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2021-10-22徐春明杨楠王璨
徐春明 杨楠 王璨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明确的主题进行论述。首先阐述了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的三点现状,为文章后续的论述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最后,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之上得出文章的最终结论,以期为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 民办高校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一、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的现状
(一)筹资的单一性
与公办高校不同,社会力量筹资兴办教育是民办高校生存的本源所在,由于缺少国家财政的办学支持,民办高校的生存需要靠自己的学费收入来维系。民办高校要不断发展,就需要扩大学费收入,扩大学费收入就必然要提高招生数量和扩大办学规模。民办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伴随的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普遍办学时间较短,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办学层次的良莠不齐,致使民办高校内部治理难度的提升。
(二)治理方式存在漏洞
民办高校的治理方式受制于出资方的影响,企业化的思维与高等教育有了一定的碰撞,这样的治理模式具有灵活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对民办高校的治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民办高校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尚未形成,对权利的使用掌控能力不强,这种权利制衡机制的缺失也为民办高校未来治理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这是民办高校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
(三)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
维系民办高校劳资关系的是劳动合同,民办高校教师与学校之间是雇佣的劳动关系,这种关系与企业的聘用制如出一辙,长期以往,民办高校的教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本源身份定位也在不断模糊,这也将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参与学校公共管理的意识薄弱,对提升民办高校的治理能力也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另外,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也是其提升治理能力的阻碍因素。
二、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秉承科学的治理理念
民办高校要提升治理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权衡各方之间的利益,以此推动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协作,努力提高治理能力。民办高校领导者要进一步厘清科学的治理理念,明确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秉持科学、可持续的理念,将数量和质量有机统一,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以此作为焦点,提升民办高校的治理能力,使民办高校的发展由单纯的规模提升转变为质量和内涵提升。
(二)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吸收社会各界资金支持的能力较弱。收缴学费成为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办学资源相对匮乏,经费相对紧张。为此,民办高校首先要最大程度的争取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其次,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到民办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来;再次,优化资金投入的配置比例,将资金配置更多的倾向于教学条件的不断提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持续完善上。
(三)健全和完善校内外监督和监管机制
校内监督机制的完善主要是指明确董事会与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划分,以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为制度建设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将鼓励校内师生民主参与学校治理和决策的制度不断深化,真正实现民办高校的全员共同治理。同时,民办高校要将质量工程坚持进行到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将责任意识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校外监管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民办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要求,民办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是民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民办高校的办学资质审核评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都需上级主管部门的监控才能得以保证。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活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这只是校外监管的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分类提升,从而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能力。
三、总结
通过前文论述不难看出,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确实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他承担了我国高等教育扩面和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的重任,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民办高等教育的内部治理能力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比如,民办高校籌资单一,经费紧张,内部权责划分不够明晰,教师队伍自我定位不准确,治理能力低下亟待提升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要尊重各方的利益,协调处理各方诉求。其次是要争取多元化的办学资金,提升办学条件。再次是全面调整民办高校内外部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作为提升民办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何萍.民办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才智.2016(14).
[2]曾扬阳,汪丽娟,彭洁.新高考改革下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西部素质教育.2020,(1).
[3]贾姣,吴印佳,李波.“双一流”时代中的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9,(15).
[4]禇宏启,贾继娥.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作用互补[J].教育发展研究.2014,(19).
[5]李智军,陆正林.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各阶段特征与策略建议[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4).
作者简介:
1.徐春明(1983-),男,辽宁大连人,大连科技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从事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杨楠(1981-),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工学硕士,从事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王璨(1985-),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科技学院数字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博士在读,从事管理优化研究。
项目信息:
1.本文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1 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CANFZG21058,课题批准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课题项目负责人:徐春明。
2.本文系大连市社科联2020年第四批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0dlskzd371,课题批准单位: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项目负责人:徐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