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辨识分析*
2021-10-20夏玉婷王丹丹周保松孙雨骐戴海辉
夏玉婷,王丹丹,周保松,孙雨骐,戴海辉
1.上海市青浦区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703;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040;3.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7.0%增加至2018年的11.9%[1]。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老年人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同时有调查也表明,老年群体对健康的需求也最为强烈[2]。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强调环境与人要和谐统一,其“简、便、验、廉”的特点更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管理需求,尤其对主要采用居家养老、以社区健康管理为主的老年人健康更有独特优势。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前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来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保健方法[3]。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上海市青浦区65岁以上的体检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描述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体质类型差异,从中医体质角度为老年人疾病防控和健康保健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参加健康体检的4 258例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其中男2 073例,年龄(71.7±6.18)岁;女2 185例,年龄(72.3±6.42)岁。
1.2 病例纳入标准年龄≥65岁;能较好理解调查询问的内容者;无精神类疾病及明显情绪因素者;知情同意,能主动配合者。
1.3 病例剔除标准连续参加2次体检,剔除2017年重复资料;体检数据、体质分型数据缺失严重;病情危重患者;有精神疾患、行为障碍者;不能很好理解调查询问的内容者。
1.4 研究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资料收集,内容包括基本个人资料和中医体质资料。基本个人资料: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s,BMI)]、基本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视力)及慢性病情况[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高血压]。中医体质资料:基于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以《体质判定标准表》为基础[4],由经过培训的资深主治医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从心理、日常生活习惯、体格检查、生活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各个条目按照无、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顺序进行1~5级评分,并依据各条目分数总和进行体质分类,包括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特禀质、气郁质、湿热质9种,除了平和质,其余均为偏颇体质[5]。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Excel 2019进行数据录入与整理,应用R 3.3.3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与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以各变量分组,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各亚组体质构成的差异性,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P值经过调整)进行两两比较,分层分析采用CMHχ2检验;多因素综合分析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 258例65岁以上老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4 258例65岁以上老人中,偏颇体质3 547例(83.3%),正常体质711例(16.7%),偏颇体质占比前3位的体质分别为阴虚质(23.3%)、湿热质(21.7%)、痰湿质(16.8%),见表1。
表1 4 258例65岁以上老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例
2.2 中医体质类型与基本人口学特征分析
2.2.1 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BMI的关系 女性偏颇体质检出率为85.1%,高于男性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4岁(81.3%)、75~84岁(88.4%)和≥85岁(86.0%)之间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人群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BMI的关系 例(%)
2.2.2 不同年龄组人群男女体质分布情况 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在65~74岁、75~84岁、≥85岁之间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74岁人群中女性偏颇体质检出率(83.6%)高于男性(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在7584岁、≥85岁的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人群男女体质分布情况 例(%)
2.3 中医体质类型与生命体征分析呼吸过缓人群的偏颇体质检出率(94.3%)高于呼吸正常人群(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轻度损害(63.4%)、中度损害(55.5%)、重度损害(59.1%)与视力正常(37.0%)人群间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率特征人群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生命体征人群体质分布情况 例(%)
2.4不同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体质分布情况高血压人群偏颇体质检出率(85.0%)高于未患高血压人群(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肿瘤、慢阻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病与否,在体质类型分布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慢性疾病患病人群体质分布情况 例(%)
2.5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女性偏颇体质是男性的1.3倍[95%CI(1.10~1.53)],75~84岁偏颇体质是65~74岁的1.66倍[95%CI(1.35~2.06)],高血压患病人群发生偏颇体质的风险是未患高血压人群的1.33倍[95%CI(1.12~1.57)],而呼吸正常人群发生偏颇体质的风险是呼吸过缓人群的0.27倍[95%CI(0.17~0.43)],见表6。
表6 偏颇体质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从本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平和质比例较低,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为老年人群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本身有着随年龄增长正气日衰,脏腑功能逐渐减退,精气虚衰的体质特点有关。故偏颇体质呈上升趋势。莫碧颖等[6]对13 782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质分析,正常体质占17.33%。李岩峰等[7]对934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分析,同样也发现了平和质占16.83%,偏颇体质占83.17%,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偏颇体质中占比前3位的体质分别为阴虚质(23.3%)、湿热质(21.7%)、痰湿质(16.8%)。金梅红[8]对2 029例老年人进行体质分析,也发现阴虚质和湿热质占比在前3位。本地区经济生活较富裕,饮食丰富,能量过剩,运动较少,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易郁而化热,耗伤津液,故阴虚质较多;加之上海地处江南之地,湿气较重,湿气郁而化热,故湿热体质居于第2。
女性偏颇体质检出率为85.1%,高于男性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偏颇体质检出率是男性的1.3倍。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相符[9-13]。这可能与妇女经、带、胎、产、乳等特殊生理时期有关,同时也与女性既需要参加工作、劳动,又需操持家务,太过劳累,耗伤精血有关,易发生偏颇体质。女性和中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偏颇体质比例较高。莫碧颖等[6]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因此,在社区健康管理应以中老年人女性为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65~74岁(81.3%)、75~84岁(88.4%)和≥85岁(86.0%)之间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75~84岁偏颇体质是65~74岁的1.66倍。曹桂丽等[14]也发现老年人偏颇体质占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本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脏腑经络功能减退,气血津液减少,故表现出平和体质的百分比逐渐减少,而偏颇体质的所占比逐渐增多。
呼吸过缓人群的偏颇体质检出率为94.3%,高于呼吸正常人群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81,P<0.01)。经多因素分析,呼吸正常人群偏颇体质检出率是呼吸过缓人群的0.27倍。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呼吸过缓,表明肺脏功能出现了问题,肺不能发挥宣发肃降的功效,不能把水谷精微疏布于全身,也不能把体内的废浊之气排出体外,故易出现偏颇体质。
视力轻度损害(63.4%)、中度损害(55.5%)、重度损害(59.1%)与视力正常(37.0%)人群间偏颇体质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关于老年人视力损伤程度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较少,仅有少量对病理性近视和年龄相关性报道黄斑变性玻璃膜疣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结果均显示出偏颇体质占比高于正常人群[15-18]。《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藏血,肝血不足实际上也就是肝阴亏损,不能上行滋润目窍,故出现视力损害及各种偏颇体质。
高血压人群偏颇体质检出率为85.0%,高于未患高血压人群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P<0.01)。经多因素分析,高血压患病人群发生偏颇体质检出率是未患高血压人群的1.33倍。王思静等[19]对1 500例成人中医体质调查也有同样发现。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其之本;风、火、痰、瘀是其标,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常常虚实夹杂,故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偏颇体质。
本次调查对上海市青浦区老年居民体质状况和辨识分型有了初步了解,提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慢病患病人群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为下一步对不同体质患者发病倾向性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若能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方法结合,遵循中医体质规律,针对老年人群的生理机能,提供个体化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建议,对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实现老年中医健康管理发展则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