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1-10-21郑剑红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青年人才资源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从某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公司”)现状出发,结合当代企业人才管理理念,探讨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对策和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发挥青年人才在国企改革发展中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人才;培养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强基础、利长远、抓规范、谋跨越”长期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从持续发展和战略布局的高度,重视、谋划、推进青年员工培养工作,育好“青年苗木”,厚植“人才森林”。
一、当前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状况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分级培养机制,新进员工的数量及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由于青年员工培养方式方法的不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培养力度不足。公司目前采取的“传帮带”培养模式,形式较为单一,与青年员工文化知识丰富、思想观念活跃、成长愿望强烈的现实特征不甚匹配,不利于青年人才综合能力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激励机制不足。公司在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上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制度,但由于工作条线和岗位的不同,激励机制不能涵盖所有专业和人员,加之激励机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难以产生对大多数员工的激励效应。
(三)培养效果不明显。公司虽然通过多种形式对青年员工进行培养,但接受度不高,各种方式都存在其自身的不足,培养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人才回报,培养效果不明显。
二、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加快青年员工的培养进程,公司以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实施“五个工作法”,建立“树人、带人、育人、成人、用人”的培养工作机制,着力提升青年员工培养的质态,青年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一)“墩苗式”树人。针对青年员工不缺学历缺经历、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激情缺感情的特点,大力实施“墩苗计划”,坚持把新进大学生放到基层不同岗位轮岗锻炼,每个系列不少于3个月,基层历练不少于1年,并作为遴选、任用的必要条件,使其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客户最前沿、克难攻坚主战场摔打淬炼,经风雨、见世面,去娇气、接地气,壮筋骨、长才干。
(二)“导师制”带人。用好“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传导效应,全面推行“导师负责制”,将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老员工选出来、用起来,“一对一”帮带、“手把手”指导、“心贴心”交流,推动好经验、真本领、硬功夫“薪火相传”,帮助大学生员工补齐短板、“小步快跑”,在基层沃土上萃取养分、茁壮成长。
(三)“滴灌式”育人。坚持“精准滴灌”、跟踪培养,建立大学生员工“成长档案”,持续跟踪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成长情况,“一人一策”明确培养方向,跟进培养举措,检验培养效果;同时,经常性“浇水滴灌”,依托红色阵地、培训资源、比武平台等,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选派优秀大学生到省外、市外先进单位学习考察,每年在不同系列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学”中拓视野、在“练”中强本领、在“比”中增干劲,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厚植专业精神。
(四)“压担子”成人。把敢于“压担子”、善于“压担子”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之道,推行“课题领办制”,针对企业改革发展的重难点问题,采取自行组队和组织分配的方式,定人员、定课题、定目标、定预期,成立创新项目组、QC课题组,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组建大学生宣讲团,开展“基层行”宣讲活动,让青年员工在领题、解题、破题中当先锋、打主力、唱主角,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快速成长。
(五)“量体式”用人。坚持“量才施用”,依据青年员工性格秉性和专业特长,实行上挂下派、递进式培养,深化专业知识、拓宽工作思路;选派优秀青年员工到地方乡镇“下挂”实践,砥砺意志品质、增强实践本领;开展青年员工上挂锻炼,注重基层一线和重点岗位的培养主战场,用人所长、用人所强,让人才穿上“合脚鞋”、将实干作为“金钥匙”,人才活力在企业竞相迸发。
三、初步成效
通过健全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有效激发了青年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奋发有为动力、改革创新能力,取得“三个转变”的初步成效。
(一)从“身在”向“心在”转变。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员工的政治认同,对行业愿景的思想认同,对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的情感认同,激发青年员工感恩企业、珍惜工作,主动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小家融入大家、将岗位作为终身事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二)从“成长”向“成才”转变。一大批青年员工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管理,成长为企业发展生力军、家庭幸福的主心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同步增长。
(三)从“高颜值”向“高素质”转变。青年员工的学历优势、年龄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发展优势,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想干事、敢干事、激情干事”的浓厚氛围加快形成,有利于青年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显得出”的长效机制日趋完善,一支高素质、高效能、高清廉的人才队伍正在建成。
四、几点体会
(一)党管人才是前提。坚持党管人才,是国有企业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司充分发挥党组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每年听取青年员工思想工作汇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成立青工委、团工委,落实定期谈心谈话制度,重视在青年员工中发展党员,发挥党的组织在“思想上带、精神上引、作风上督、工作上促、困难时帮”的堡垒作用,帮助青年员工扣好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
(二)制度机制是关键。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是破解青年员工“不适用、不尽用、不好用”的关键。公司紧扣青年员工培养、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大学生员工履职情况考核机制;搭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聘体系,打破论资排辈、部门壁垒,开辟青年员工评聘“绿色通道”;制定《科技创新项目奖励办法》等激励制度,落实异地调配人员周转住房等管理办法,帮助解决青年员工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把人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企业文化是保障。企业文化凝聚人才队伍。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针对青年员工兴趣特长特点,开设“青年文化沙龙”“青年员工大讲堂”,组建“读书班”,成立“志愿队”,举办读书会、爱廉说、运动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为青年员工挖潜能、展魅力、强实力创造机会、搭建舞台,在文化熏陶中,凝聚团队精神,增強企业认同,找到心灵归属。
人才兴则事业兴,青年人才是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要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发展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员工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厚植郁郁葱葱的“人才森林”。
作者简介:郑剑红,(1986.04-),女,籍贯:湖北鄂州,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