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2021-10-21薛彩霞
薛彩霞
我国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都是在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训练。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而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
疑是学之始,思之端。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助力学生立足文本,在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启发学生思维,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提问的效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一,问题缺乏思维训练价值。很多教师设计问题时,多考虑如何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如何推动教学进程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于问题本身的思维训练价值和意义往往不够重视。
第二,课堂提问次数多,频率高。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些教师对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理念理解不到位,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今天的“满堂问”。一节课能提问几十个问题,次数之多,内容之烦琐,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病症。教师在课堂上密集地提问,会导致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直接影响了学生思考的质量,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
第三,问题的思维深度不够。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以封闭性问题居多,问题小且层次较浅,往往止步于提取信息的浅层次思维,对深度思维的训练不够。表面上看,师生有问有答,课堂气氛活跃;本质上则缺乏语文教学价值,思维训练更无从谈起。
第四,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不能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缺少启发性的追问,不敢放手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这样的理答注重形式,却忽略了思维训练,难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中发展思维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从思维培育视角出发,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1.依据文本特点,确定思维训练点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发展思维的资源。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可依据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思维训练点。对于童话、诗词和科幻类文章,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其形象思维。以《小小的船》这首儿童诗为例,可以设计问题:“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对于故事、寓言类的课文,可以按照“是怎么做到的,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这个思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如教学《曹冲称象》这篇故事类课文时,可设计问题:“曹冲想到了什么办法来称象?”待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小朋友们,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真的好棒啊!你能不能跟曹冲比试一下,开动聪明的小脑筋,想出更好的方法呢?”教学《守株待兔》这篇寓言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兔子为什么不可复得”;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性思维过渡,对于有些富有哲理的课文,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看待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类渗透思想方法的课文时,教师基于文本内容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认同巴迪父母的教育方式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作进一步引导:“如果巴迪在成长过程中只能听见某一种声音,比如赞美或者批评,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思考,能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他人的赞美,但是批评同样必不可少。只有赞美和批评并存,才能发展得更好。可以看出,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使学生养成多维度思考的习惯。
2.设计核心问题,提升思维高度
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应该有目的性,指向教学目标。为解决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烦琐、随意、思维层次低等问题,课堂提问应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让整个课堂精简、高效。核心问题,指能激发和推进学生主动活动、能整合现行教材中应该学习的重点内容、能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密切相关联的、能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或者任务。核心问题也是主问题、大问题、重点问题,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思维挑战性,师生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深度思考、对话,从而激活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问题的设计,一般有如下三条路径。
第一,紧扣文章题目,设计核心问题。文章题目一般简洁凝练,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题目来设计核心问题,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以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文章的标题直接指明了文章描写的对象及其特点——西沙群岛富饶。从题目人手,紧扣“富饶”可以设计这样的核心问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西沙群岛的“富饶”?再如教学《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围绕标题中的“金色”一词,可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平时见到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金色的草地”呢?通过对题目的质疑,以问促读,以问促思。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归纳总结,思维训练也就落到实处了。
第二,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段,设计核心问题。问题设计环节,如能聚焦关键性的段落、句子,展开对话,进行思考和探究,将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提升思维能力。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第一段时,抓住“不可估量”这个關键词来设计核心问题: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不断的追问形成了一个问题链,层层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第三,把握矛盾之处,设计核心问题。课文中往往存在着一些看似矛盾却又合理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矛盾之处设计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拨动学生思维,促进其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揠苗助长》一文中,主人公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越来越高,而实际情况却是第二天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这二者之间就存在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会发现原来是那个人把禾苗拔高了,才导致了禾苗的枯死。这个时候,教师可进一步追问:那个人希望禾苗枯死吗?这就引申出了寓言要表达的“违背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主旨。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矛盾进行设问,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教给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关注课堂追问,挖掘思维深度
好的问题是课堂提问开展的起点和保障,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引领价值,启发学生的深度思维,科学有效的理答是关键。
教师在理答环节不仅要关注学生回答了什么,还要特别注意学生是怎么思考、如何解决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上,使用追问策略,可及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深入理解、分析和评价,可及时、适切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追问是教师在之前提问基础上的再一次提问和进一步提问,目的是加深理解,激活思维。课堂追问要把握时机、随机应变。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在学生表述不清时追问。受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影响,部分学生在回答时会出现表述不清、用词不准确、逻辑不清等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教师要适时追问,为学生搭建梯子,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做到说清楚、有条理。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草船借箭》时,让学生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有学生回答说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样的回答较为笼统,不够明确。教师可继续追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说具体表现的时候,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全面、不够清楚,教师要及时点拨和引导。一连串的追问和点拨,使学生的思考更加全面,有效提升了其思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第二,在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理解出现偏颇时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加以纠偏。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提问学生“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这个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思考后,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部分学生都欣赏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格令学生们折服。当然,也有学生赞赏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还有学生说喜欢赵王,因为他善于用人,论功行赏。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其实我喜欢秦王,他也有优点,懂得去争取自己所爱的东西,很执着。”教师见此情景,先肯定了该学生想法的与众不同,紧接着追问:“那秦王为得到这块和氏璧想出了什么办法?他又是怎么做的?”学生通过深入品析,认识到秦王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强欺弱、不守信用、不择手段,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而自己欣赏秦王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学生提出欣赏秦王的观点,是有个性的,但无疑也是需要教师适当点拨的。教师要通过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评价以阐明观点,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主旨有更全面的认识。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回应“是”或“否”,而应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为什么这么想”“还可以怎样完善”,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相互统一,不可分割。语文课堂要加强二者的融合,要抓听、说、读、写的“硬任务”,也不可忽視思维训练这个“软任务”。课堂提问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促进其深度思维的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