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以A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2021-10-21谢湘华黄志媛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27期
关键词:会计学会计专业应用型

谢湘华 黄志媛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更加关注,高等院校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下,不断探索转型的新思路。地方本科高校在此背景下,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其中,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技能型极强的专业,极其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期使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完善。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原则

(一)时代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阶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标准应舍旧从新,科学设计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过程。评价标准不能完全依赖学习成绩,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真实反映“学习成效”。同时,还应结合参与创新创业、社会活动等程度来评价。

(二)客观性原则

建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符合客观性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指质量标准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协调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三)共识性原则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应该是建立在广泛社会调研、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学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有鲜明的特点,让全体达到一致共识。

(四)可操作性原则

所建立的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设立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即指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应便于执行、易于操作。同时,标准分类应明确、简洁,层次应清晰、分明,应具有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各级指标量化具体、合理等。

(五)全面性原则

转型发展背景下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标准,应充分考虑全面性,即所建立的指标、标准应能从各方面反映和体现人才的质量。既包括学生层面,又包括教学管理层面。既体现专业技能方面,又体现职业素养方面等。

二、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好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A学院会计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会计学专业于2017年开始招生,目前会计学专业学生人数达到1600人左右,专任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现有专业实验室12个,全专业实现情景模拟、软件模拟等先进实训教学,并与校外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全方位审视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对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紧密度,初步建成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图

(一)办学条件评价

1.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构建“促进高校教师成长”的考核与评价制度。一是关于评教内容和标准的制订方面,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可以引入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成果、创造性教学和专业课程的开发、创新,还应该能反映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双师双能型”的要求。二是关于考核与评价的组织实施方面,应该通过考核与评价的过程,引导教师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进而达到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目的。三是要防止考核与评价结果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唯分数论,禁止一刀切。每次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应该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上来看,让教师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目标,引导其全方位剖析自己、快速成长,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强大。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与统筹实践资源

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内容是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各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需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色,构建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与专业岗位发展紧密相关,可设置为四个教学板块(如图2所示):基础实践技能教学、专业岗位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图2 实践教学体系图

(1)基础实践技能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社会认知的能力,如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会计信息系统、Excel在财会中的运用。

(2)专业岗位实践教学主要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如财务软件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等。

(3)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实习中面对的专业问题,如学生在校外的应用实习、毕业实习等。

(4)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延伸,可以通过各种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创业课题等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密切联系社会和生产的纽带与桥梁,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与基地依托单位可按照“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通过建立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双方受益,共同发展。还可以鼓励多单位联合建立布局合理、共用共享、多功能的一体化基地,形成高水准的实践教学基地。

同时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必须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符合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需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制定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推进线上线下结合、虚拟仿真等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而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则可以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二)教学过程评价

1.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如图3所示),由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承担。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的组织及教学任务的安排也都必须依据教学计划。教学组织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管理,主要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互相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同时辅以教学与研究管理处、各学院、系部为主体的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相关质量控制,而且教学活动的安排也必须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进行。

图3 教学管理结构图

教学管理是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同时充分保证学院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转。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应按照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定期的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平时督导组的随机抽查,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集中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够完成的,学生入学时的基本素质也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但学院可通过加强教学管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的特色,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对大幅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极具现实意义。课程建设应该从课程体系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两方面着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会计专业课程在设计时,应加强会计理论课程如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和实践类课程的分布;同时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学的全过程。

(三)人才质量评价

校内评价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加以完善。建立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可以引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等。

1.财务软件应用能力

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工作所需的部分财务软件的使用,比如国内常用的用友、金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从建立账套、初始化、账务处理、对账、结账、最后生成财务报表,进行完整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该项能力可以通过设置财务软件实操课程使学生掌握。

2.财会竞赛成果

国内、区内的相关财务会计知识竞赛、财会职业能力竞赛等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对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深度挖掘会计的信息功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明确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方向,因此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财会类竞赛及竞赛结果作为评价学生专业素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初级会计师通过率

目前在校生能够参加的财会类证书的考试只有初级会计师证书,中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都需要在毕业后才能参与考试。其中,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若学生在校期间能通过该证书考试,说明学生的会计基础掌握较好,因此通过统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初级会计师证书通过率,可以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4.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率是每个高等院校都十分看重的指标,就业率体现了该专业的就业前景,通常情况下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一般都不低,但是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要与重点高校的学生进行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竞争力,因此,独立院校通过衡量就业率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会计专业的人才质量。但是要更好地评价学生质量还需要通过就业质量进一步评判。

5.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通过统计毕业生的工作单位的性质、工作岗位、薪酬来评价。部分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会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部分学生的工作单位可能是小型企业,因此就业率不能全面衡量人才质量。需要从工作单位的规模和影响力、财会岗位胜任能力、人才认可程度、创新创业情况来评价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价会计专业的人才质量。

6.学生满意度评价

通常情况下,学生作为学院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评价学院的师资水平、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情况以及自身通过学习和实践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调查结果进行评价。

7.创业能力

国家提倡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会计学专业应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结合学科前沿理论与方法、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课外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情况以及毕业生创业实践情况来衡量会计专业人才的创业能力。

结语

通过对以上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逐一打分,设置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评分等级,综合考虑每个指标的分值来评价学院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的功能导向是要促使学院更好地培养高水平人才,对于评分较差的指标,学院应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为社会提供更能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学会计专业应用型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