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b 值DWI、ADC 值及SI-T 曲线类型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21-10-20李培祁光蕊王君广陈俊波应丽丽
李培,祁光蕊,王君广,陈俊波,应丽丽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其发病率在高年龄组比重明显上升,正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泌尿系恶性肿瘤[1]。而MRI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无创诊断前列腺增生、炎症及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本研究着重于在常规扫描基础上,通过双高b 值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得出前列腺结节病灶的DWI 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类型,观察其在不同病变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入对前列腺结节病灶的认识,提高前列腺癌变的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 年7月至2020 年5 月在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住院期间行前列腺MRI 增强扫描检查后1 周内完成穿刺或手术切除的患者91 例,其中病理结果为前列腺增生29例,年龄44 ~85 岁,中位年龄66 岁;前列腺炎症28 例,年龄55 ~77 岁,中位年龄66 岁;前列腺癌变34 例,年龄53~90 岁,中位年龄71 岁。
1.2 方法 采用康达Apsaras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及腹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膀胱适当充盈(非排空及充满状态)[3],在前列腺及精囊腺范围内实施扫描,依次为常规序列扫描,双高b 值DWI 扫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1.2.1 常规序列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FSE-T1WI 横轴位、FSE-T2WI 横轴位、FS-FSE-T2WI矢状位,层厚4.0 mm,层间距4.5 mm,FOV:250 mm×250 mm。
1.2.2 双高b 值DWI 扫描 使用弥散加权平面回波(DWEPI)序列,TR 6 833 ms,TE 100.1ms,层厚4.0mm,层间距4.5mm,FOV:320 mm×320 mm,b 值为0 时NSA:2,b 值为1500 时NSA:4,b值为2000 时NSA:8。
1.2.3 DCE-MRI 使用3DRSSG-TIGRE序列,TR4.2ms,TE1.7ms,层厚4.0mm,层间距0 mm,FOV:280 mm×280 mm,NSA:1,矩阵:224×208。对比剂采用Gd-DTPA,经手肘正中静脉以2.5ml/s的流率注射0.2ml/kg,再以相同流率团注20ml0.9%氯化钠注射液。先扫描一个蒙片期,在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2个时相,每期时间为15.9s,每期56幅图像,扫描总时长3min27s,共13 期扫描,获取图像728 幅。使用康达工作站MyRian软件分析动态强化数据。
1.3 观察指标
1.3.1 DWI 及ADC 图像分析 由2 名中级及1 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观察DWI图像信号特点及测量ADC 值,DWI 图像为MRI 扫描仪数据采集完成后生成b 值分别为1 500 及2 000 的两组图像,ADC图像为工作站MyRian软件处理生成b 值2 000 的ADC 图像。3 名医师结合T1WI、T2WI、DWI 图像,避开尿道、出血、囊变、钙化灶等生理或病理结构[4],在最大径可疑病灶处放置感兴趣区域(ROI)测量ADC 值,每个癌灶进行3 次ROI绘制和3 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每次ROI 的面积保持大小一致,每一个ROI取20 ~25 个像素大小[5],取3 名医师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1.3.2 DCE图像分析 由2 名中级及1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观察动态增强图像,将数据导入MyRian 软件,使用图像导航功能,将不同序列图像同时显示于同一层面,结合T1WI、T2WI 及DWI 图像,于b 值1 500 图像的高信号区域及b值2 000 的图像高信号或等信号区域放置检测点,生成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将SI-T 曲线分为3 型:渐增型(Ⅰ型)、平台型(Ⅱ型)、流出型(Ⅲ型)[6]。数据采用至少两名医师曲线一致的类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标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4 例前列腺患者均以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前列腺增生29 例,炎症28例,癌变34 例。癌变组ADC 值低于增生组和炎症组(均P<0.05),增生组与炎症组ADC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癌变组DWI 信号强度高于增生组和炎症组(均P<0.05),增生组与炎症组DWI 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组与增生组、炎症组间SIT曲线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生组与炎症组SI-T 曲线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各组测量数据比较
3 讨论
DWI是MRI的一种功能成像,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扫描序列之一,b值的选择尤为重要。由于DWI 的信号强度与组织的T2值相关并呈正比关系,在b 值较低时T2穿透效应较为明显,图像对比度与T2WI大致相仿,癌变和增生结节均可表现为DWI 高信号,特异性较低;而高b值可以增加弥散权重,更真实得表现出病灶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情况,缺点是图像的噪声也随之增加。
有研究表明多数前列腺癌变病灶在动态增强时呈早期强化,后期减弱,即SI-T 曲线呈Ⅲ型[7];但多个病灶在T1WI及T2WI 图像上无法辨别癌变特征,且DCE 图像着重于对比度,密度分辨率较低,不易于寻找测量点,给绘制真实病灶的SI-T 曲线带来困难,而双高b 值DWI图像则可以更好的找出病灶。康达Apsaras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在b值1 500 时仍保持较好的图像信噪比,且癌变与非癌组织间存在较大对比度,分界清晰。b 值2 000 时DWI 高信号可更好地观察病灶并明确所在位置,结合DCE 图像,更为精确的绘制出SI-T 曲线。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 值的提高,前列腺癌变与非癌组织间DWI 信号差异变大,非癌组织的信号强度衰减更为明显,使得两者之间图像对比度得到提高,癌变病灶显示更为清晰。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变组病灶的ADC 值均低于增生组和炎症组,DWI 信号强度高于增生组和炎症组,SI-T 曲线Ⅲ型占比亦大于增生组和炎症组(均P <0.05),这文献[8-9]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双高b 值DWI 图像不仅可以辅助前列腺癌与非癌的鉴别,亦可便利于SI-T 曲线的绘制,再结合ADC 值的大小,有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影像诊断率。