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翠传承人肖玉妹:“活体拔毛”是误解

2021-10-20李璐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凤冠志峰头饰

李璐璐

2021年5月,肖玉妹在北京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

“人们常说的点翠是指产品还是工艺?”《环球人物》记者问点翠非遗传承人肖玉妹。

肖玉妹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氏点翠”的第三代传承人,坐在记者面前的她秀气文雅,头上戴着一支华丽耀眼的点翠发簪。她指着发簪,说:“我们所说的‘点翠,通常是指产品,而点翠工艺,是指把翠鸟羽毛镶嵌在首饰的金属胎体上的一个过程。”

点翠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技艺,古时的皇族、后妃及贵妇们皆以佩戴点翠为荣,并以此来区分身份等级。如今,点翠饰品频频出现在各大古装宫廷影视剧中,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和生活。2013年,点翠被评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然而,点翠所用的鸟羽取自两种翠鸟——白胸翡翠和蓝翡翠,它们先后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因此,一时间点翠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质疑点翠会破坏生态、侵害野生动物,更有人声称在拔取翠鸟羽毛时会采用“活体拔毛”的方法。因此,不少人觉得点翠是一种“残忍”的艺术。

围绕着这些争议,一些人开始思考如何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动物保护之间的关系。

“点翠是个慢活儿”

肖玉妹告诉记者,点翠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点翠文化流传已久,关于点翠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周礼》,其中形容周文王的服饰时说他头戴羽冠,衣饰翡翠即点翠。很多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点翠,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道,‘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这里的‘翠就是指翠鸟长羽。”

当记者问翠鸟羽毛和其他禽类羽毛有什么不同时,肖玉妹轻轻拿起一片翠羽,放在灯下,示意记者细看:“翠羽的颜色是活的,在强弱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从绿到蓝的色泽变化,这种色泽不会因年代久远而失色,这是其他禽类羽毛不具备的优点。”

更重要的还是翠羽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肖玉妹告诉记者,古人说的“翡翠”的“翠”,通常都是指翠羽。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里提到,“翡”指赤羽雀、“翠”指青羽雀。“翠为青色,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青色代表东方,是最高贵的颜色,也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因此,点翠也被称为‘皇家工艺,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后汉书》中对于皇后头饰的记载,也说其使用翠鸟的毛羽。再比如说‘翠华,大家都知道翠华是皇帝的仪仗,就是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在一些诗词当中,用‘翠华指代皇帝。”

点翠技艺在唐宋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北京的翠花胡同、翠花街等地曾经遍布点翠作坊。肖玉妹指着一件头饰介绍说:“这个叫福寿绵长钿。钿是古代头饰的统称,它下面绘制了一只蝙蝠,上面有一个寿字,代表福寿绵长,这是慈禧年间的。”作为点翠世家,肖家收藏了不少清代的珠翠金钿,它们现今依旧绚丽夺目、高贵典雅。

肖玉妹还给记者展示了点翠耳环、头冠等饰品,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她的祖辈之手。“制作一件点翠饰品通常有5个步骤:首先是‘选翠,即选取羽毛;然后用蒸汽蒸一下,这叫‘熟翠;再用有机胶把羽毛一根根粘贴在一起,也就是‘定翠;之后,我们还会用小刀把羽毛纹理中不需要的小绒毛割掉,这便是‘斩翠;这些步骤都完成后,就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点翠了。”肖玉妹给记者进行了示范:她取来一个金银制成的底托,上面有大大小小花瓣造型的凹槽;然后用剪刀剪下一片指甲盖大小的鹅毛,一点点修剪直到完全贴合进凹槽;最后,用特制胶水将鹅毛粘贴在凹槽中。“点翠工艺虽然工序不多,但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是个慢活儿,一个人坐下来几个小时才能出一点儿活。”当然,这只是一个演示,真正做起来要复杂得多。

爷爷修复过明代凤冠

肖玉妹的点翠技术传承于父亲和爷爷。爷爷肖志峰出生于1902年,上过几年私塾,后来对点翠产生了兴趣,决定拜师学艺。

当时,北京有三大点翠店铺:崇文区花市附近的协兴隆、宝兴斋和名盛泰。12岁的肖志峰进入协兴隆,跟掌柜徐福海学点翠,4年后出师。这时虽是民国时期,点翠文化依然盛行,肖志峰协助师父打理协兴隆,不仅给军阀太太们做饰品,也給文艺界人士做头面。京剧名家程砚秋的一件点翠头面就出自肖志峰之手。

新中国成立后,痴迷点翠的肖志峰在农村合作社建了一个小厂,做胸花、耳环等饰品。1958年,明十三陵出土了万历皇帝两位皇后的四顶凤冠。“这四顶凤冠分别是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凤冠刚出土时破碎严重,急需修复,我爷爷就接了这个任务。”肖玉妹说。肖志峰和另外几名工匠花了一年多时间,一点点将凤冠修补起来,每顶凤冠大约使用200多只翠鸟的羽毛。这四顶凤冠后来分别存放于明十三陵、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

肖玉妹的父亲肖广春继承了肖志峰的点翠手艺,17岁时就跟随父亲学点翠,此后也一直从事这项工作。他为长城工艺品厂做翠叶耳环、胸针等饰品,这些饰品很多销往世界各国。后来,肖广春承接修复了北京京剧院三团和石家庄丝弦剧团在“文革”中被毁坏的点翠头面。20世纪80年代,长城工艺品厂希望肖广春能做两顶明凤冠的复制品供展览使用,他欣然应承。他和同样精通点翠的妻子一起带着几名匠人,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凤冠的复制制作。

肖玉妹自小对点翠耳濡目染,是家族点翠工艺的第三代传人。“我爷爷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会‘掂量翠。意思是你要学会辨别翠鸟什么部位的翠羽最好,用到什么地方最好,这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做工当中锻炼出来的眼力。”

肖玉妹受家族影响学习了点翠,在继承这项技术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了点翠更重要的意义。一位敦煌壁画修复师曾经与她进行文化交流,说点翠工艺对敦煌壁画的修复做出了贡献。“在修复时,他们不知道敦煌壁画上那些人物的头饰是什么颜色,查了文献资料后,确定是翠色。此外,一些唐朝画作也是通过画中妇女的头饰来确定贵妇身份的,比如满头朱翠的人,她的身份一定十分高贵。”

传统工艺走进学生的课堂

对肖玉妹来说,如何将点翠工艺传承下去,是目前最大的难题。“现在两种翠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再取毛,我们就用染了色的鹅毛来代替。但很多人质疑,这样一来,就不是点翠了。其实点翠是一种传统工艺,重要的是让这种工艺能传承下去。”

除原料问题外,肖玉妹对市面上关于点翠的误解也有很多无奈。“不少文学影视作品里渲染点翠所用鸟羽需要‘活体拔毛的说法,其实是对点翠的误解。我们现在的点翠工艺完全遵循古法,古人之所以选择翠鸟的羽毛,就是因为这种鸟羽的色泽在鸟死后没有变化。所以,根本不存在‘活体拔毛之说。作为第三代传承人,我的想法是先普及相关知识,矫正视听,这也是许多濒危的传统技艺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点翠被评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肖玉妹越来越重视对点翠的宣传。“政府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一些非遗文化宣传活动,比如请非遗传承人在展览馆或地坛等地做非遗产品的展示及展售。特别是申遗之后,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

不久前,肖玉妹受邀去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行一学期的授课。“一共有两个班的学生听课,每个班安排了10节课。学生们特别喜欢点翠,觉得体验很好,课程结束后需要他们完成一些作品。”闲暇之余,肖玉妹也会走进社区进行宣讲。她还在编写一本介绍点翠文化的书,主要讲述肖氏点翠的故事。

对点翠的未来,肖玉妹也有考虑:“点是技艺,翠是文化,技艺这部分作为非遗传承可以用鹅毛、鸽子毛等替代。但是翠文化,翠鸟的羽毛是无可替代的,我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多的人工繁殖翠鸟来缓解动物保护的问题。现在有人误解点翠,我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它。点翠到底可不可以被替代,这种文化该如何传承?都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凤冠志峰头饰
韩志峰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孝端皇后凤冠
九龙九凤冠:明代皇后的顶级配饰
炫彩头饰
一题多变各显其彰
浅议瑰丽凤冠的装饰美
Effect of Starch Dodecenylsuccinylation on the Adhesion and Film Properties of Dodecenylsuccinylated Starch for Polyester Warp Sizing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
The Usability of Polyoxyethylene Stearate as Lubricant for Sizing Cotton Warp Ya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