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有效预习活动

2021-10-21姚小波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6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

姚小波

摘要:新课程改革体系的逐渐深入,加强了与小学教育体系的联系程度,各科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预习,以自主的形式保证预习阶段的有效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正确的预习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活动;有效性

引言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前期预习阶段进行分析,除了需要保障预习环节的有效性之外,还需要切实到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以此来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授预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实施自主预习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创设相应的预期时间,引导学生针对语文课程相关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预习方法,将学生不理解或者不认识的字词予以清晰的标记。另外,为了确保小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语文学科课程顺利地开展预习活动,并保障预习环节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兴趣能够成为学生在预习和学习阶段的驱动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创设与语文教学活动相关的预习目标和课程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从而顺利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识字韵文》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中描写景物和季节的文段,并与前期所学课文进行联系,确保新旧知识之间的顺利迁移,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新课文,加深对新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仅如此,在预习“记叙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前期阶段结合课文内容设定相关问题,例如:“谁是文中的主人公?”“整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以3-5个为宜,且相关问题的难度程度各不相同。这样设置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在思考文段和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差异化的特点,结合不同程度的问题难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合理设计预习任务,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前期阶段设置合理的新课程预习目标,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为其设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任务和问题,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预习效果。另外,当预习方法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对新课程进行预习,以自主的形式加深对语文新课程的理解程度。首先,教师在创设预习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保障问题内容的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结合问题准确地掌握课文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从而逐步地解决学生所安排的学习任务。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猎人海力布》等新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安排预习任务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通读,及时到找出学生难以理解或者不认识的词汇和语句,再将其进行标记,利用查字典和结合课外资料的方法,对生字进行标记和注音,从而对相关文段予以初步的理解。其次,在设置问题时,需要保障问题内容的具体性。例如:“整篇课文属于什么文体?”“文中的海力布救了谁?”“他最终变成了什么?”“你可以用自己的话叙述整个故事吗?”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在反复预习的同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文章的整体内容。最后,还需要保障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含义,从而在课堂当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预习指导,坚持循序渐进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教师需要明确意识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在第一学段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开展预习活动,保障教师所提出的预习指导具有具体性和详细性的特点。另外,当学生存在良好表现时,教师需要及时予以回应,并在肯定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积极的鼓励;若发现学生在预习阶段出现问题和不足时,需要针对相关情况进行纠正,并帮助学生总结问题,使其能够在后续的预习阶段加以规避。同时,为学生传授良好的预习方法,并确保预习步骤的细致化,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预习技巧。其次,在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此时学生已经对相关预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采用课内和课外相互结合的方法,并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引入到课堂内部,在课堂当中设置一定的时长,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掌握阶段性学生的预习状况,从而选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办法,对相关不足加以改正。最后,当学生在后续的学习阶段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之后,可以适当地将预习活动安排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外进行,不仅能够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还可以使其持续良好的预习习惯。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意识到开展预习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为学生予以专业的预习方法和预习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从而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学习驱动力的影响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邱忠勇.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意义和策略[J].知识窗,2020,(02):107-108.

[2]杨碧薇.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3):10-11.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