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油茶
2021-10-20汉子
汉子
“油茶,泉水油茶!油茶,泉水油茶!”早晨6点,桂北初春的天空还氤氲在灰蒙蒙的雾霭中,小县城的人们大多还在沉睡,突然,被一阵刺耳的电喇叭声吵醒。那声音愈来愈近,令人难以安眠。
“這些人太没修养了,大清早就吵得要命!”临街商住楼上的老张一边翻身起床,一边骂骂咧咧。
老张是文化馆的编剧,习惯熬夜写作。由于今天要去扶贫“结对子”,昨晚他一直在琢磨帮扶对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临近黎明时分才入睡,这么一吵,心情更加烦躁。
他猛地推开窗户,朝楼下大声吼道:“喂!大清早的,干吗搞那么大声啊?”卖油茶那人根本不理他,仍旧我行我素地招呼顾客。
“看来不给点颜色看看,这种人是不会改的。”老张火气更旺,匆匆穿衣下楼。
到了油茶摊前,老张拨开一堆油茶客,一把抢过卖油茶那人的木瓢,睁大眼睛冲她喊道:“你的喇叭声太大了,这叫噪声污染,你懂不懂?赚钱也要讲公德啊!”
卖油茶的是个娇小的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张开嘴巴望着他,一双手不停地抖动。看着老张那气冲冲的样子,旁边围成一圈的油茶客没一个敢吭声。
沉默了约半分钟,一位矮胖的中年妇女轻声答话了:“不能怪她呢,她是一个聋哑人!”
听了中年妇女的话,老张心里一怔,这才感觉有点不对劲。他仔细端详,发现这女子二十七八岁,身材瘦小,但五官端正,皮肤雪白,双眼皮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配上乌黑的齐耳短发,倒有几分清秀,看不出来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放下木瓢:“哦,这样啊,怪不得!我喊那么多声她都不理不睬,我还以为她架子蛮大呢!”
“这个电喇叭是别人帮她弄的,她自己也不晓得声音到底有多大!”一个瘦高的中年男子一边说,一边走到载油茶的三轮车边,把电喇叭音量调小了一点,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
“如果是这样,那就算了。不好意思哈,耽误大家买油茶了!” 老张苦笑着扫了大伙儿一眼,转身走了。
经过这么一折腾,老张火气消了,睡意也没有了。他干脆回家洗漱,上街吃了碗米粉,然后买了三斤猪肉、一袋香米、一桶调和油,便往乡下“结对子”去了。
老张开着轿车,沿着蜿蜒的山区公路行驶。车子开出十里地后,到了湘源乡政府,老张想找乡里的驻村干部老蒋当向导。
这时还没到八点钟,等了一会儿老蒋才到。接上老蒋,老张开着车继续向目的地驶去。
路途不算远,但通往村里的道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越来越密,车身不时传来咔啦咔啦被树枝剐蹭的声音,老张不由得有些心疼自己新买的车。
转了几道弯,上了几个坡后,终于到了扶贫对象所在的野泉坡。
“到了。”老张跟随老蒋的引导,将车停在一个三层小洋楼前。门前停着一辆半新的皮卡车,屋里有几个年轻人正在打扑克牌。
“领导好!”一个留着“两边铲”寸头的胖子笑眯眯地走到门口和他们打招呼,手里还握着一把扑克牌。
老蒋介绍道:“这就是您的扶贫对象,唐老三。”老张顺口答道:“哦,小唐你好!”接着走两步迎上去,用力握住唐老三那肥厚的手摇了两下,然后松开,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
看到唐老三的派头,老张心里不由得嘀咕起来:这人应该不穷吧,怎么是扶贫对象?难道这里的老百姓普遍富裕了?转而又想:或许他是村主任的亲戚?不管怎么样,与这样的家庭“结对子”,应该很轻松,算是自己运气好吧。想到这里,老张就像中了奖一样暗暗高兴,之前心里紧绷的那根弦倏然松弛下来。
老张回头把车上的米、油和猪肉拿下来,交给唐老三之后,在堂屋坐下。先按程序打开笔记本,记了一些本村和唐老三家庭的基本情况,最后忍不住问道:
“老三,看你条件不错啊,怎么也是贫困户呢?”
唐老三答道:“我前几年调运白果树确实赚了点钱,但盖起这三层楼后就不行了。现在白果树没人要了,收购来的树都种在地里卖不出去,租的一百多亩地每年都要付租金,我不仅亏了十多万元,还背了一屁股债,此外还要供儿子在桂林读书,我现在比贫困户还贫困户呢!”
老张听了,随口调侃道:“哦,原来你是‘英雄失意啊,应该可以东山再起的!”心里却在想: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再穷也穷不到哪里去吧。
听完情况介绍,老张叫唐老三领头,去地里看看。
来到村后唐老三租的坡地里,只见一株挨一株的白果树密密麻麻地立在地里,有些长出了新芽,露出几分生机;有的叶子已经掉光,树皮剥落,伸着杂乱的枯枝,确实令人可惜。当看到一排排绿油油的油茶树之后,老张那皱着的眉毛才慢慢舒展开来,心中也稍微踏实了一些。
中午他们在唐老三家吃饭。
饭前,唐老三给每人上了一碗油茶。那油茶香味扑鼻,咸淡适中,刚入口时有点苦凉苦凉的,喝下去后却微甜,顿感神清气爽、唇齿生香。
老张一时胃口大开,禁不住要了第二碗,并赞不绝口:“这油茶好喝啊,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油茶!是谁的手艺呀?”
唐老三说:“这个呀,是隔壁油茶女的手艺,你看这可是用泉水熬的茶叶水,用茶籽油炒的米花、花生和苞谷。泡油茶的时候,除了用熬好的茶叶水泡米花、花生和苞谷,还要放上一勺山里种的葱花和芫荽,当然好喝了!如果你喜欢,我再到她家里要点给你带回去。”
老张听了,连忙叫他带路去隔壁看个究竟。乡政府的老蒋也一起跟了过去。
他们三个穿越一片树林之后,来到一座低矮的瓦房里。只见一个缺了一条腿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个六七岁的瘦小女孩,正围着一个破箩筐剥花生,床上还躺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唐老三说:“这油茶女好能干的,白天她老公和女儿帮着剥花生,她自己半夜4点钟起来打油茶,早晨6点钟准时到街上卖,一天能赚五六十块钱呢!”
看到这一幕,老张顿时鼻子发酸,眼睛也湿润了,心想: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是那么大!想到这里,他的脚步都沉重了许多。他与那家人简单交谈几句后,要了一份油茶,撂下一百块钱,就往回走了。
走出那家屋门,老张对老蒋说:“这家人也很困难啊,怎么没被定为贫困户?”
老蔣回答:“贫困户都是由村里面上报,乡政府和扶贫办审核的。据说,油茶女卖油茶的收入已经够她一家人达到脱贫标准了。此外,老人家有高龄补贴,她丈夫每个月有几十块钱残疾人补贴,一家人日子勉强还过得去。”
听了这个解释,老张没话说了。
回到唐老三家里,唐老三的妻子小蒋已经将炖好的一锅猪肉喜滋滋地端上桌来。锅里炖了猪肉,还放了一些山里新鲜的蘑菇,撒上一把葱花,冒出一阵香气,让人禁不住想喝两杯。
唐老三打开一坛泡了三年的银杏酒,邀请老张、老蒋和一桌牌友共同品尝。
俗话说,到农村工作一般是“烟搭桥,酒开路”。如果不抽烟又不喝酒,在农村是吃不开的。老张本来想和唐老三喝两杯的,这时也没心思喝了,便以“下午单位还有事,等下要开车回城”为由,婉拒了唐老三的邀请。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扒了两碗饭,便匆匆忙忙告辞了,留下老蒋和唐老三等人继续喝酒。
老张上了车,唐老三还递过来一支真龙烟:“领导,记得帮我找点赚钱门路啊!”老张默默地点点头,按了一声喇叭开车离去。
刚出村不远,在下一个长长的山坡时,一个瘦小的女子正在吃力地蹬着一辆三轮车从山脚缓慢地上坡,车上装着满满几桶泉水,定睛一看,正是今天早上那个卖油茶的油茶女!
老张立马停车,跑过去想帮她一把,谁知那油茶女见了他,眼里充满了恐惧,使劲地摇头拒绝。
老张对油茶女的举动非常意外,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只好目送她艰难地把车子蹬上山坡,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进入县城,老张赶紧拨通了表弟的电话:“你那店铺不是想转让吗?你等等我,我马上带两个人过来跟你聊一下。”
一周后的一个早晨,老张夹着皮包像往常一样去上班,路过街口时,看到一群人在左顾右盼地议论什么。有的问:“那个卖油茶的怎么不见了?”有的说:“好几天没喝油茶,嘴巴都寡淡了!”
恰好那个矮胖的中年妇女路过,笑着对大伙儿说道:“那个油茶女确实好几天没看到了。她和别人在水街那边新开了一家唐老三泉水油茶店,店面干净卫生,生意火爆得很呢!我刚刚去买了油茶回来。”她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自己的保温饭盒,一股油茶的清香随即飘散开来,刺激着油茶客的味蕾。
那个曾经帮油茶女调喇叭音量的中年男子凑上去闻了一下,连连点头道:“嗯,就是这个味道!”
于是,大家一哄而散。有的走路,有的骑电单车,各自朝水街方向去了。
老张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他抬头看看天空,发现阳光是那么温柔而透亮,自己脚下的步伐也轻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