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都安 一路都安
——都安高速公路高质量建设密码

2021-10-20申云帆尚宇杰刘苏颉供图都安项目办

中国公路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标段云雾施工

文 申云帆 尚宇杰 刘苏颉 供图 都安项目办

历经四年多艰苦鏖战,6月28日,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G761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起始段——都匀至安顺段(以下简称“都安高速”)全线通车,夯实了贵州从西南地理枢纽转变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建设中,都安高速开展的多项微创新与技术应用斩获了全国和省级多项大奖。

“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有“中国基建工程师真正摇篮”之称的贵州,因地处西南山地,全境层峦叠嶂,山溪交错纵横,石灰岩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地表与地下水循环溶蚀,被称为中国的“喀斯特博物馆”。在如此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中修路,难度可想而知。

为克服建设中所面临的功能定位高、设计要求高、施工组织难等巨大挑战,2016年,贵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地方性条例《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条例》和《贵州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发展纲要(2016-2020)》。五年来,以规范化和示范创建为引领,专业化和精细化为基础,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手段,黔贵大地吹响了交通建设品质工程示范创建的号角。

在此期间开工建设的都安高速项目(以下简称“都安项目”),全线控制性工程、枢纽交叉密布,对于建设者来说,如何克服地理险阻,以安全生产助推这一截至目前贵州最大单体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莫道黔山险,勇者毅然行。都安高速建设者结合生态和环保,以及地域人文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思考,从建设伊始就定下高质量、高标准的定位和目标,凭借“绿色、技术、创新”有机融合的方式,在没有平原支撑的黔贵大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安全打通对外大通道,让久困于山的乡村“道路通、产业兴、人心齐、游子归”。

都安高速通车航拍图

历时四年多时间,都安高速于6月28日全线通车,宛若自黔贵腹地腾空而起的一条巨龙,承载着沿线群众的梦想和希望,一路向南,飞向远方。

生态密码“绿色”巧思 无处不在

起自黔南州都匀市王司镇乌养枢纽,终于安顺市镇宁自治县东北杨家山枢纽,全长约276公里的都安项目概算总投资约430.79亿元,是贵州至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全线共31个标段,由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建设。

作为贵州“6横7纵8联4环线”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第5横”与“第6联”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安高速不仅完善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还串联起云雾、毛尖、龙宫等多个贵州省内风景名胜区,更夯实了贵州从西南地理枢纽转变为西南陆路交通枢纽的地位。从黔南州都匀市杨柳街匝道收费站驶入都安高速,路侧每一处美景都绿意盎然,路上每一处细节无不彰显设计者的“绿色”巧思。

施工过程不留痕迹

“我们在施工全程都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走先破坏再修复的老路。”都安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负责人唐华伟表示,国家耕地保护、喀斯特地貌土壤稀缺……都要求建设者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最小破坏,最大恢复”的原则。

在2017年施工前期,都安项目T3标段项目经理汪波还专程赶到黔西南州观摩学习。在得知当地喀斯特石漠化十分严重时,汪波意识到,如果施工过程中不对土壤进行利用和保存,将会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T3标段跨越黔南州都匀经开区、黔东南州麻江县,属黔中山原及华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势及石漠化影响,当地良田稀少,土地资源极其珍贵。为了保护土壤,减少对耕地的侵占使用,项目办决定采取集中堆放工艺取代修建弃土场,同时,使用施工中产生的土壤进行覆土绿化,防止水土流失,污染耕地。

“以前修建弃土场,会占用大部分耕地,同时土壤露天堆放容易流失,伴有环境污染隐患,不仅如此,等到复垦时还要从外面运输土壤,造成二次浪费。”道路建成后,汪波算了一笔账,在施工过程中,原先计划修建5个弃土场,每减修一个,就能节省占耕面积超17亩(约合1.13万平方米),节省征地费131.25万元;间接节省设备使用费约24万元,降低就地堆放消耗费75.25万元。

唐华伟介绍,都安高速从建设到通车,全线仅地表土收集就已超600万立方米。以T3标段为例,其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土壤已经达到全收集、全利用,征占的弃土场用地也实现了全复垦、全绿化,项目结束后完全看不出施工的痕迹。

边坡治理绿色减灾

“为符合都安高速倡导的绿色公路创建理念,预计今后数年内,边坡绿化率将提升约20%,并逐渐与自然生态植被融合,达到美化公路环境及固坡的效果。”T23标段工程部长李思毅介绍,都安项目边坡治理采用了整洁有序、更能呈现“绿色”的新型设计方案。

“在边坡打造上,我们的创新点在于施作了土工格室石质填方边坡绿化和石质填方边坡挂网喷播绿化,不仅节约运营成本,外观也更加漂亮。”李思毅说。

据了解,采用拱形骨架防护的传统方式,虽能够起到固定植被的作用,但经雨水长期冲刷后,极易出现排水不畅、破面凹凸的情况,如遇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还存在坍塌风险,修缮成本较高。

“我们采用的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李思毅介绍,土工格室绿化施工首先是要整平边坡,同时清除坡面浮石、危石,保证坡面平整,通过填充高于格室5至10厘米的土层,加盖无纺布防止草种被冲刷,定期施肥、撒药,可确保植物生长整齐。而挂网喷播绿化施工则是运用可分解材料固定边坡土壤,同时设置急流槽,减少坡面冲刷。

以T23标段占地1174平方米的边坡为例,采用挂网喷播绿化防护工程,每100平方米可节约工程造价7266元。不仅如此,相较于衬砌拱护坡,采用喷射植草灌可减少混凝土用量146立方米,经换算,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吨,节约施工用电4500千瓦时。

资源互用呵护生态

都安项目的另一个绿色创新点在于实现了标段之间的资源互用。

“我们标段的施工难点在于全线无石方,路基挖方填料的200多立方米都是高液限粉黏土,物理性复杂,无法满足路基填充要求,如果将土壤废弃再重新取土填筑将会增加额外的费用。”T18标段项目负责人王刚说。

在T18标段不远处的T19标段,全线为岩石标段,也是原计划的弃方标段,没有土方覆土绿化。经专家验证,T18标段利用T19标段的弃石,采用“五土一石”和“三土一石”的方式层层叠压填筑,既能保证路基填充质量,将多余弃土运至T19标段,又可用于弃石场的覆土绿化。

“通过标段间的协同合作,不仅有效利用了弃石及多余弃土,节省了取土费用及覆土费用,也提升了两个标段的工作效率。”王刚说。

在都安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标段都坚持以绿色为示范,并从始至终贯彻绿色建设理念。

在T18标段的建设过程中,因为途经一片古树林,项目办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采取筑石包围古树、加固古树的方法,以确保不破坏古树周边生态。同时,标段还尽可能地选择避开基本农田及林地。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选择在地方废弃工程用地上建设场站,待建成后归还当地政府,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同时对施工中的表土进行集中收集堆放,用于边坡成型后的绿化及临时场站覆土绿化,使表土得到重复利用,以减少资源环境破坏,实现双赢。”王刚说。

安全密码 山川路稳 科创引领

作为西南地区西昌、六盘水、安顺等重要城市通往珠三角经济区的最快捷通道,都安高速主线设计时速100公里,按双向四至八车道不同技术标准建设,连接贵州省黔南州、黔东南州、安顺市等市州的多个县市,并与G76厦蓉高速、G75兰海高速、G60沪昆高速及S89花安高速相接。

2021年6月8日,24辆装载着试验货物的货车组成队列行驶在都安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云雾特大桥上,每辆车的重量都严格控制在35吨,总重量840吨。车队以15公里的时速匀速驶过桥梁,检测大桥结构的承受力和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经过静力荷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测试获得成功。

法乎其上,收获优秀。从工程管理到保障措施,再到工程质量,创新意识和独特匠心被深植于每一名建设者的内心。因此,都安项目在交工验收时,各项检测指标全部达到优良标准,质量关键指标优良率位于贵州省前列;100余项质量安全微创新、BIM技术应用斩获交通运输部的绿色公路项目、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质量安全微创新示范项目、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品质工程项目及钢结构桥梁示范项目等全国和省级多项大奖。

云雾特大桥

统一强化质量标准

“我们尤其注重过程质量管控,并严格执行层层报检工作程序,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必须经中心试验室、驻地办及路面监控咨询三方到场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都安项目LM4标段项目副经理王平说。

为加强对路面工程各结构层用碎石质量的施工管控,项目办统一了全线的路面工程集料生产线筛网尺寸和沥青拌和楼热料仓筛网尺寸,以保证集料生产规格与拌和楼用料的规格匹配。同时,为确保全线路面用料质量达标,项目办还要求全线碎石加工均使用三级破碎工艺。

“全方位管控原材料,强化一体化场站建设,原材料自己加工生产,形成产业链。”王平介绍,LM4标段配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中大大宽度抗离析DT2000型、DT2360缩折叠型摊铺机对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及沥青面层进行摊铺,其最大推铺宽度可达到23米,有效减少因二次推铺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路面平整度及行车舒适性,同时保证路面平整度控制在0.6毫米以内。

作为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首个在建八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项目,都安项目第T21合同段,以大跨径隧道施工为主,该标段共包含5座超大断面隧道,隧道里程2.4公里,占标段全线5.785公里的4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强化项目管控,推行‘四新技术’等措施,明确相关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项目又快又好地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T21标段生产副经理刘颖彦介绍。

科技赋能项目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项目办在人工智能化、BIM系统及信息化、微创新建设上均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性的实践成果。

为确保项目办与各参与标段间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高效,并减少因时间流失或在交错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难题,项目办在全线工程和地形分析中充分把BIM运用到技术模拟、交通导改、辅助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微创新——直螺纹钢筋套筒自动上丝器

为有效解决长线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常规性巡查用时周期长等问题,方便项目办和总监办通过视频快速、直观了解现场情况,项目办要求31个土建施工标段配置无人机设备,每月定期统一无人机航拍高度、角度、路线,并将航拍视频上传至BIM管理系统。一旦发现如进度滞后、安全隐患、不文明施工等问题,项目办和总监办可立即到达现场实施管理干预。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办还积极鼓励各标段自主开展微创新应用,多项成果获得了贵州省公路水运工程2020年度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微创新”成果。

此外,项目办还与贵州道坦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入了“公路建设一体化管理系统”,围绕国家、厅部和地方三级对于交通建设的发展规划要求,并基于“互联网+”理念,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改进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方式,用科技赋能项目的高质量管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云雾隧道建设原方案存在破坏环境的问题,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对此,我们及时调整方案,通过研判考察重新拟定延长隧道新方案,不仅保障了施工安全,更保护了生态环境。”都安项目LM2标段项目经理闫小刚介绍,安全生产、以人为本、低碳节约,是都安项目建设始终坚持的原则。

为加强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控,项目办还在各个互通进入口设置岗亭,严格执行通行证制度,杜绝社会车辆上行高速,并在通行路段间隔设置减速防撞桶,有效降低了建设安全风险与隐患。同时针对已建成路段,项目办还专门下发安全管控标准化设施效果图,有效保证了都安高速的平安建设。

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这是闫小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作为都安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的云雾特大桥,桥面施工对压路机的要求很高。闫小刚说,“在施工前,我们会对桥梁荷载进行精密验算,过程中,我们还会采用震荡压路机施工,以确保桥梁建设安全。”

人才密码 三年筑路 通江达海

雷双六:全力征战毛尖隧道

都匀市毛尖镇境内,一座长5267米、宽11米、净高5米的山体隧道恢宏而立,这是都安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的毛尖隧道,也是都安项目全线最长隧道工程,位于T11标段内。

雷双六是T11标段项目技术负责人。据他介绍,毛尖隧道不仅是项目全线最长隧道,而且是一条低瓦斯隧道。“高峰期有800多人参与施工。为了防止瓦斯泄漏,保证项目安全推进,施工现场要时刻保持通风,同时进行瓦斯监控,采用防爆电缆、防爆灯进行作业,一刻都不能松懈。”雷双六说。

在他看来,都安项目桥隧比高,施工变道、材料运输都十分困难,尤其是地质构造复杂,可谓是“一米一个地质情况”,常常会遇到突泥、涌水,必须随时应变,做好应急保障。

作为毛尖隧道突击队的一员,雷双六无论风雨、不分昼夜,带领全线工人奋战在项目一线。他说:“我愿做贵州高速公路建设的先行者、担当者,日复一日将汗水挥洒在黔贵大地,只为把交通便利带给更多人。”

卢勇:矢志筑起云雾特大桥

贵定县云雾镇境内,全长1720米的云雾特大桥巍峨矗立。云雾特大桥主塔设计结构高度分别为273米和300米,目前在折“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索塔高度中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云雾特大桥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尤其在地质条件复杂山区,受交通条件限制,大型吊装设备无法应用。

看着云雾特大桥从无到有,T13标段项目副经理卢勇感概万千。

云雾特大桥是特大型钢结构桥,需要1.8万吨钢结构材料,螺栓55万套。为架起云雾特大桥,建设者在几乎没有平地的现场建起拼装厂,让钢结构完成从零到整的组装。

“我们对精度要求极高,每一个建设者必须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具备充分的耐心。”卢勇回忆,建设期间,常常是几十个工人同时在两三百米的高空作业,面对每天的风吹日晒,持续工作长达六七个小时。

如今看到云雾特大桥正式通车,卢勇欣慰地笑了,数年的艰辛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猜你喜欢

标段云雾施工
云雾
拨云雾 识压强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云雾是山做的梦
云雾缭绕宜昌城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恩亿梯中标嫩丹高速公路两个标段的机电工程
西安地铁5号线5标段
黑龙江省三江治理工程23个标段开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