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九寨沟,鲜为人知洋布村
2021-10-20姜世丹
姜世丹
去往洋布村途中的风景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多儿乡,有一个古朴的村寨——洋布村,与四川省九寨沟县相邻。
百年水磨群
乘車前往洋布村,一路沟壑纵横、山势险峻,松树丛和桦树丛茂密绵延,绿意盎然。遥望山梁上,村寨静谧而悠远。
洋布村里涓涓流淌着多儿河,依河而建的水磨群,据说始于清代,沿用至今,是甘肃省内最密集、保存最完整、时间最古老的水磨群,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座独立的水磨坊从上到下依次排列,集中分布在多儿河上,大约有150米长。多儿河的水流不断奔涌前进,一条粗大的木槽将河水引至磨坊正下方的方形大转盘上,在汹涌湍急的水流冲击下,转盘飞速转动,激起无数水花。
推门一进入磨坊,浓烈的青稞麦香就扑面而来。我们看见,磨坊中间的粮斗缝隙足有拳头大小,青稞顺着粮斗均匀进入碾洞,厚重的石磨快速旋转将之碾碎成为面粉,从磨盘的缝隙边飞洒出来。地上堆得高高的面粉,是已磨了两小时的成果,随手抓一把,细腻又柔和。
水磨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把巴掌厚度的石块套在一根小枝干上,插进磨盘中央,通过水磨一次次旋转释放的重力,使石块上下抖动,这样便能带动适量的青稞掉进粮斗缝隙。青稞如果放多了会磨得很粗糙,如果放少了会很伤磨盘,那如何保证适度的量呢?“这是先辈的智慧,一辈一辈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村主任尕让乐呵呵地说着水磨的运作过程。
11座水磨
正在工作的水磨
尕让介绍说:“洋布村的水源来自多儿河,在源头有七八个水沟汇合,水源丰富着呢,不愁断流停歇。”为了保护水磨群,村里把11座水磨进行了分配,每座水磨可以为20多户村民服务,村民们共同维护、共同管理水磨。对洋布人而言,水磨就像手里握着的锄头、镰刀一样熟悉,与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
脱贫好产业
近年来,洋布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尕让介绍道:“村里基本家家户户都在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药材,每户每年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7月底的洋布村,大面积的青稞静待收割,各种药材长势喜人,一大片一大片随风摇曳,葱葱郁郁特别显眼。山坡上,有农妇正在拾掇药材中的杂草。药草生长茂盛,想必又是丰收的一年。
在加西次力家中,大缸里已经装满了拌好酒曲的青稞,再等个把月就可以烤酒了。烤酒需要一两天,他说:“这是个细致活儿,火候必须好好控制,稍微有些偏差,酒的味道就不纯正了。”从他小时候起,家里就开始酿酒,这些年来,他在酿酒的同时,也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青稞酒的酿造,一般一年一次,发酵越久,香醇度越高。“自己酿的酒,从原料上把关,不断完善提纯技术,哪有不好喝的?”加西次力打算扩大酿酒的规模,把酒运到迭部县城进行销售。他只有一个朴实的想法,那就是好东西要一起分享,让大家都尝尝洋布村的青稞酒。
沿着村道来到当地的花海,几座大型帐篷特别显眼,这儿有村民集资修建的牧家乐,其中一座帐篷里,两三个人正在喝酒吃肉,好不热闹。
尕让说,前不久在迭部县举行的美食节上,洋布村的石磨炒面、虫草、青稞酒备受关注,这让村民们更有劲头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尕让带我们走进村里的电子商务办公室,介绍道:“目前我们已经把青稞酒推向电子商务了,准备发动回乡大学生,把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起来。”
晾晒燕麦草
洋布村现在有了稳定的产业,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最近,政府还专门出资为每家每户新盖了榻板房。榻板房房顶的木片不是用锯子锯成的,而是用斧头片成的。这种房屋冬暖夏凉,是当地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悠悠麦草香
一位身穿紫色坎肩、头戴草帽的老汉正把燕麦草晾晒在麦架杆上。因麦架杆过高,晾晒燕麦草需要两人合作,一人传递,一人则需爬上麦架杆接住。老汉弓着腰,动作迅速地拿起燕麦草,转手扔向趴在麦架杆上的妇女。
新割的散发着青草味的燕麦草,被一排排挂在麦架杆上,整整齐齐、密密麻麻。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头戴太阳帽,一会儿低头拾掇燕麦草,一会儿抬头望向麦架杆。大片大片的燕麦草与错落有致的榻板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老汉名叫杨冷西次力,家里养了15头牛,每年会卖掉一两头,收入在1万元左右。他们除了养殖家畜外,还会种植药材,比如当归、党参等。“虽然每年的价格和行情不太稳定,但会有专门的人来收购药材,也能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老汉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欣喜地说:“孙女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今年家里的另一个孙女也考上兰大了。”
尕让说:“现在教育水平在提高,很多孩子读小学时在洋布村,初中、高中被送去迭部县城学习,选择机会越来越多。”目前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也多了起来。
一座座历经岁月沧桑、布满苔藓与杂草的木房子紧紧排靠在一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条条道路不断开拓,一座座榻板房被维护修缮。
洋布村,正在与现代化接轨。世外桃源洋布村,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更是社会大发展中的洋布村。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