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方式探索与路径分析
——以乒乓球课程为例
2021-11-24李水苗
刘 晗,李水苗
大学生尚处于思想不够成熟、价值观没有稳定形成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瞬息万变的“信息爆炸”时代更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多方面的冲击[1]。高校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还应同步加强思政教育,以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体育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往往偏重于运动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优秀品质及体育精神培养重视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课程的育人性质。体育课程是思政教育的天然“沃土”,将体育课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既能够使学生习得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运动过程中领略体育精神,培养优秀品质。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国球”,它是一种集观赏性,竞技性,集体性,技巧性于一体的隔网对抗项目,在高校体育课中选课率高、热度大,深受学生喜爱[2]。结合乒乓运动特点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全面分析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力求为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及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 高校乒乓球课程思政融入现状
1.1 思政素材挖掘不够完善
现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过程中,较少重视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及磨炼,而在授课中侧重技能训练和运动理论知识的讲解。体育精神不仅包含我们通常理解的吃苦耐劳和拼搏求胜,更涵盖了如奉献、团队合作、坚韧不拔、永不言弃、自强不息等诸多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都是十分具有价值的育人素材,也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深刻体会和学习的思政内容[3]。现有乒乓球课程并未将其充分挖掘提取、梳理和融入,乒乓球相关的教材和书籍也多数只记录技巧战术等,鲜有对优秀思想品质的传播。
1.2 乒乓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在传统的乒乓球课程中教学主体通常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讲解及示范,学生更多是倾听和模仿、训练。即便课程中穿插思政内容,也只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缺乏真实体验和亲身领悟,没有足够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显而易见效果欠佳。思政教育内容生搬硬套、形式刻板单一是体育课程中亟待改观的,体育课作为一门开放性、互动性强的课程,可充分利用其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1.3 师资队伍多学科综合知识有待加强
体育课融合课程思政是近些年的教学研究热点之一,体育课教师比较擅长运动技能教学,通常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教学手段掌握不够深入[3]。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提高体育教学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思政理论、教育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学习积累,使体育与思政首先在自身深度融合,才可灵活运用于立德树人过程中。
2 乒乓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1 领会体育精神,学习优秀品质
乒乓球是一项灵活性强,应变较高的技巧性竞技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均有很高的热度。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乒在混双失利的情况下咬紧牙关,顶住压力,最终力挽狂澜,取得了男女团、男女单打四项冠军。上至奥运健儿赛场争霸,下至学生日常体育训练,无处不体现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坚韧不拔等优秀的体育精神。这些都是高质量的思政素材,需要当代大学生去切实领会、感悟和学习吸收。
2.2 在团队合作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一场团队乒乓球竞赛,从制定战术、排兵布阵到完成比赛都离不开队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一场活动组织、一次社会实践亦是如此。在课堂和体育训练中帮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将尊重对手、诚信宽容、责任心、恒心和毅力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都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球”精神
从文化层面了解乒乓运动不仅强身健体,娱乐大众,更能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乒乓运动健儿一次次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成功的背后是国家支持和团队的力量。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和乒乓文化,让学生深切感悟乒乓球课程的思想精髓。竞技运动虽残酷,但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体现的不再是输赢,而是民族荣誉感、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熠熠生辉,这些优秀品质和文化需要学生不断传承、内化和发扬。
3 课程思政融合方式与实施路径
3.1 提升教学目标“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育人
根据体育课课程的特点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以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点,更要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乒乓球课程目标中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目标,还应包括如提升学生冷静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能力目标。此外,通过课堂内外的训练培育,学生还应达到激发运动热情、提升社交能力、追求拼搏奉献等素质和情感目标。
3.2 增强教学设计“创新性”,多元化个性化教学形式并施
体育课拥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授课,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4]。利用好如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乒乓球课程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前让学生在线观看技术动作视频,布置相应预习作业,例如:正手攻球动作有哪些基本要领,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总结和模仿能力。课中,以小组形式展示动作要领,同组成员可以互相纠正动作,整个过程中体现团队精神和自学能力。之后穿插进行教师动作指点、学生模仿练习、同伴互相纠错,加深固定动作印象,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反复学习和训练,以此来启发学生做好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养成严谨认真,细致耐心的品质。每个教学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同班学生的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计划要针对不同班级和各学习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具体设计,思政元素也应灵活融入其中。
3.3 拔高课程考核“挑战度”,全方位立体式测量学习成效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考核应全方位考察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成效。课程考核不仅要考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应包括能力提升度、思政目标达成度等多个层面,采用灵活多变的考察方式。例如,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分组别设置团体比赛,全程由学生组织比赛,自主完成策划、会务、裁判等各项工作,提高课程考核“挑战度”。全方位立体式考察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应变力、执行力和技术高度。赛后,结合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及总结报告等综合评分,形成科学的全过程评价。
3.4 重视师资培训“丰富度”,思政理论教学技能同步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是先进育人理念的执行者,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全方面地发展需要对教育理念、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育人理念和思政高度,才能将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生成高质课堂。当代教师应从自身出发,重视对思政理念与内容的学习,探索立德树人的本质和内涵。高校也应同步重视师资培训,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培训和报告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高度和实践能力。
4 结语与展望
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总体目标下,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分析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找出当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实施痛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乒乓球教育教学全过程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同时以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重要教学环节为落脚点,全面探索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和融合途径,力求为体育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全方位视角和有力理论支撑。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师唯有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强化教学实践能力,才能立足自身岗位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