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2021-10-21覃巧刚
覃巧刚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的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将所选样本按照在本院所以实施的护理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指标使用急救时间、急救救治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可极大缩短急救所用时间、提升救治效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广泛好评。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0--0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有效性,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该症患者的救治,时间是第一要素,如何通过有效措施,缩短患者从发病至到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是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的一项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样本资料
本次研究采取指标分组对比的方式,对本院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中所实施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效果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样本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及护理的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将所选样本按照在本院所以实施的护理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在分组后的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建立急救护理路径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结合本院救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实践,制定急救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主要包括:(1)接到急救电话后,需立即出发、尽快到达现场,并随时保持电话畅通,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自救;(2)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进行检测,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进行病情评估;(3)返院转运过程中,应保持对中患者的持续心电监护和呼吸道、静脉通路畅通,同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治疗准备;(4)根据对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诊;(5)到院后使用绿色通道,将有溶栓禁忌患者运送至CCU,无溶栓禁忌证运送到导管室,并做好各项手续的交接。
1.3研究指标
1.3.1急救时间
该指标包括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运送所用时间及急救所用总时间四项指标;
1.3.2急救救治效果
该指标包括患者在接受救治后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不良心脏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存活率六方面内容;
1.3.3护理服务满意度
该指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患者及家属对所以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打分评价,按照非常满意(評分>90分)、满意(评分>75分)、不满意(评分<75分)三级进行各组患者例数的统计,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急救所用总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救治结果比较
2.3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达到97.62%(41/42),远高于对照组(83.33%,35/42),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因缺血而出现坏死,从而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该病发作突然、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患者发病后抢救治疗的及时性,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临床急救护理路径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流程,从接到就诊电话至送达医院进行救治,制定了科学高效的护理路径,有效提升了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治疗的成功率。本次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结果,对这一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可极大缩短急救所用时间、提升救治效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余雅玲.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48+250.
[2]陈霞,李家勤.急性心肌梗死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的急救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