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流行及其语用指向
2021-10-21马若宏杜敏
马若宏 杜敏
近来,“佛系”“摸鱼”“内卷”“躺平”等流行语扎堆出现,引起人们广泛讨论。这些流行语都反映着不同社会群体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关注与调侃,因此,研究它们的语义特点、语用指向及流行动因,不仅能为语言研究与语言使用提供生动案例,更是通过语言侧写生活的最佳视角。以“躺平”为例,从“躺枪、躺赢、躺赚”到“躺平”,“躺×”词族日益壮大。“躺平”除了“躺×”格式衍生所致,是否还有其他语用动因,我们不妨—探究竟。
一、“躺×”词族的组合义
“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意思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也指车辆、器具等倒在地上”。“躺”用以表示身体或物体的—种动作状态,是客观摹状的,维持“躺”的状态不需要体力上的额外付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数隋况下人们对“躺”的认知是一种“休息行为”。基于这种认知,在“躺×”组合中,常量“躺”不确指躺的动作行为,而是引申为不需付出额外努力或行动便达到了变量“×”所示的某种结果。“躺×”组合除字面义外,还带有“没有做什么,而得到某种结果”的组合义。例如:
1.银行员工年终奖降多涨少,“躺赚”的日子一去难返。(《证券日报》2019年1月15日)
2.人生怎会“躺赢”,必须给大学生“增负”。(人民日报客户端,2019年11月1日)
3.外交部:美欧不应该无事生非渲染所谓“中国挑战”,使中国躺枪。(中国日报网,2021年6月16日)
例1中的“躺赚”意指以往行业奖金丰厚,员工不用太费力就能赚到符合预期的薪资。例2中的“躺赢”是指未付出努力或付出极少努力就轻易获得成功。文章认为这种不劳而获的躺赢并不是人生奇迹,大学生还需踏实认真。例3中的“躺枪”则指主观未曾料到也没有行动,却客观遭受到某种不好的结果,其遭受义与被动义是因言说结果不是人们所期待的而产生。目前“躺枪”已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意为“躺着也中枪,比喻无端受到攻击或伤害”(多指言辞方面)。而“躺平”与“躺×”词族在语义上有共性,同时也有差异。“躺赢、躺赚、躺枪”聚焦于结果,在行动上没有付出,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对行为主体而言都是超出预期的。如“躺赢、躺赚”表示没有做什么而获取成功、赚到财富,对言者来说这是意外的惊喜;“躺枪”表示没有做什么却受到攻击和伤害,对言者来说这是无端受害。“躺平”的不同在于,它不聚焦于结果而是聚焦于行为,“躺”与“平”都指平卧而不动,“平”不宜理解为“躺”的结果,“躺”“平”组合形成一种语义合力,整体引申为“什么都不做”的持续状态,即不作为。而人们对“躺平”不作为的行为是持否定看法的。我们看以下例子:
4.美国以“躺平”面对通胀风险。(《经济日报》2021年6月16日)
5.英国为何在抗疫上“躺平”到底?(《北京日报》2021年7月9日)
6.安全工作谨防“躺平”。(《中国石化报》2021年6月8日)
例4是报道美国面对通货膨胀时选择无所作为,进而展示出其在国家经济问题治理中的态度和能力;例5表达了英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尽人意,防疫T作几乎是敷衍了事,体现了英国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盲目自信;例6谈到各行各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应当谨防T作浮于表面,即应景式工作后不关心、不落实安全管理的细节,安全工作有“量”却无“质”。以上例子中的“躺平”指向不作为的行为,反映了行为主体的能力、态度或责任感等行为动因。在具体语境中,人们往往对这种“躺平”的做法持质询、指责或反对意见。
二、“躺平”的语义泛化
随着“躺平”在网络中逐渐流行开来,其使用语境不再局限于对客观事实的描写和报道,更多地被网民尤其是青年人用以自嘲,从表示不作为的行为到多指一种不想作为、无欲无求的心态。
7.受挫就“躺平”算什么正义?(北京日报客户端,2021年5月19日)
8.年轻人选择“躺平”,也是在传递信息。(光明网,2021年5月18日)
9.从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发表毕业寄语时高呼“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到复旦大学教授提醒“不要听信躺平那些鬼话”……今年各大高校毕业典礼上反对“躺平”、告诫毕业生珍惜时光的声音此起彼伏,成为一大特色。(《四川日报》2021年7月5日)
例7回应了引起网络热议的文章《躺平即是正义》,认为初人社会、立足打拼,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受到挫折与困难就怀有放飞自我、一躺了之的心态是怯懦并不是正义。例8中表示年轻人“躺平”并不是真正的不作为与放弃,更多的是对“内卷”“折叠”的一种向下突破和周旋。社会应理解其躺平所传达的信息,给年轻人更多理解。例9中毕业季的寄语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多位校长和教授提到“躺平”,告诫年轻人应该珍惜奋斗时光,不要迷信“躺平”学。一时放弃的想法简单,但努力过好一生才是真谛。
网络上关于“躺平”的热议引起了不同社群的关注。其中,人们格外关注青年群体对“躺平”的态度及认识。事实上,在网络讨论、朋友圈文案及论坛上,青年对“躺平”更多的是一种“口嗨”式的调侃,用以在学业、工作的压力中自娱自乐,吐槽解压。基于此种语用指向,人们对“躺平”有了多维的认识,透过词语的理据义、引申义,向喜用该词的青年群体投以关照,思考“躺平”反映出的青年诉求与期待。
10.莫用“躺平”误读奋斗着的年轻一代。(《北京日报》2021年6月2日)
11.警惕“躺平”伪命题的污名化倾向。(《河南法制报》2021年6月7日)
12.如果“躺平”是为了“站立”,这个可以有!(《深圳特区报》2021年6月3日)
例10認为“躺平”作为流行语不具有权威性,而网民对这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调侃,不必对词语过分否定进而误读年轻人的诉求。每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现实困惑,年轻人用“躺平”调侃困惑,未必就真的选择“躺平”。例11认为“躺平”本身是伪命题,年轻人在学业及T作中是积极上进的。年轻人只是戏谑使用“躺平”,这并不应成为其真实标签。例12认为“躺平”所指无欲无求、无所作为的想法多是一时的,是压力中的暂时放松,是长期奋斗中的小憩,是为了劳逸结合以更好地“站立”奋斗。人们对“躺平”一词从关注到警惕、否定,再到多维视域的理性分析,最终到呼吁关注“躺平”现象背后的群体,这正体现了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热点的同频共振。词语生成、使用在讨论中磨合出最合宜的理解,词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也在人们的关注中得到大众的理解并不断寻求着解决方案。
三、“躺平”的流行动因及语用指向
从“躺枪”“躺赚”“躺赢”到“躺平”,“躺×”族词语流行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以“躺平”为例,探讨其组合义及语义泛化、语用指向等特点,进而探讨其产生及流行的语言内部与外部因素,是对词语使用与社会变迁之互动关系的探微。
首先,“躺平”的生成路径是基于“躺×”组合的类推机制。社会是动态发展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命名需求,需要语言词汇系统的更新来呼应。新词、新义的产生,往往有不同的路径。比如翻译外来词、旧词赋新义、词语的移用、新造词语等,而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有一种常见手段,就是类推。词汇更新中的类推机制早已有之。网络产生后,网络媒介对词语的快速传播为类推提供了助力。因此由已有词语推出—个或几个,甚至形成—个词群的流行语生产模式被人们所探知。“躺×”词群就是其中生动的案例。“躺枪”原型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周星驰的影视作品中,由“躺着也中枪”缩略而来,由此“躺×”形式类推出“躺赢、躺赚、躺平”等系列词。“躺×”组合有共同的语义特点,即表示“什么都不做”。而不同之处是“躺枪”表示什么都不做,却得到未预料的后果;“躺赢、躺赚”表示什么都不做,却得到最佳期待的结果;“躺平”表示什么都不做,内心毫无波澜。“躺×”词族以“什么都不做”为基础语义条件,结果引申义从“反受其累”到“不劳而获”,最后用于表示“心安理得”。值得一提的是,结果指向的“躺×”族利用结果的超预期或反预期的效果形成语用效力,因而被人们高频使用从而流行。而行为指向的“躺平”得以产生和流行,应与2016年现象级流行语“葛优躺”(《咬文嚼字》评选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密不可分。“躺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葛优躺”原型的视觉形象及流行语的引申义,因此从认知联想角度看,“葛优躺”爆红之后,“躺×”族类推出的“躺平”一词能够快速流行是有,网络语用基础的。
其次,“躺平”的语用指向被网络以言行事的主体意图所驱动。网络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信息交换场所,在这里个体也可以作为言语传播的主体来以言行事,表达自我,彰显个性。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任何言语和行为都是有一定意图的,是通过语言的组织建构而努力使自己的言语意图得到理解与兑现。“躺平”流行的语用驱动因素,从言语主体角度来看,是使用者对涉及自身的现实困境、竞争压力、上升难题等现实议题的解构与表达需求,既有排遣解压的情绪需要,也有借自嘲发声的表达诉求。因此基于相似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体验,许多人陆续参与讨论并跟风使用“躺平”以示自己在这场讨论中的参与者身份。从接受主体、关注者角度看,未受“内卷”“躺平”所困扰的他者群体,需要在讨论中逐渐明晰“躺平”的词语义及词语背后的言者行为意图。从反对批评“躺平”的负面词义,到逐渐讨论理性分析“躺平”语义背后反映出的青年困惑,最终到理解“躺平”的情绪进而鼓励年轻人走出“躺平”困局。主动使用“躺平”的表达者与讨论“躺平”的旁观者形成了语用合力,并在使用中促成了该词的流行。
最后,“躺平”反映了社会现象和网民关切。网络作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媒介形式,是全民参与、海量信息的即时分享平台,网络传播能够助力词语的流行。综观近十年的社会流行语,多是从网络发生、在网络传播、于网络流行的。许多语词能够成为流行语,最重要的助推力是其使用和传播的频次激增。如“内卷”“佛系”“躺平”等词语能够扎堆出现,被网民关注到并在网络上陕速传播,是因为这些词语反映了社会现象并得到了网民关切。在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进程中,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在发展进步的同时照颐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思路,以何种方式去跟紧发展潮流又过好自己的生活,是时下幾乎人人要考虑的议题。而不同的流行语正好体现了人们对这类社会议题的不同理解,有人讨厌“内卷”而有人甘当“卷王”,有人嘴里说着“躺平”却兢兢业业工作……网民关注的热点及讨论的热隋推动了词语的使用与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某些同语的流行。
“躺平”表达了人们或是因“内卷”或是因在成长途中遇到了暂时性困境而进行的一种情绪疏导和自我解嘲,但困境本身并不是终点,情绪也终会转化为勇气。不迷信“躺平”一时之快,而在“站立行走”中不断前行,相信“躺平”也许会悄然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