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持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养路径
2021-11-24田帅
田 帅
前言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由此也打通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最先的一公里”,《意见》为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并且《意见》中也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同时提出了“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家庭型教师”的目标任务[1]。相较于城镇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来说乡村体育教师队伍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短板,但随着国内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中央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方针后,这也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因为新课标的核心精神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是未来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最新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
1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含义
因为体育教师属于教师队伍的一个分支,为了能够准确地定位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涵盖的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先从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含义出发,从而精准的找出体育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素质能力,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2],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也应包括思维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与组织教学能力[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具备七项基本能力即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育机制、与学生交往的能力[4]。在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5]。综上所述,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2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有其教学的特殊性。一般教师都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教学则是以技术教学为主,虽然从表面看绝大部分都是由体力劳动构成,但实质却是以智力活动为基础,消耗较大的脑力[6]。运动技术传授能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能力和通过体育进行品行教化能力应是反应中小学体育教师特点的专业素质能力内涵[7]。所以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能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即知识、技能和态度。
3 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体育教师自身不够重视专业素质能力培养
农村体育教学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职业。从外部环境来看,学生对体育的冷漠到官员对体育的支持不足以及公众过多地对体育教师的批评压力导致教师对体育教学产生倦怠,他们不愿意去主动地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往往只凭借着经验去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很多时候这些经验与现实往往是脱节的。从体育教师内生环境来说,农村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不止担任体育教学一个职务,往往还要承担科学、思想品德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过度的参与业务也就造成了农村体育教师角色混淆,以及他们感受不到体育教学带来的个人成就感。结合内外因素来看,农村体育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所以在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培养动机方面也就显得不足。
3.2 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训缺乏规范性
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素质能力是体育教师确保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领域成功的基础。大部分农村学校往往对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体育学科沦为“不重要”的课程,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发展也没有被学校支持。一方面原因是在于学校领导的思想固化,他们认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只要能达到学生活动身心的目的即可,并没有重视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难免被安排过多的课程,所以在参与培训时,学校派遣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但是没有体育相关基础的人参与培训之后再将培训内容传达给体育教师这种行为已经影响了培训的目的和质量,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发展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3.3 “国培计划”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培计划”培训形式单一,导致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发展幅度较小。目前我国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培训的形式主要以后两种方式开展。在传统的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数是由专家集中授课,通过演绎式的教学模式来系统化的传递体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参加培训的农村体育教师参与课堂交流较少,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无法全面提升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发展;其次,授课的专家大都是高校的教授,他们掌握的都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他们对农村体育的教学环境不是很熟悉,这也就造成了农村体育教师虽然通过培训提升了理论专业素质能力的发展,但回到农村体育教学环境中依然会出现无法将所学到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教学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
4 精准扶持农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4.1 政策、经费协同扶持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
提升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人,应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狠下功夫。目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让广大农村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我国现有关于对农村教师的关怀政策也还不完善,为了能让体育教师拥有主动提升专业素质能力的动力,我们不仅要从师风师德方面严格要求教师而且还应从政策和经费方面入手为农村体育教师锁上“双保险”,让他们在精神和物质层面更有获得感。在政策上,应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可操作性入手,将考核结果与职业发展前景和绩效挂钩充分激发体育教师发展专业素质能力的活力,要确保政策的强制性特征;在经费方面,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多渠道筹措专项资金,首先将专项资金精准用于培养专业素质能力较差的体育教师,避免“大水漫灌”的现象,其次设立经费奖励机制,对于专业能力提升快的教师应予以激励。
4.2 精准结对培养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精准扶持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要彻底地解决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薄弱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把握住扶持的“精准度”做出针对性的扶持,真正的帮到点上、扶到跟上。拥有体育师资优势的城镇学校和高校可以同农村学校加强区域合作,通过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协作结对关系进行专业能力帮扶,坚持优势互补,加强教研结合。在同一地区内的城镇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走教”的方式传授给农村体育教师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应在学术研究、理论学习方面同农村体育教师开展深入长期合作,调动农村体育教师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他们学术研究的内生动力。最后要将农村学校的精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地区教育发展考核范围,考核内容用包括专业能力的提升、教研合作的进度、学校资金支持以及人才支援四个方面。
4.3 “五位一体”精准导向专业素质能力提升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本质上是以实践性为主导的,实践是理解和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上应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在培训中,应将意见征询、专家报告、实践教学、技能实操、跟踪指导五位一体相结合,前期意见征询是为了掌握学员的教学薄弱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精准培训和指导;专家报告讲师应当将演绎式和归纳式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培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应将培训内容与农村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把课程开发、自编器材、实际教学困境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培训的重点;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快地将培训者带入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加强教师的理解;技能实操是将前期的学习转化成果,将理论落实为实践;跟踪指导是为了建立长期的培训模式,由“大水漫灌”式的培训变为“精准滴管”式的长期指导模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学校其他课程相比是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导的课程,所以在培训中应增加培训的实效性和操作性,由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过渡到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局面,即实践课和讲授课的比例要持平,要让培训教师将所学到的最新教学理念贯穿到实践课堂中来,让培训教师在实践中成长、在参与中提升。
5 结语
“生活就是成长,教育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样农村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跟紧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对农村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村体育发展的质量要以培养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为主体,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路径要以政府和学校为两翼为精准扶持农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作保障,同时教师自身也要避免进入“舒适区”,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全身心投入到以体育人的事业中,相信通过专业能力的提升才能让农村体育教师更有获得感,从而完成从“教书匠”到“育人者”完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