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房闹脾气,安抚有策略

2021-10-21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曾晓华于峰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9期
关键词:溢液乳腺炎乳头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 曾晓华 于峰

日常体检中,不少女性看到报告单上的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乳腺异常,就莫名地紧张,需要治疗吗?危险吗?是不是癌?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这几个常见的乳腺疾病。

不明身份的“小阴影”: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是某种疾病的影像表现症状,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通常在做超声、拍片检查时会拍到一团不明的团块“阴影”。约80%以上是良性的。

应对策略:通过乳腺BI-RADS分级法来判断,0~3类可判断为良性,4~6类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乳房“哭泣”: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指非妊娠期或非哺乳期轻轻挤压乳头,单孔或多孔有大量或中量的液体溢出,有时甚至不挤压也会自行溢液。液体多为透明、咖啡色、乳白色、鲜红色等,有时伴有乳头凹陷、歪斜等表现。

应对策略:进行乳腺超声、钼靶检查,若结果为导管扩张,未提示明确肿物,BI-RADS分级为1~3类,可随访观察。若为4类以上,建议手术治疗,进行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涂片检查,若结果提示不典型上皮细胞,甚至直接发现癌细胞,需尽快住院手术治疗;进行乳管镜检查,发现乳腺导管内占位,建议住院手术治疗;进行泌乳素检查,如果高于正常值上限,建议进行脑垂体磁共振检查,排除垂体肿瘤可能。

乳房“伤风感冒”:乳腺炎

乳腺炎多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多由微生物感染引起,也有一部分为无菌性的自发炎症。急性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妇女,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有时可触及乳腺肿块,质地较软,如发生组织坏死液化,摸上去感觉有液体流动。病因多为哺乳时缺乏母乳喂养技巧,导致乳汁淤积,细菌经乳管逆行感染所致。慢性乳腺炎常见于非哺乳期妇女,多数可触及乳房肿块,边界不清,疼痛不明显,常有皮肤破溃,瘘道形成。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性因素、细菌感染、乳房外伤、药物刺激等有关。

应对策略:乳腺超声检查,如有脓肿形成,抽出脓液,脓液做涂片及细菌培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若培养提示无菌性炎症,建议住院手术治疗。彩超钼靶发现的乳腺肿块,BI-RADS分级为4类以上,建议穿刺活检,以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乳房“多愁善感”: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多为体内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引起的乳腺实质增生过度(良性),或乳腺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完全恢复。表现为月经前乳房胀痛和肿块,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随后跟着软化和消失,有时可能整个经期都疼痛。劳累、生气、压力大均可能诱发,体检时可发现整个或部分乳房增厚,摸上去像粗纤维布或多发结节感。

应对策略:疼痛较轻或不明显者,若没其他症状可定期复查,基本不用治疗;疼痛较严重者可给予药物治疗。目前,对于乳腺增生有无恶变的可能尚有争论,但其好发年龄与乳腺癌好发年龄相近,因此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半年做一次彩超,每年做一次钼靶;40岁以下每年做一次彩超。

乳房“软肋”: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5~35岁,通常与乳腺内腺上皮雌孕激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度有关,很少恶变。患者一般能摸到可滑动、边界清楚的肿块,无疼痛,大小不随月经等因素改变,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单侧或双侧多发。有时由于肿块较小或腺体过于致密不易摸到,彩超可辅助诊断。

应对策略: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自我体检,摸到可疑圆形肿块或体检发现乳房异常低回声,及时就诊。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年轻患者肿块较小时(小于2厘米)可随访观察;肿瘤过大、短期内迅速长大,且有明确的乳腺癌家族史,需尽快进行手术活检。此外,孕期因雌激素大量分泌,有可能使它迅速生长或发生恶变,计划怀孕前应及时手术切除。

乳房“致命杀手”:乳腺癌

乳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患者多可摸到单个肿块,质地较硬、不活动、凹凸不平,一般无疼痛,甚至有时还可摸到同侧腋窝肿大的淋巴结;有些患者可伴有皮肤红肿、乳头溢液、橘皮样变、乳头或皮肤凹陷等改变。

应对策略:每月定期进行一次自我查体,摸到可疑乳房肿块或腋窝肿大淋巴结及时就诊。定期到乳腺专科随访,若彩超提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边缘毛刺或蟹足样;钼靶提示点状成簇钙化,需提高警惕,及时就诊。治疗乳腺癌应遵从医生意见,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溢液乳腺炎乳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溢液啥情况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