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2021-10-21王禄

学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开展路径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王禄

摘 要:基于《道德与法治》的内涵,教师应坚持“回归生活”的教育原则,根植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教学过程。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和理念的制约,在落实生活化教学模式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唯有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开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1-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45

小学生不仅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人生目标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充分借助《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载体,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全面发展和成长。同时,为了真正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效果,还应努力转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立足于《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大力推进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目標偏离生活。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尤其是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应立足于《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面对考试的压力,依然将教学目标集中在“知识与技能”层面上,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此,由于生活化教学目标缺失,致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选择与其相契合的生活素材,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忽视了生活素材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致使两者割裂开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生活化教学手段单一。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依然束缚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却少之又少,难以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味固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教学评价机制单一、片面。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推动教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必须要从传统“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下解放出来。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教师依然束缚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个体成长。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一)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有效教学指明了方向。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学目标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依据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生活角度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生活化。明确哪些知识点是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之后引用到生活中,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充知识技能、调整知识内容,真正实现知识的与时俱进。其次,过程与方法生活化。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关注生活化学习环境营造,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情境体验中感受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最终完成知识构建。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认知、理解和判断,逐渐促使学生从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

(二)开发资源,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科学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将其纳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而要实现这一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首先,善于利用教材,使得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基于现行教材理论性较强的现状,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将教材作为教师和教科书、学生和教科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促使学生在教材平台上对生活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努力挖掘与其相关的生活化资源,将与其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其与现行的教材有机整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其次,挖掘鲜活的生活资源。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明确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却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尽量选择鲜活、真实的教学资源,或者选择当下时代感比较强的热点、人物等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并将其赋予教育价值,以便于对学生展开教育。最后,积极开发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还必须要具备敏锐的乡土资源开发意识,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将其纳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具体化[2]。

猜你喜欢

开展路径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家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开展路径探讨
和谐社会背景下校园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解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开展群众文化的路径研究
论“两学一做”的逻辑力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