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桂英唱段中的舞台形象表达分析
2021-10-21罗希彦
罗希彦
摘要:民族歌剧是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在舞台展现与艺术表达当中,融合了中西表演的特色,拥有独特的韵味和张力。《党的女儿》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剧之一,在剧中使用了大量的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本文结合《党的女儿》桂英唱段,从唱腔的角度,对其舞台形象表达进行分析。
关键词:党的女儿 民族歌剧 舞台形象 唱腔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23-03
歌剧综合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内容,集高雅性、艺术性、表演性于一体,影响深远,我国的歌剧发展源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相关的内容也不断的丰富。很多歌剧在吸收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立足本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党的女儿》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民族歌剧,其主要讲述的是共产党员田玉梅带领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志,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创作于20世纪中后期,融合了真实的历史情节,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在演唱风格上,《党的女儿》沿袭了新歌剧的特征,并且有所創新。结合传统音乐,融入西洋手法,保证了旋律的延伸拓展。在语汇风格上,采用了戏曲的板腔体和江西地方性民歌音调,将江西的音乐体裁“歌谣体”与北方戏曲的“板腔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其独特鲜明的音乐风格并以此作为音乐的支点。
桂英是《党的女儿》中的一位重要角色,其性格柔弱、善良,所以在唱段的选择上,主要以婉转悠扬的江西兴国山歌为主旋律。通过唱段之间的对比连接,实现了舞台形象的有力表达。桂英唱段的唱腔与田玉梅唱段拥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展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一、《党的女儿》桂英唱段风格分析
《党的女儿》全剧共计拥有44个唱段,唱段之间通过统一对比的形式,进行了系统的连接,并利用板腔体结构,转换不同的板式,包括节奏、速度、旋律等等。每个人物唱段的内容与其经历密切相关,唱腔则以其舞台形象为基础,进行了融合和改良,保证了最佳效果,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歌剧《党的女儿》当中,桂英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命途多舛的人物。因为苦难的经历和遭遇,桂英的性格与其他人有所不同。桂英的内心世界十分复杂,因其长期处于矛盾的漩涡当中,所以个体故事上,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她和自己的丈夫马家辉,此前同为共产党员,拥有共同的理想,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她的丈夫中途突然叛变,使她遭遇了巨大的痛苦,情绪失控。终日以疯癫的状态示人,后在另一位党员陈玉梅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并逐渐觉醒,与马家辉斗智斗勇,并和田玉梅、七叔公一起,进行大义灭亲的斗争,最终桂英为了掩护田玉梅,被丈夫马家辉开枪打死。
桂英的性格较为柔弱,内心善良、敏感,同时也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主体。所以在舞台的表达中,为了能够体现其性格特征,桂英唱段的曲调也以富有节奏变化的山西蒲剧音乐中的板腔体为主。主要采用的是级进音型,这一音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富有华彩性和装饰性。在不断的级进当中,显得婉约明快。同时,在桂英唱段当中,还使用了四度跳进,与板腔体结合,刚健有力又不失艺术感,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以及民族韵味的舞台表达模式。
整体而言,桂英唱段中,其风格与人物性格是紧密结合的。桂英唱段使用了较多的江西地区的民歌、民谣,融入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衬词和唱腔。比如《从前有座山》中,将江西歌谣中的唱与吟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咿呀呀呀子依呦”等衬词,展示了桂英内心的悲痛以及对丈夫的失望,同时还展现出其作为农村妇女的善良以及作为共产党员的激情。
桂英本身是一个被丈夫折磨的几欲疯癫的人物,其内心是痛苦的,所以桂英唱段的前期,主要以悲剧色调为主。在田玉梅的感召下,桂英重新坚定了与丈夫斗争的决心,在这一时期,虽然唱段不多,但是却在婉约中夹杂着希望。
二、基于唱腔角度的桂英唱段舞台形象表达
在我国的民族歌剧当中,其结构的搭建,主要以民族文化和民族哲理为基础,音乐风格和舞台形象的表达也是如此。与一般的歌剧不同,民族歌剧的唱腔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往往会突破传统唱腔的影响和束缚,形成独特的“戏歌唱法”。这种唱腔,对于展示人物的舞台形象,塑造人物的性格,描述当时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唱腔和本地区的音乐艺术语言实现了融合,使其具有较为浓郁的生活旋律。
(一)基于山西蒲剧唱腔的舞台形象表达
蒲剧是山西地区最富有影响力的特色弹戏之一,兴起于古蒲州一带,也是迄今为止山西较为知名的地方戏种之一。蒲剧唱腔主要以徵调式为主,演唱当中,通常使用“二眼调”“梅花调”或者是G调为主。音域宽广,旋律具有极强的跳跃性,腔调板急,跌宕起伏,可以用于抒发凄楚、悲凉的情绪,同时也呈现出豪放的特征。在桂英唱段当中,引用了较多的山西蒲剧唱腔,用于在舞台当中,表达其内心的挣扎和对命运的无奈控诉,形象生动。
比如桂英唱段《一死报党恩》当中,全曲以左手振音作为伴奏,有效的烘托出舞台上压抑、沉重的气氛。而伴唱部分,通过华丽的词句,详细的交代了桂英的内心活动,为桂英唱段的引入提供了基础。在这一唱段当中,桂英回顾了自己与丈夫的前半生以及丈夫对自己背叛的过程,压抑而不知所措。唱腔中蒲剧“板腔体”的运用,更加鲜明的展示出桂英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在进入小快板后,唱腔变的更加沉郁,曲调节奏鲜明,似乎是惊醒的感觉。在这一压抑的唱腔当中,通过使用山西歌谣的唱法,展示出桂英内心的纠结和痛苦,最终选择了死亡。在唱段的末尾,唱腔变的明快和婉约,此时,体现出了桂英内心的一种解脱和释放,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二)基于江西兴国山歌唱腔的舞台形象表达
江西兴国山歌是江西地区的特色地方音乐,其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以及多元的艺术形式,备受喜爱。在这一音乐当中,通常会在歌首使用歌腔“哎呀来”,以前喊式的方式,表达情绪。兴国山歌的旋律和唱腔,一般会在最高音的地方适当延长,给人以热烈、奔放的感觉。在《党的女儿》桂英唱段当中,通过兴国山歌唱腔模式的使用,可以表达丰富的舞台情感。比如《天呀天,地呀地》。在第一个“天呀”当中,唱腔基于f延长,通过前喊式的演唱,能够保证声音的孔武有力,中间的“天呀”速度快,演唱中需要保证咬字清晰,一直到最后一个“天呀”,均需要在高音唱腔上,具有流畅的山歌特色。基于这一唱腔,能够充分的展现出桂英在挣扎当中与困难斗志的情景,从柔弱的农村妇女,成为了一个斗士,在山歌唱腔的配合当中,桂英焦躁中的无畏、挣扎中的奋斗被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基于传统戏曲唱腔的舞台形象表达
传统戏曲的演唱,讲究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在《党的女儿》唱腔当中,也体现出较为浓郁的传统戏曲特色,通过语言的演唱,将语调、声势和语势表达出来。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同时,唱腔结合声乐技巧的表达,将逻辑重音自然的流露出来,以体现舞台人物的不同遭遇和特征。比如在桂英唱段当中,通过字首、字腹、字尾以及四呼、清浊等传统戏曲腔调发声技巧的运用,清楚的交代了歌词和舞台常见。如第二场,桂英自己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哭,这时候,她的丈夫回来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这一对话当中,桂英说自己的丈夫手上全是血,自己害怕,丈夫则嘲讽其胆小怯懦,并且想要靠近,被桂英推开。此时的桂英已经疯癫,虽然疯癫,但是唱腔的吐字以及传统戏曲手法的应用却十分娴熟。这一唱段,通过开头三小句的递进关系,体现出桂英舞台当中的惊恐形象,接着使用逻辑重音,重复马家辉,展示出其精神不正常的现象。最后以机械性的重复,带有疑问的语气,表现了其假疯与清醒的转折,具有较强的听觉与视觉冲击效果。
(四)基于民族声乐唱腔的舞台形象表达
民族声乐当中通常会使用大量的行腔和润腔,以对唱腔进行优化、装饰。其采用的以字行腔,以声润腔,以情润腔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体现了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在歌唱中,讲究圆润声腔,气息和谐流动,形成平稳的连音。同时,利用不同的润腔方法,比如断音润腔、音色变化润腔、节奏节拍润腔等,体现不同的情绪,展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这类型腔和润腔方式,在《党的女儿》桂英唱段当中,也有丰富的体现,与桂英的性格和剧情的发展吻合在一起,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展示了桂英舞台当中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变化。
比如在《从前有座山》唱段当中,采用了大量的倚音,形成一个单音的前后黏连,使得不同高音被和谐的组合在一起。让演唱委婉动人,以更加深入的表达舞台情感。在该唱段,采用了润腔方式,以体现桂英当时的疯癫状态和情绪失控,展示其内心的恐惧。前倚音速度变化快,气息流畅,表达也疯癫状态也较为清晰。
再比如《一死报党恩》当中,通过哭音的润腔方式,体现桂英上吊前的咏叹。从感情上看,这一唱段整体而言,是悲伤、阴郁的,前奏开始,桂英手拿绳子从门帘后走出来,望了望准备上吊的房梁,点亮烛台再次依恋地环顾这个家,想到自己的丈夫叛变,心里无能为力,所以以哭腔的形式,痛诉自己的苦水,在“吞”“苦”等哭腔运用中,结合八分休止符的有效应用,系统的描述出抽泣的感觉。其中,“吞”字最后有一个在la上的波音,在舞台当中,形象的展示了桂英的悲惨经历以及内心的痛苦。
除了以上两类润腔形式,在《党的女儿》当中,还引入了大量的滑音唱腔,比如《从前有座山》,使用了多处滑音“呦”“呀”等,使得整个的唱段有了较为明显的山歌的特色。同时,也更加形象的表现了主人公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无奈情绪和堪忧的身体状态,使得舞台展示更加丰富,富有情感韵味。
(五)基于情绪特色化唱腔的舞台形象表达
除了戏曲以及地方歌谣、传统声乐的外,在《党的女儿》桂英唱段唱腔当中,还引入了大量的特色唱腔,用于表达不同的情绪,展示不同的舞台内涵,塑造桂英的性格、行为动因。
在欢快的情绪唱腔中,通常会借助于末尾明亮富有弹性的音色,体现人物形象。比如三重唱《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中,便是通过这一音色,展示成立党组织的欣喜;在愤怒或者是仇恨当中,唱腔会采用低喉位技术进行处理,保证吐字力度的统一,展示爆發力和韧性。比如桂英临死的时候,要求马家辉开枪,借助于这一唱腔技术,使得声音更具有穿透性和爆发力,让舞台当中的桂英形象顿时变得高大、凛然;在悲伤或者失望的情绪当中,唱腔一般带有凄凉的音色,因此展示出桂英一生的悲惨遭遇,最大限度的引发受众的共鸣。比如在《一死报党恩》中,桂英在清醒后,内心十分的煎熬和痛苦,感觉自己无法面对抉择,对丈夫失望至极。在这一唱段,其要借助于抽泣的形式,唱出自己的委屈和无奈,以哭因润腔达到渲染的效果。
三、结语
对于民族歌剧而言,其融合了中西方传统音乐以及现代音乐的特征,为了能够更好的配合剧情以及演出,唱腔往往会根据人物的经历或者是性格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人物舞台形象的展示和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柳松.民族歌剧的演唱技法及艺术形象塑造——以《党的女儿》为例[J].四川戏剧,2020(12):117-119.
[2]李雅.《党的女儿》“桂英”形象塑造与演出体会[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04):119-123.
[3]付换丽.论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田田玉梅的舞台形象塑造[D]开封:河南大学,2019年.
[4]卢翮.《党的女儿》:现代京剧的探索与坚守[J].中国京剧,2018(11):83-85.
[5]琚缘缘.浅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桂英的艺术形象及塑造——以《一死报党恩》为例[J].戏剧之家,2020(09):40.
[6]赵敬莎.现代京剧《党的女儿》对西方戏剧艺术手法的借鉴[J].艺海,2017(08):25-26.
[7]张景贤.歌剧创作中音乐情绪与戏剧冲突的关系——以歌剧《党的女儿》为例[J].戏剧之家,2017(09):12-13.
[8]Erik E. Lehmann,Nikolaus Seitz,Katharine Wirsching. Smart finance for smart places to foster new venture creation[J]. Economia e Politica Industriale,2017(01).
[9]阎肃,王祖皆,张卓娅,杨清.《杜鹃花》——歌剧《党的女儿》选曲[J].歌剧,2014(03):74-76.
[10]陈大鹏.当代民族歌剧的重大收获——评歌剧《党的女儿》[J].中国戏剧,1992(01):21-22.
[11]杨柳松.民族歌剧的演唱技法及艺术形象塑造——以《党的女儿》为例[J].四川戏剧,2020(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