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实践路径

2021-10-21顾士伟马玉春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效能同伴儿童

顾士伟 马玉春

当下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特别是随着“重视阅读”的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社会各界对儿童阅读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阅读资源层面,众多文质兼美的高品质儿童读物持续发行,让儿童阅读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在阅读教学层面,指向阅读能力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教研的焦点。然而,笔者对所在学校三至五年级近2000名学生阅读状况所作的调查显示,35.6%的学生阅读课外必读书目是在“家长强迫”“老师要求”下被动完成的,46%的学生没有形成每日主动读书的良好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阅读有畏难情绪,阅读主动性不强,缺乏阅读兴趣和动机,只愿意选择阅读一些浅显、简单的读物。

究其原因,阅读是伴随着情感的认知活动,而当下很多教师只考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心理的关照,造成了部分学生对阅读的抵触和不自信。自我效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能够胜任某个任务,才会有行动的动机,进而在行动中坚持并达到目标。联系到儿童的阅读行为,只有儿童主观认为自身阅读水平和能力能够完成某本书的阅读任务后,才会坚持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在持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基础上,提升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为促进儿童阅读的教育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一、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核心要义

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指的是儿童对于自身已拥有的阅读能力的主观判断,是对自身能否运用阅读能力、技能或策略完成具体阅读任务的内心评价。儿童作为成长中的“人”,其对于自身阅读的态度和观念在阅读行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不直接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但可以驱动儿童的阅读行为,使其形成更强的阅读欲望和更持久的阅读行为,间接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1.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内涵特征

具有生成性。理论上讲,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是儿童整合自身亲历的阅读感受、阅读效果以及相关替代性经验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具有主观认知加工的属性。但在正常难度的閱读实践中,由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与儿童自身所拥有的阅读能力强弱关系并不大,其生成往往取决于阅读过程中周围环境给予支持的种类和程度,如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提供的阅读条件及给予的帮助。

具有动机性。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儿童具体阅读行为动力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决定儿童阅读行为的表现,包括阅读书目难易的选择、阅读努力程度、阅读时间长短、阅读抗挫能力等。拥有高阅读自我效能的儿童对于阅读更加自信,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始终坚持阅读目标;低阅读自我效能的儿童对自身阅读能力缺乏自信,对阅读目标缺乏信心,容易轻言放弃。

伴随阅读情感。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伴随着阅读的整个过程,与儿童对于阅读价值的信念之间存在积极的正相关关系。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具有高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儿童更可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更能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收获感和快乐感,进而促进阅读实践的深入;而低阅读自我效能感的儿童则容易伴随消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更多地关注于自己不舒适的感受,进而阻碍阅读行为的继续。

具有起伏性。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不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心理特质,在不同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情境中,会随着儿童对自身阅读行为的主观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儿童对于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文本的阅读效能是不同的。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呈现出整体提升趋势,但在具体阅读任务中有起伏的特征。

2.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形成和提升取决于儿童获取的相关信息。儿童对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直接影响儿童对自身阅读能力的评价,并在特定阅读任务的分析中产出阅读自我效能。

自身阅读经验。儿童自身阅读实践所取得的感受和经验是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儿童在阅读实践中会不断收获其阅读能力如何的信息,虽然这样的信息往往与儿童真实的阅读能力有所偏差,但能有力促进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形成。此外,儿童在阅读实践中经常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成就感,其阅读效能也会大大增强。

阅读情绪和状态。阅读过程中伴随着的阅读情绪和状态,影响着儿童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判断。进取乐观的阅读情绪和较为专注的阅读状态暗含着儿童对自身阅读能力的确信和对阅读结果的良好预期;反之,则会产生较低的阅读自我效能。须要强调的是,基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相比于长时间高强度或低强度的专注状态,中等强度的专注状态更利于儿童产生良好的阅读情绪并促进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

同伴阅读。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其更容易受同伴的影响,通过观察同伴阅读行为,尤其是那些被认为与自身水平相当或相似的同伴,能够使儿童获得对相关阅读任务的认识,并影响其阅读自我效能。观察同伴阅读对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影响是双向的,这种相互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儿童整体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

教师等他人评价。他人的评价影响着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产生。特别是教师,作为儿童阅读的重要“他人”,及时给予学生阅读行为的具体反馈,包括战胜阅读困难的勇气和策略,将为学生对自身阅读能力的自我知觉带来积极影响。比较上述“自身阅读经验”“阅读情绪和状态”“同伴阅读”信息来源,言语上的评价对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影响有限,但对于遏制儿童因阅读困难出现的阅读效能降低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促进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上述所有信息来源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经过协同作用,经过儿童自身信息整合、理解和评估,成为影响其阅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子,如图1所示:

二、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

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对阅读实践的全过程起着调节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比阅读能力更为重要,因为阅读能力虽然有助于改善学生的阅读效果,但学生未必能将所拥有的能力迁移至阅读实践中,而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则能为阅读提供持续的动力。

1.影响阅读前的书目选择

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作为儿童对自身阅读能力的信念,影响着儿童对书目的选择。在正常条件下,儿童会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且与自身阅读能力相匹配的阅读材料。阅读自我效能高的儿童拥有较高的能力感和胜任感,会倾向于选择更复杂的阅读材料,并且会规划较高的阅读目标。反之,阅读自我效能较低的儿童对自身阅读能力不自信,即使明白很多阅读材料有价值,也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而放弃阅读。

2.影响阅读中的策略运用

阅读策略影响着儿童对阅读实践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从而影响阅读效果。一方面,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影响着儿童运用阅读策略的水平。只有儿童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使用相关阅读策略后,才会将其付诸阅读实践,而阅读效能低的儿童不愿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相关阅读策略。另一方面,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也决定着儿童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水平。与阅读自我效能低的儿童相比,阅读自我效能高的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做得更好,更能坚持阅读和消除阅读障碍,更善于使用“选择性阅读”“调整阅读速度”“反复推敲”“利用上下文”等阅读策略。

3.影响阅读后的结果评价

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影响着儿童对阅读后阅读收获和自身能力的评价。一般而言,成功的阅读实践过后,阅读自我效能高的儿童倾向于对阅读收获持积极态度,更加肯定自身的能力,从而强化阅读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和技巧,最终促使阅读自我效能进一步提升。即使是一次不成功的阅读实践,阅读自我效能高的儿童也会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反思,进行理性归因,从而调整下一次的阅读实践。

三、促进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提升的实践策略

由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和作用机制可知,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对儿童阅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促进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提升需要多措并举,在阅读环境打造、阅读过程指导以及对阅读评价等方面共同着力,让学生真正领略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1.强调阅读介入,提供环境支撑

阅读实践是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提升的保证。在尊重儿童阅读主体的前提下创设儿童阅读介入的氛围环境,促使儿童个体阅读行为和阅读情感介入群体阅读实践中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对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1)营造崇尚阅读的心理环境

阅读环境包括阅读的物理环境,还包括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阅读心理环境。除在校园、教室设置开放书吧、图书角等场所,让阅读“触手可及”外,对阅读心理环境的改善也不可缺少。针对目前儿童阅读的现状,首先要将儿童阅读从功利阅读转到快乐阅读上来。当下众多儿童阅读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和家长的指定任务,以实现迅速提升写作水平、提高应试成绩等功利性目的,儿童很难从中获得快乐。失去快乐的阅读难以唤醒儿童的阅读自觉,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其次,还要保证儿童真正的读书时间,改变当下儿童忙于各种功课无暇阅读,或只能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现状。

针对当下儿童功利性阅读和缺少阅读时间的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读书吧,少年!”阅读推广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倡导快乐阅读理念,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理解能力,参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分学段推荐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多种类型的书籍。每日固定安排30分钟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校园内保持安静,不开展任何其他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浸润在校园书香之中。此外,为了将营造崇尚阅读的氛围辐射至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还可签订“三方阅读协议”,如下表:

(2)组织形式多样的儿童阅读活动

组织开展儿童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将个人阅读引入群体多人互动的阅读场域中,生生、师生间相互影响、多元互动,以积累儿童阅读自我效能信息。组织开展儿童阅读活动,一是要避免活动形式化、表层化。如“课本剧表演”“读书小报制作”“跳蚤书市”等活动,大多只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效果评测和激励机制构建的清晰概念和比较切合实际的措施。二是要避免阅读活动只面向阅读能力杰出的个别学生的情况,促使每个儿童通过阅读交流、阅读情感浸化产生对阅读的向往。

(3)构建同伴配对阅读模式

同伴配對阅读是指儿童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阅读模式。当儿童阅读自我认知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往往将同伴的阅读行为作为自己的阅读标准,并有意无意地进行比较,同时产生阅读自我效能。观察儿童阅读实践表明,众多儿童因为同伴读某本书而容易对该书产生阅读兴趣;与同伴共同进行阅读时,阅读效果理想,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增强。在实践操作中,阅读同伴配对应坚持“学生意愿为主,教师调控为辅”的原则,将阅读兴趣相仿、阅读水平有一定差异的同学结为阅读同伴,通过共同阅读实践,逐渐形成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竞争的良性阅读氛围。例如,笔者在所在班级通过学生自愿组合和教师调控,以3~5名学生为一个阅读小组开展同伴配对阅读。阅读小组通过阅读数量和质量换取积分,每月进行一次积分累积评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阅读量有了显著增加,阅读自我效能逐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完善跟踪指导,提供能力支架

尊重儿童个性,对儿童阅读全过程进行差异化指导,可以有效促进儿童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

(1)阅读初始指导课

根据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的“阅读循环”理论,每一次阅读实践都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循环圈,在周而复始的阅读循环中产生螺旋式向上的力量,即阅读能力和阅读自我效能的提升。阅读初始指导课是“阅读循环”开始阶段对学生的指导教学,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并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阅读书目的选择关系到阅读任务是否能够完成。针对儿童阅读往往盲目、随意的特点,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介绍不同难度的推荐书目,引导学生选择挑战性适当、“跳一跳”才能达到的阅读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其阅读自我效能。如学习了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景阳冈》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阅读能力选择阅读不同版本的《水浒传》,可在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同时保证阅读目标的实现。

制订并完成阅读计划,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加自信,从而提升其阅读自我效能。因此,阅读进度的安排必须合理且易于执行,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和阅读书目的难度,制订个性化的学生阅读计划。

(2)阅读跟踪交流课

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学生阅读展示和表达的机会,可以使其获取较为直接的成功体验,提升阅读自我效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自信和坚持,是因为没有学会和使用适合的策略方法,导致阅读自我效能降低。阅读跟踪交流课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的阅读交流,促使其完善阅读自我监控和阅读策略,以保持阅读自信。根据阅读周期的长短,教师可在学生阅读过程的不同阶段安排两次左右的课堂跟踪阅读交流,引导其反思前一阶段的阅读情况,自我评估阅读收获,并在阅读策略方法上给予指导。

阅读跟踪交流课大致可分为两个板块。一是生生、师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和心得。学生结合读书笔记展示、精彩片段分享等方式展示前一阶段的阅读成果,介绍阅读方法以及阅读过程中的困难,教师及同学给予点评和建议。二是针对班级阅读整体状况,结合学生正在阅读的书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策略专项指导。

(3)阅读结束汇报课

完成阅读后,学生如何对阅读结果进行归因,对其阅读自我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归因将完成阅读归结为个人努力和个人能力等个人因素,消极归因则将完成阅读归结为运气和阅读难度等外部因素。积极归因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自我效能,而消极归因则可能降低学生阅读自我效能。阅读结束汇报课就是利用学生阅读后汇报阅读收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其阅读自信,提升阅读自我效能。针对阅读失败的学生,要把失败原因归结于如准备不够充分等可控因素,鼓励其相信自身能力,调整策略,保持其对自身阅读能力的信心。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在阅读策略、阅读习惯及阅读态度等方面的闪光点。如汇报课上以开展“阅读达人秀”活动吸引学生进行阅读积极归因,师生共同评议后通过授予“阅读智多星”“阅读常青树”“读写小能手”等称号升华学生的阅读成就,为其下一次阅读提供精神动力。

3.转变评价模式,提供动力支持

阅读评价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自身阅读能力的信心,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通过对学生阅读情况的科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1)构建儿童阅读立体评价体系

所谓儿童阅读立体评价体系,指的是要改变当下阅读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现状,注重过程评价,尊重学生差异,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等阅读能力,也要评价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态度等阅读心理。将儿童阅读能力评价与阅读心理評价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阅读评价体系更加科学、系统,有助于学生获得阅读成功体验,提高阅读自我效能。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教师的评价主体作用,根据学生阅读素养制定多层次的评价标准,通过阅读记录表、阅读展示活动、写读后感等途径,考察儿童的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等,尽量让每一个儿童既能明确自身努力的目标,也能品尝到阅读的喜悦。

(2)开展儿童阅读多元评价活动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评价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儿童阅读自我效能。教师组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展朗诵会、阅读知识竞赛会、读书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阅读的自信。须要说明的是,阅读活动强调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多方参与,从不同向度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儿童阶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要改变一味强调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重视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对于学生阅读成长的重要意义。总之,让阅读回归儿童自身,关照儿童阅读心理,遵循儿童阅读成长的路径,提升儿童阅读自我效能将为学生阅读成长提供有效的支持。

猜你喜欢

效能同伴儿童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