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设线索展情节
2021-10-21郭晨艳
郭晨艳
若一篇文章有线索,且有明暗两条线索,则暗线往往是该篇文章的灵魂之所在。线索在文章中发挥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升华文章主题等作用。引导学生把握线索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梳理情节、产生共情,还可以使学生将线索运用于写作之中,为文章创作增光添彩。
《一碗清汤荞麦面》是一篇典型的有多个线索的叙事性文章,故事引人入胜,以朴实的语言、简单的情节、细致的对话以及质朴的人物传递着触动灵魂的人格力量和人性光辉。下面笔者以《一碗清汤荞麦面》的阅读教学为例,向九年级学生讲解线索的内涵、线索的作用以及线索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理解线索内涵
九年级学生已经对线索有所了解,并能较为迅速地找出文章中较为明显的明线,但较难找出暗线,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在引导学生分析《一碗清汤荞麦面》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一遍有关线索的知识。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的词、句子或者情况等;线索可以怎么分类——明线和暗线两大类,人物、事件、物品、时间、地点、感情六大类;什么样的是明线,什么样的是暗线——明线一般是显而易见的,暗线则一般是主人公的成长或情感态度的变化。
为了诊断学生对暗线的把握情况,教师可以创设如问题情境:“七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哪位同学来说说文章的明线和暗线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答道:“明线为三次‘看菊花,暗线为过去的作者不想好好活,如今的作者想要好好活。”教师对于学生答案予以鼓励性评价。接下来,教师请学生阅读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并如是设疑:“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线索。”一开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一条明线——“清汤荞麦面”,但容易忽略掉其他次线索以及暗线,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本篇文章包括暗线等多个线索,请学生再次细读文章,找出其它线索——其它明线:母子三人的着装、母亲的询问、大年夜、二号桌,暗线为两个儿子的成长以及母子三人经济情况的变化。总结起来,该文章的明线为母子三人数个大年夜去同一家餐馆在二号桌吃清汤荞麦面,主暗线为两个儿子的成长以及母子三人的经济情况变化,次暗线为面馆夫妇的情感态度变化。
二、分析线索作用
明确线索的作用不仅是考试大纲的内容之一,也有利于学生通过文章线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九年级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结合文章分析线索的作用应该是其能够熟练运用的基本阅读技能之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线索的作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线索的一般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快答出:“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使结构严谨、激发读者兴趣、升华主旨……”而后为学生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再结合本篇文章分析线索的作用。”又或者为每一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仅分析线索的一个作用即可。
经学生讨论以及教师概括总结以后,线索在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作用为: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两个儿子的成长,母子三人经济情况的变化皆围绕“吃清汤荞麦面”而展开。②塑造人物形象:母子三人着装的变化以及面的碗数可以体现出母亲是一个要强、勤俭、坚强且爱子的人,并从侧面展现出儿子的懂事与优秀;每次的做面过程以及二号桌的保留体现出面馆夫妇的善良和善于经商的特征。③表达情感:荞麦面本身便富有情感与文化内涵——中国人过年吃饺子,日本人过年吃荞麦面,称为“年越荞麦”,寓意幸福安康,而故事中由“一碗面”到“三碗面”展现了在逆境中奋起,绝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呼唤人性美人情美的温暖之光。④使结构严谨:“一碗荞麦面”等诸多线索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给人以故事圆满的美好感受。⑤激发读者兴趣:由于文章的明线较为明显,且数次出现,则读者会期待下一次“母子三人一起吃荞麦面”的场景,叫人忍不住继续往下读。⑥升华主旨:用“一碗清汤荞麦面”串联全文,通过朴实的语言、简单的情节、细致的对话和质朴的人物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在困境中仍然充满希望、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的美好品质。
三、运用线索创作
一般而言,“线索”一般出现在阅读课中,而较少出现在习作课中,学生在进行文章创作时也较少运用线索知识。事实上,巧妙地设置线索能为文章尤其是写人叙事类文章锦上添花。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线索知识运用到文章创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习作水平。
在分析《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有的学生答:“文章中要强的母亲打动了我,她让我想起了我同样要强而温柔的母亲。”有的学生答:“面馆夫妇对于陌生人都能做到这般的善良,真叫人感动。”有的学生答:“儿子们也曾因贫困而自卑,但更多的是坚强、努力与勇敢,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与更好的人生,令人敬佩。”还有的学生答:“我认为面馆夫妇很懂得经营之道,保留二号桌不仅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情感经营。该如何理解保留二号桌的行为呢?只能说利益与情感都是人之所需……”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均应对其合理之处进行肯定。
在以情感做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习作任务:“是啊,在作者笔下,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故事令人动容。接下来就将笔交给你们,也写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要求是为文章设置线索,其中明线为必须设置的内容,暗线则按需求来选择是否设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先请学生在课堂上列出一个大纲来,要求明确写出暗线与明线内容以及大致的故事情节、所要表达的情感等。其中一位学生的大纲大致如下:文章标题:夕阳只为外婆红。明线:几次在外婆家看夕阳。暗线:在外婆的影响下我的成长变化。情节:①童年时期在外婆家看夕阳,不懂外婆为什么说自己老,也不懂夕阳的美;②青年时期在外婆家看夕阳,能看懂夕阳的美,但是对前途迷茫,害怕外婆离去;③最后一次和外婆看夕阳,感受到時光的无限而生命的有限,珍惜当下和外婆一起看夕阳的美好时光。情感:对外婆的感恩与怀念之情。对于该学生的作文提纲,教师予以表扬,并将该学生的提纲以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全班学生,作为其他学生参考的范例。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相关的知识点,可以以一篇具体的写人叙事类文章为基础,带领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的内涵、分析文章线索的作用,并能运用文章线索进行创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与习作训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山西省潞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