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阶段“民俗文化”特色教学
2021-10-21高明明杨宁宁
高明明 杨宁宁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民俗文化”特色教学,对于优化教师教学中个人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已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即是对当前国内(仅指大陆地区)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发掘传统民俗文化,开展特色教学研究的总结和梳理,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价值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造性教育 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
一、发展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美术作为次要学科出现在学校,在学校和学校美术,导致部分学校主导的美术教学科目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模式单一。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应重视提倡教师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
把“民俗文化”特色美育贯穿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首先要在课程实施前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结合各年级学习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其次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装点生活,并且发挥创造力,用新材料、新手法做好民俗作品,从而感受到民间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习途径,能逐渐形成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
孩子的想象力在中小学阶段也是最无拘无束的。在这个阶段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師应鼓励孩子开动自己的脑筋,在生活中探索奇妙怀揣童欣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应依托课堂所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民间美术的情感。做到师生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之在不同情境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不同問題的解决方案。
例如四年级下册《虎头装饰》一课,学生结合课上对民间老虎艺术品的了解,尝试使用多种媒材制作的富有个性的虎头装饰作品,并分析交流这些虎头题材装饰品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方式,例如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
老虎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在我国民间,老虎被作为驱邪除恶、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有众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流传于市,让学生选用剪贴的方式进行虎头装饰,既可以让学生继承民间传统,又能让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增强审美情趣,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了“设计·应用”领域课程的知识性、目的性、实用性及组织合理性的特点。学生在《走访民间艺人》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民间美术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另外,本学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设计方法,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由于本课运用的材料比较多,趣味性强,便于操作,学生会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身边多种废弃材料设计而成的民俗文化装饰品。收集一些废旧材料,思考如何巧妙地运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装饰的设计制作,使这些材料变废为宝,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物以致用”的创新创造能力。
在这一“民俗文化”特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而体现《美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联”的教育理念。
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本身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因此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及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通过对民间虎艺作品的研究、学习及亲自动手创作,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的重要艺术实践活动。
二、已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总体而言,小学美术阶段“民俗文化”特色教学研究方向大致相同,研究数量也是逐年上涨,不同教育者观念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以个案研究整体的状况也有很多。
民间艺术(traditional folk art,也称chinese folk art或 chinese folk arts)广义上指的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狭义上说,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传统民族文化也是中国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它有中国很多地方的特色也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包括中国民间各种工艺品、民间绘画艺术,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不能仅仅通过书本和课堂单方面传给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周边的博物馆,民间手工艺人等资源,加深学生对民俗艺术的理解,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的吸收。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每个孩子都具有对民俗文化的二次创造潜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难以真实确切的测试学生是否具备对民俗文化的审美素养。美术课程中审美标准以及审美提高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通过考试成绩和测试结果来进行评判;应当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
“民俗文化”特色教学在当下的小学美育阶段是一种刚需。现如今国家对于美术教育和传统文化这二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在课程环节和课程设置上提升民俗文化的存在感,给予一定的实践教学空间,其次,教育家及美术教育者在教学中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也应该有基本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美育:教育现代性的重要尺度-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