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山水画线皴图式共性特征及其价值
2021-10-21胡春涛
胡春涛
摘要:线皴是山水画皴法的另一种形式上的划分,是山水画皴法之一。宋元时期线皴图式共性特征表现为样式多样化、造型形式化、表现程式化、审美层次化、艺术个性化,同时线皴蕴含着创新与凝聚力的艺术精神,对当下山水画创作具有导向意义。
关键词:宋元山水画 线皴 价值 共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44-03
山水画发展到宋元时期,形式上日趋成熟完善,技法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后世不可逾越的山水画高峰,其中山石皴法贡献最大,如雨点皴、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牛毛皴……画谱上记载宋元时期就达二十多种。仔细研究可知,好多皴法实际形式上大同小异,彼此相互重叠雷同的部分较多,如果从点、线、面的形式角度上来划分,不外乎三种形式:点皴、线皴、面皴。其中线皴是宋元时期运用最广的一种皴法,线皴的图式形态各异,彰显其能。
一、皴法与线皴
皴法是山石、树干等表现手法,主要用于表现物体的肌理、质感、结构、阴阳、凹凸等,线皴是山石皴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用不同的线形笔触组合的结构体,具体表现是:以线的长短、粗细、干湿、弯曲等不同线形态来塑造山石地貌的质感纹理,阴阳向背、块面大小等。根据线的不同变化表现形式,可分为弧形线皴(披麻皴、荷叶皴、牛毛皴、卷云皴、解索皴)、直转折线皴(折带皴)、硬直线皴(长斧劈皴)。
需要说明的是,线皴是相对于点、线、面而言的形式上的划分,概念条件限定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里的范畴,是一种狭义上的认定,有模糊不确定性,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把点皴放大就是面皴,面皴缩小就是线皴等,所以点、线、面皴的归类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皴法的划分是为了便于藝术形象认知,便于皴法的传承运用。
二、宋元山水画作品中的线皴运用概述
线皴作为山水画皴法的一种形式,在宋元时期线皴的发展经历了起始阶段、变化阶段、书法阶段。
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雨点皴、豆瓣皴,李成《晴峦萧寺图》中的点短线皴,都属于线皴的起始阶段。线开始由点变化而来,作品中都是点与短线混合运用,中峰用笔,笔笔独立,表现山石的厚重苍润,或浓笔或淡笔短促有力写出。
到了线皴的变化阶段,开始注重线条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干湿浓淡、用笔力度、速度等方面。例如,郭熙《早春图》中的卷云皴,线条粗阔弯曲画出山石轮廓结构,用墨色浓淡干湿变化,层层皴擦出山石纹理;李唐《万壑松风图》中用小斧劈皴、刮铁皴,线条有力直取,对长短粗细的笔法运用熟练。
书法阶段是线皴的高级阶段,最能体现线条的书法节奏美感。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披麻皴,由松散灵活、浓淡干湿变化之笔,皴擦并用,常用来表现土质疏松的山石。王蒙《青卞隐居图》中的牛毛皴、解索皴,行笔弯曲细密繁缛,外松内紧,笔笔中锋,寓刚于柔。还有赵孟頫的荷叶皴,倪瓒的折带皴等都是体现线条美感的佳作。
三、宋元山水画中的线皴图式共性特征
线皴是宋元山水画中主要的皴法,种类繁多、艺术图式特征明显,线皴图式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如下:
(一)线皴的样式多样化
自五代起,董源、巨然开始在山水画作品中用短线皴山石,从此结束了隋唐以来山石空勾无皴的局面。线皴作为山石皴法表现形式,在宋元时期逐渐兴盛发展起来,山石地貌的改变决定着线皴样式改变,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线皴的发展样式呈现多样化。据古代画谱上记载,在宋元时期就达二十多种,单同一种线皴就有多种变化,而且形态各异。能作为传统经典传承下来的如:雨点皴、卷云皴、披麻皴、牛毛皴、荷叶皴、折带皴等。线皴样式种类繁多,技法成熟,大大地丰富了山石造型的表现形式,繁荣了宋元山水画艺术,促进了山水画的发展。
(二)线皴的造型形式化
线皴作为山石的一种造型形式,是作者用线的不同形态、不同构成来表现线的生命节奏、韵律美感。线的形态主要有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干线、湿线、曲线、弧线、淡线等,构成主要有叠加、组合、聚散、错位、积染等。用线的不同形态构成画面的肌理、质感、阴阳、结构等视觉效果。用线的形式化语言模拟自然的山川地貌,创造出独立于物象之外的一种审美意象,具有独立的外在形式美。北宋范宽用点、短线随心所欲地刻画太行山石而创立的雨点皴、豆瓣皴已形成系统,其用笔铿锵有力,笔力肯定概括,沉重老辣,对太行山作精细理性描绘,达到逼真再现,表现了太行雄壮浑厚之美。南宋李唐用长短直出有力的线条笔触,将山石的坚挺质硬感表现得惟妙惟俏,生动传神,精巧典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真实感,线皴的有力之风格展现了个人精神。元代黄公望以披麻皴法描绘浙江富春山一带山石丘峦,用松散灵活的草篆入笔,率真写出山石,画面富有节奏感,文人的逸气扑面而来。与北宋范宽相比黄公望的山石造型简洁概括,书写性增强,线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还有元代王蒙的牛毛皴,弯曲密集重叠的中峰用线,给人以厚重苍润之美。总之,画家们用不同形态之线来描绘他们眼中的山山水水,创造了具有形式美感的审美意象图式,这种视觉形式体现了线皴造型的形式美。
(三)线皴的表现程式化
线皴以线为表现语言,通过线的排列组合叠加创造出独立于物象之外的象外之象,是画家长期观察自然、对话自然、内心体悟、潜心努力的结果。北宋范宽长期久居终南山,面壁太行,朝画暮思,用心与山体沟通体验,创立了形式感极强的雨点皴、豆瓣皴,并能娴熟运用。倪瓒隐居太湖山林,用波折迭顿之笔虚入实收表现太湖山石,创立了折带皴,散发出简略高逸之气。特定的皴法代表特定的地貌特色,体现画家的审美追求。线皴作为审美意象载体符号,超越了自然物象,是对物象的高度概括,有着成熟稳定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能引起人视觉与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具有固定的形式美感模式就是程式化。皴法的程式化存在,体现着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抒发个人情感的途径载体。宋元山水画作品中线皴的程式化发展,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山水画技法成熟的标志。线皴程式化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层次高度的必然,程式化的积累、继承、改进、传播是宋元山水画能持续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四)线皴的审美层次化
山水画的发展从隋唐最初作为人物画配景的空勾无皴山水画开始,发展到五代董源、巨然开始用点与短线皴山石,但技法还不够成熟,没有构成系统,处于线皴的原始起步阶段,但具有开派意义。到宋元时期线皴逐步成熟完备,从宋元线皴发展来看,出现了线皴审美层次化发展。随着审美观念改变,带来线皴表现形式的变化,如北宋范宽山水画的线皴在冷静理性观念指导下,线皴主要是为物象服务的,范宽用绵密线条笔触刻画太行,笔墨细腻,笔笔入纸,每笔独立清晰,线条圆浑有力,极力表现山石的真实。郭熙用或方或圆、或急或缓的线条表现卷云山石,用线的写实手段来追求山水画的真实,审美上从应目向会心,从客观自然真境追求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给人以可游可居之感。元代赵孟頫在绘画上提出“书画同源”的主张,书法线条节奏韵味融入了线皴的表现之中。黄公望以草篆松散灵活之笔表现富春山石的披麻皴,节奏跳跃形式感强。倪瓒的折带皴散发出简略高逸之气。王蒙的牛毛皴具有细密繁缛的线条,外松内紧,层层叠加,笔墨丰富,层次厚重,线条的表现力彻底释放,使线条笔墨独立于物象之外的形式而存在。线皴以书法结体为空间架构,以线条的浓淡干湿、粗细聚散变化构成形式,对应文气的舒展韵律变化,进一步传达了人的主观精神,抒发胸中逸气,聊以自娱(倪瓒语)。达到物我两忘畅神的境界,带来了审美品质层次的提升,元代山水画的线皴具有纯粹抽象意义的符号,这种符号构成了意象山水审美架构,散发出特有的文化品格与气质。
(五)线皴的艺术个性化
线皴在宋元时期以样式多样化存在,在多样化中又体现着艺术的个性化。范宽的雨点皴与豆瓣皴等、郭熙的卷云皴、黄公望的披麻皴、倪瓒的折带皴、王蒙的牛毛皴与解索皴、赵孟頫的荷叶皴等,个性特征明显,都是画家们长期研习自然努力的结果,从不同线的形态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来表现山石地貌,体现了自己的审美意趣追求,创立了不同的线皴样式,展现了不同的艺术个性。李成创立了短线皴,用短促的线表现太行的敦厚质地;郭熙的卷云皴表现了黄河故道上长期被风沙打磨的圆润山石,用舒缓的线表现山石等,强烈的艺术个性化表现反映了宋元山水画线皴发展的丰富性。
四、在当下线皴的精神价值与思考
线皴作为宋元山水画的主要皴法之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在当下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艺术创新精神
从宋到元的线皴发展过程来看,线皴形式不断突破,不断出现新的样式,是画家们不断创新的结果。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画家们在对自身周围环境、自然山川的长期观察揣摩中,探索与自己审美追求吻合的样式,从简单到丰富,由初级到高级,或创造新的,或在原样式上吸收新的元素加以改进,既有继承也有创造。正是线皴艺术具备了创新精神,才促进了宋元皴法艺术发展,形成后世不可逾越的山水画发展高峰。山水画到了明清时期呈明显衰弱之势,与艺术缺乏创新精神不无关联。同时对当下的山水画创作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艺术得以持续发展。
(二)团结、包容、有序的凝聚力精神
线皴是一种模拟自然山石的图式艺术,通过皴法构成视觉的意象存在来完成山水画创作,给人以可游可居之感,同时带来精神的愉悦。当观者伫立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作前,欣赏雄健浑厚的山体,给人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崇高感油然而生,肃然起敬。与看到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有异曲同工之妙,那种线条密集的牛毛皴叠加有序的组合排列,给人的感觉是苍茫厚重,趣味无穷。这种情感的体驗假如没有对山体的细腻刻画,逼真营造,这种感觉恐怕是没有的。线皴的密集线条叠加重复、排列组合,团块化凝聚再现山石的质感、纹理、凹凸等,视觉上出现成千上万数量线条的排列阵势,给人以视觉上的线多势众,犹如自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仪式一样,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震撼和精神熏陶。线皴图式艺术传递的是一种团结、包容、有序、凝聚的精神,与观者的民族审美精神、心理诉求吻合一致,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种精神就是宋元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
(三)当下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从宋元线皴图式分析可以看出,宋元山水画创作从描摹自然的逼真追求到书法用笔山石意象抒情化绘制,线皴从外在到内心的自觉转变来看,绘画主体的能动性发挥,成就了宋元山水画艺术的鼎峰成熟时期。线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线的表现力在宋元时期达到丰富完备,其审美价值、品味、格调等都有大大地提升,成为后世不可逾越的阶段。反观当下的山水画创作,大都热衷于大尺寸、大制作、造型精细化,强调视觉的冲击力,追求展览的新奇效果,要保持中国画艺术的纯性创作看来任重道远。目前美术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当下的山水画创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面对。
五、结语
线皴作为皴法的主要表现形式,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山水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皴法的演变发展史,线皴的样式多样化、艺术个性化、造型形式化、表现程式化、审美层次化的发展特点决定了线皴图式精神价值存在,对当下山水画创作有着现实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智慧.中国画技法大全[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91.
[2]谢稚柳.中国书画鉴定[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