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1-10-21王琦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王琦

摘 要:随着以德树人的深入发展,加强学生德育培养,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德育培养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未能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策略,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学科发展中无法实现素质培养的目标。对此,教师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57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效实施,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实现其有效教学的组织效果。同时,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智力发育、德育培养、实践提升的重要阶段,将核心素养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既能加强学生主体的认知能力,还使学生的思德意识得到提升,这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理解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存在问题、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教学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四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培养的学科,其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八个方面。其中,在初中教育阶段,各学段所渗透的核心素养有所不同,如在七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为以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这三个方面为重点。在八年级阶段,心理健康、法制观念、社会和谐为渗透重点。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核心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关键导向,加强学科素养的渗透与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发展品质和精神层次,还使学生在认知成长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意识,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问题

结合对部分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沿用传统思路,缺乏灵活转变、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率难以提升。第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在方法的运用和开发上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第三,素养渗透不足。学科素养是教育实施的一个关键要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思路,形成健康的认知体系。但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渗透手段,过于注重对课本教材的硬性讲授,忽视其根本性的教育本质,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受到限制。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转变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观念是行动实施的先决条件,转变教学思想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摒弃传统应试、本位等教育思想,秉承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从学生的主体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实际需要,进而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到课堂之中,了解课堂知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还应针对不同的学情基础引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如在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课堂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其具有的独特性,并打破传统枯燥乏味的语言讲授,以直观生動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升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珍惜生命的意识,这对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二)明确目标,把握学生实际需求

目标的明确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点之一。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确立合理、恰当的发展目标,不仅能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还使课堂整体的组织效果得以优化,保证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认真梳理和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备课,细节实施,进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找准目标,提升能力。同时,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应坚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发展原则,设置贴近学生主体的课堂策略和引导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效果。如在“交友的智慧”第一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的备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沟通能力作为课堂学习的目标,并根据当前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基础,将保持和谐、长久的友谊关系、理解和宽容他人时的原则作为本节的重难点,进而着重对其展开讲授。此外,在教学方式上,我采取小组讨论、任务探究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更为高效地理解如何使友谊之树常青的道理。

(三)结合生活,激发学生主体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化的德育培养课,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许多德育资源和不文明的现象,这些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德育现象引入其中,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学习,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德育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行为品格,实现其素质发展的目标。如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违法现象运用投影设备呈现,如无证驾驶汽车、乱排污、不依法纳税、旅游景区乱写乱画等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与法律的关联性和密切度。此外,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这对培养学生法治观念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