重占比赛总成绩的60%),以及“大赛”规则规定表明:此部分必须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