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社区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21李梦莎王园园查晓丽张燕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病耻阿尔茨海默条目

李梦莎,王园园,查晓丽,张燕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致残率高且难以治愈,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不加任何干预,到2050年我国AD患者将达到3 000万[1],带来的社会经济和家庭照顾负担更是高达两万亿元[2]。加强社区防控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延缓发病年龄成为遏制AD蔓延势头的关键举措。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以下简称《核心信息》)[3],强调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等核心信息,对AD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现有文献证明,居民健康素养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5],而目前尚无对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AD相关知识、态度和就医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开展高危人群的精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多阶段立意抽样选择研究地点,首先在合肥市市区抽取2个区(蜀山区和庐阳区),继而在抽取到的每个区各抽取1个街道(五里墩街道和亳州路街道),在抽取到的两个街道中选择若干社区,通过方便抽样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 年龄为60岁及以上;② 为调查社区的常住居民(在该社区持续居住一年及以上);③ 思路清晰,沟通能力良好,愿意配合调查。调查开始之前,由调查员宣读知情同意事项,研究对象口头表示同意后参与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AD相关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相关问题主要依据《核心信息》进行提取和设计而成。认知部分共分为10个条目,态度包括病耻感、社会对AD的包容度以及对AD患者家属的态度三个方面;行为定义为AD的就医行为,即在已经出现早期症状的情况下是否就医的行为。预调查显示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 α为0.761。调查于2019年11—12月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394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94%。本研究方案经安徽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判定标准

总知晓率:研究对象正确答题数/研究对象答题总数×100%;条目知晓率:该条目正确答题数/该条目答题总数×100%;认知总分:每个条目赋分1分,答对记为1分,答错或回答“不清楚”记为0分,10个条目得分相加为该研究对象的认知总分;认知合格:认知总分6分及以上判定为合格;认知合格率:认知合格人数/答题总人数×100%。

1.4 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重录入并检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采取正态性分析基础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ɑ=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均数分别为71.05岁和69.65岁,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为主,家庭人均月收入多在2 000元以下。不同性别组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老年人AD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认知10个条目总知晓率为76.93%,其中男性和女性组分别为80.35%和74.89%,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1,P<0.001)。男性和女性调查对象总分平均分分别为8.04分和7.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7,P=0.036)。研究对象认知总体合格率为83.9%,其中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为90.1%和80.2%,不同性别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11),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n(%)]

表2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A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n(%)]

2.3 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75.1%的女性认为社会应该更加宽容,比例高于男性(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2,P<0.05)。在AD的病耻感、对AD患者的照顾者的态度方面,男性和女性调查对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69.1%的调查对象表示最近一年内出现过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其中42名(16.1%)的调查对象因此而就医。男性和女性调查对象在就医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6,P=0.341)。见表3。

离异/未婚/丧偶(OR:2.4,95%CI:1.2~4.7)、认知不合格(OR:2.8,95%CI:1.5~5.1)的老年人易产生阿尔茨海默病的病耻感,女性(OR:0.5,95%CI:0.3~0.9)较不容易产生病耻感。有病耻感的调查对象应就医而未就医的风险更高(OR:2.6,95%CI:1.0~6.8),其他态度因素对就医行为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同时将态度1、态度2和态度3与其他协变量同时纳入,建立模型4,结果显示有病耻感显著升高应就医而未就医的风险(OR:2.7,95%CI:1.1~7.0),而其他两种态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4 社区老年人AD相关就医行为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核心信息》主要预防相关条目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可能是由于A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导致人们对其预防知识的普及程度不足[6]。另外,我国目前对AD的关注及投入力度不足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规老年慢性病,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居民对疾病的重视程度。由于早期预防是延缓AD发病的最根本策略[6],本研究结果提示有关部门需加强AD的健康教育,普及基本预防知识。既往研究报道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是AD发病的高危因素[7-10],而本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对预防和管理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疾病、从而预防AD的条目知晓率较低,提示今后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社区老年人预防和管理常见慢性病从而预防AD的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认知情况较差,这可能与女性和高龄者对外界信息关注度不高,获取知识渠道较少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未来AD相关健康教育应当以女性作为重点[11]。

本研究分析发现认知不合格、男性和离异或丧偶者更容易产生病耻感。对于AD的认知不足容易认为患AD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从而可能会影响就医的积极性[12],这提示加强知识宣教是减少AD病耻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在我国,男性多处于家庭主导地位,因此可能自尊心更强,更担心患病;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可能更缺乏安全感,从而担心自己患病而给家庭带来负担[13]。今后应该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消除病耻感,做到AD的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

研究发现,最近一年出现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但未去医疗机构就医的情况在社区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且集中于年龄较大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而未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未来治疗和护理难度增大,造成更高的经济负担[14]。分析发现,造成应就医而未就医的原因主要是病耻感,提示应展开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努力转变社区老年人对待AD的态度,消除病耻感,引导社区老年人在早期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另外,应该进一步发挥社区在AD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转诊方面的积极作用[15]。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现阶段仅采用城市社区样本,而农村地区人口在人口学特征、医疗环境等方面与城市社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未来将进一步纳入农村老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比较城乡居民在AD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另外,在未来的研究中也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使研究结论更具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未来应进一步加强AD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应侧重于重点人群,针对薄弱环节,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AD的认知水平,改变其不正确的疾病态度,促进其在需要的时候早期就医。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病耻阿尔茨海默条目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