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22钱静媛
钱静媛
摘要: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利政策是围绕公司自身金融相关内容所作出的决策,其不仅能够对上市公司某个阶段的运营状况与经营业绩进行反馈,还与上市公司的外界形象及股东权益相关联,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发展与持续经营。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相较于国外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方面仍存有不足之处,相关的制度与体系也亟待健全,这也使得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面仍有待完善。文章就此展开讨论。首先,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最后,则针对各项影响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以此来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优化提供助力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措施
一、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概念
股利政策是指在上市公司盈利的状况下,进行税后利润的分配。而在此过程中,围绕发放多少股利、是否发放股利以及发放股利的时间所制定的分配政策即为股利政策。而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股利政策即为股东股利支付比例与留存收益之间的一个具体安排,也就是通过股利来确定公司股利的支付率。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股利政策则包含了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宣布日的确定以及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多方面问题。而本文将重点以狭义角度来探讨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关于股利政策的具体内容通常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股利的发放形式。在股利发放的过程中,其主要形式包含了现金股利、股票回购、股票股利、负债股利以及财产股利。而当前在我国整体市场中,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是较为普遍的股利发放形式,而以财产股利作为发放形式的目前较少;第二,股利支付率。在股利支付率方面,其中的增加策略是指在未来的某段时期内,上市公司股利的增长状况,其会对公司今后某个经营周期的股利支付率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三,股利分配方法的制度。在股利分配方法的制度方面,其主要包含了股利发放日期、确定宣布股利日期、除息日、股权等级日以及发放的股利数额等事宜;第四,股利发放政策。通常来讲,股利发放政策是根据是否发放股利及发放比率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是包含了零股利政策、固定的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以及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一)盈利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盈利是进行股利支付的前提,股利也就是上市公司对累计盈利的分配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在相关法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发放股利时必须满足上市公司的年度累计利润为正数。上市公司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及资本积累,其进行股利发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盈利能力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影响股利政策 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具备充裕的资金,在保障正常运作的同时,也需考虑对公司股東的回报,也就由此进一步提高股利发放的可能性。
(二)营运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营运能力是对自身资金利用率与周转速度的衡量指标。如果公司具备较强的营运能力,那么它的资金能够进行较为快速的周转,具备较强的利用率,能够以相对较少的资金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以“小步快跑”来形容这一现象。较强的营运能力能使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压力降低,节约现金并提升收益。而增加的现金收益便可进行股利的发放。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具备较强的营运能力的情况下,可能意味着发放股利的可能性随之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将自身资本中的流动资产进行再次的投资,进而获取利润。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不仅需要考虑资本的流动性,还需注重资本的收益性。那么上市公司若想充分利用自身资本,则会考量对可用资源占用的降低,由此来扩大经营并实现增收。而为了保障公司自身的稳定营运,则会优先考虑公司运营所需的资金,从而降低了发放股利的可能性。
(三)融资方式及能力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融资方式的选择应尽可能的进行内部融资,其次才是债务融资及权益融资。因此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是具备较强的盈余偿还债务的倾向,相对来说,股利分配后再进行融资的可能性较低。而在这种状况下,对于负债水平高且融资能力并未提升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能会减少股利分配保障资金的流动性。负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能够有效的扩充自身资本资源,但其也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对于负债程度较高的公司而言,其更为倾向将资金用于内部融资,以此来降低公司经营的风险,这也就可能会形成公司对发放股利呈消极态度,以此来降低自身的经济负担。
(四)扩张能力
上市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拓展自身业务规模的,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那么其可能会留存企业利润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投入做准备。但在此种状况下,则会降低当期的股利分配。从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在上市公司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时,其在扩张过程中对资金有着较高的依赖层度。企业自身为了保障发展,可能会考虑牺牲股东的权益来确保公司在市场中抓住机会,实现自身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股份流动性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其主要是为了收取股利与资本报酬,进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投资者是存在不同的风险偏好的。有些投资者是倾向于长期的资本报酬,而还有些投资者则更倾向于短期股利的分配。投资目的及风险偏好的不同,可能会造成股份流动性的增加。如果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构成较为复杂,那么就可能会造成股利决策的分散,这就会随着股份流动性的加大而降低股利的发放。
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上市公司方面
第一,提高管理能力,强化回报意识。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的过程中,要对自身资金需求与投资者回报期望进行有效权衡,由此来制定出合理的股利政策。不能够一味依靠经验进行股利分配数额的估计,更不能跟随同类型企业进行股利的盲目发放。而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管理者要在前期进行充分的分析,以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结合公司特点与发展所处阶段来准确预计公司发展相应的资金需求,进而再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并做好现金流的控制;第二,强化公司运营能力,提高营业收入。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将发展增收置于较为核心的地位上,要努力改善自身经营状况,强化利润获取的能力,由此才能做到“众人分饼,各有所得。”上市公司自身也能够更为合理的优化股利政策;第三,调整公司资本结构。在上市公司自身负债较强的状况下,要将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做好平衡。要根据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对资本结构做好优化与调整,合理的确定公司负债占比、投资资金、所有者权益比例以及内部筹资比例等。不能够将公司置于资本结构不良的环境下进行经营与发展,这会对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埋下隐患;第四,维护股利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并积极适应市场环境,且需尽可能的保障股利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稳定且切实可行的股利政策能够大大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以此来维护上市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使公司与投资者形成双赢的局面;第五,提高股利支付率。上市公司如果能够有效的提高股利支付率,此种股利政策的选择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提高自身治理效率,并抑制盲目的市场投资,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股利支付率的过程中,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的投资行为。现金股利对于公司投资者来说是切实的权益回报。在我国当前的整体市场环境中,股市过度投机的行为仍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